基本信息
ISBN9787208057883/7208057885
書名紅學通史(上下陳維昭)
作者陳維昭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字數1090千
頁數814頁
版式16開
圖書簡介
本書是1754年至2003年二百五十年中國大陸及海外《紅樓夢》研究通史全書分為四編,第一編1754-1901年;第二編1902-1949年;第三編1949-1978年;第四編1978-2003年。本書力求網羅所有材料,視野開闊,縱橫古今中外,兼收並蓄,覆蓋面寬厚。本書在整個學術史背景上分析各種紅學現象,以學術性討論為基本構架。本書重視對紅學各分支的全面考察和其古今流變,客觀把握其內在實質。本書強調編史的當代闡釋性,不是採取旁觀式的描述,力圖真正把握《紅樓夢》研究史的內在律動。作者簡介
陳維昭,男,1960年11月出生,廣東汕頭市人。中山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職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從事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著有《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等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輯推薦
本書是1754年至2003年二百五十年中國大陸及海外《紅樓夢》研究通史。全書分為四編,在整個學術史背景上分析各種紅學現象,以學術性討論為基本構架,重視對紅學各分支的全面考察和其古今流變,客觀把握其內在實質。本書強調編史的當代闡釋性,不是採取旁觀式的描述,力圖真正把握《紅樓夢》研究史的內在律動。全書材料豐富,視野開闊,縱橫古今中外,兼收並蓄,覆蓋面寬厚,是一本較具學術水平的著作。書摘
顯學“紅學”這部既把中國小說藝術推向極致又具有豐富現代性的小說,顯然具有豐富的可詮釋性。對於後來的讀者來說,詮釋《紅樓夢》,已經不僅僅是在詮釋這部小說,而毋寧說是在詮釋當代生活與藝術。同時,《紅樓夢》本身的
一些特點卻成為詮釋活動的障礙。譬如,這部小說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藉助於他對貴族家庭乃至清廷生活與制度的經驗,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藝術想像、設身處地之類的功夫所能夠做得到的,但是,這部小說的原始作者是誰?在人們探討了二百四五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然不甚了了。不管是出於“知人論世”的目的,還是關注於小說對歷史維度的指涉,都會對《紅樓夢》的作者問題牽腸掛肚。又如,這部小說只由曹雪芹寫定八十回,雖有由高鶚寫定的後四十回,但兩者的思想與藝術判若霄壤,可以說,它們其實屬於兩部小說,一部探討人的終極關懷,另一部則探討人的道德問題。這樣看來,曹雪芹的《紅樓夢》依然是未完成之作。這對讀者的閱讀經驗來說是一種折磨,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這樣的衝動:如果讓曹雪芹寫完《紅樓夢》的全部故事,那八十回以後的故事將會是怎樣的?再如,自從1912年有正本《石頭記》出版以來,尤其是1927年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發現以來,《石頭記》抄本的評點者脂硯齋、畸笏叟等的批語就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原因是他們的批語提示或暗示了這部小說與清代歷史的事實性質上的關聯,人們越來越感覺到,這些抄本和批語是了解《紅樓夢》的作者與版本的重要文獻。但是,這些抄本的出現如此突兀,批者的身份如此神秘,它們為人們了解《紅樓夢>>的作者與小說本身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但同時卻設定了
更為龐大的障礙——一句話,《紅樓夢》存在著一個等待考證的世界。
《紅樓夢》不僅在意義上期待著闡釋,而且在作者、版本和相關文獻上向考證者提出嚴峻挑戰。於是,研究《紅樓夢》的專門學問——“紅學”就誕生了。《紅樓夢》的雙重身份——“待釋”與“待考”召喚著兩類研究的出現:意義闡釋與事實還原。於是,紅學也就相應地具有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在宗旨、命題、論證方式等方面有著鮮明的不同,最重要的不同是:意義闡釋研究是開放式的、生成性的,而事實還原研究則是回溯式的、對應式的;前者是人文研究,後者則是科學研究。
與《紅樓夢》相關的圖書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 代表了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與《紅樓夢》相關的著作燦若繁星,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