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丁肇中、何鴻桑、連戰、桑蘭、史國良、錢月寶……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社會環境裡,他們發現並抓住機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不同社會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時代驕子,成長奮鬥的經歷也演化為傳奇。然而,他們人生道路的軌跡和生活中許多真實感人的細節告訴我們:機遇常常就在我們身邊,把握它,需要開闊的目光、靈活的思維、堅韌的毅力……或許,書中機遇,讓你與眾不同的人生故事更加精彩!
圖書目錄
序
丁肇中:找那滴彩色的雨
歐陽自遠:從地球到月球
楊麗萍:人在舞在
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
羅哲文:踏遍長城萬里遙
何鴻燊:為了澳門的繁榮
吳利勛:捨得是一種境界
羅少霞:守望健康守護生命
李佳鳴的三次人生機遇
飛歷奇:回味大辮子的誘惑
李瑞祥畫筆下的歷史與人
郭晶:圓夢2008
王汝南:棋道如天順勢而奕
張山:與槍為伴以槍為媒
桑蘭:延續夢想
錢月寶:從針頭線腦到“龍夢”電腦
和任志強掰腕子
史國良:我和佛門是一種機緣
閻陽生:我的圓心和半徑
趙易山和他的文學母親
畫家嚴斌的虎骨柔情
杜鵑:中國面孔時尚新寵
陶其敏:用一生來阻擊B肝
歐陽山尊的話劇生活
連戰:何時彩雲歸
後記
部分章節
丁肇中:找那滴彩色的雨
1976年10月18日,正在德國漢堡DESY實驗室里工作的丁肇中教授收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發來的電報,告訴他已經成為1976年度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這一年丁肇中40歲。
丁肇中獲獎是因為1974年他領導的一個實驗組,在美國紐約長島的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找到一種新的粒子,丁肇中把它命名為“J”粒子,“J”很像漢字的“丁”。
無獨有偶。這枚神奇的粒子幾乎同時被另一位美國科學家裡希特(BurtRichter)領導的實驗組在舊金山斯坦福加速器中心的實驗室找到,里希特取名為ψ粒子。
兩位科學家的結果在當年11月美國《物理評論》發表後,推翻了粒子物理中“三個夸克”的理論,被國際物理學界稱之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和里希特也因此共同站在了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的領獎台上。
丁肇中是繼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獎19年之後再度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三)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