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花城出版社的《紀德文集》分五卷,有《散文卷》、《傳記卷》、《日記卷》、《遊記卷》、《文論卷》。這五卷中,有五分之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譯介紹給我國讀者的。這樣,紀德的作品除晚年的日記、通信外,基本上全部呈現給了中國讀者。
安德烈·保爾·吉約姆·紀德(1867-1951),是法國二十世紀最活躍、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花城出版社《紀德文集》的編者和譯者(散文卷、日記卷),首都師大的李玉民教授向記者介紹,紀德是個少有的最不容易捉摸的作家,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所構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現代迷宮。變化和否定,貫穿紀德的一生和他的全部作品。紀德是在人生探索、文學創新兩方面都給後人留下最多啟示的作家。李教授說,每次重讀紀德的作品都有新發現,他的作品是讓人思考、讓人參與的作品。
編輯推薦
他整慗一生,就是長長一系列的介入與解除介入的過程。他一貫忠於的惟一教條,就是拒絕接受任何教條。從這時起一直到他漫長生命的盡頭,他始終宣揚的,便是他既從蒙田又從歌德那裡受到啟迪的明智。除了他引以為憾的短期介入政治之外,他只想做一名藝術家。也就是要給思想提供一個完美的形式,做一個以此為惟一職業的人。作者角色是修建一處住所;而占據這個住所的,則是讀者。紀德便是這樣的人。
——莫洛亞
紀德總是和他力圖征服的一代生活在一起。青春是富有感染力的,這位青年的宗師便保留一些青春的新鮮活力。青年在紀德身上尋找自己,他們也往往能找到自己。
——莫洛亞
紀德在世一天,法國便還有一種文學生活,一種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種始終坦率的爭論……而他的死結束了最能激勵心智的時代。
——莫里亞克
作者簡介
安德烈·保爾·吉約姆·紀德(1867-1951),是法國二十世紀最活躍、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於巴黎,是獨生子,父親在巴黎法律學院任教授,母親是富家閨秀,篤信天主教新教。紀德早年體弱多病,沒有完成正規的中等教育,但這並未阻礙他的創作才能。十一歲時喪父,由母親扶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了他的叛逆性格。從十五歲起,愛上他舅父的女兒,表姐瑪德萊娜;六年後求婚,既遭母親反對,又被表姐拒絕。直至1895年母親去世後,二人才結婚,但是紀德仍不改同性戀癖,婚後生活並不美滿。瑪德萊娜於1938年臨死時,囑咐女兒將紀德青年時寫給她的情書全部焚毀。
圖書目錄
總序:紀德的寫作狀態
如果種子不死
安德烈·紀德談話錄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三)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