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劉曉峰 編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0-5-1
版次:1
頁數:169
字數:110000
印刷時間:2010-5-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108032416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端午》的寫作目標則是雅俗共賞,作者們在大量占有歷史文獻的基礎上,力求用精練、生動的現代語言進行表達,在細膩地講述傳統節日故事,給廣大讀者提供有品位、有趣味的閱讀。在各位作者、有關專家,專業圖像機構和攝影師的協助下,叢書還萃取了能傳達傳統俗特點和文化內涵的視覺材料,圖文並茂,希望以節俗的化理美、藝術美、生活美與讀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作者簡介
劉曉峰,1962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85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91年赴日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民族性和東亞民俗比較。著有《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 (中華書局)、《日本的面孔》(中央編譯出版社)、 《清明節》 (中國社會出版社)、 《中國古代節日對日本的影響》(日文,日本桂書房)等。
編輯推薦
端午》:端午,中國人最有代表性的節日。它歷史悠久,節俗豐富。端午的起源,眾說紛紜。比如吳越民族祭祀龍圖騰說、古代越人新年說等。而端午節真正的起源,最早應當是夏至節。古人認識到夏至這一自然現象,並圍繞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文化意義的活動。到春秋戰國時代、陰陽五行思想流行。“五”被神聖化,“午”也和火相聯起來,五月五日和午月午日分別和夏至的陰陽變化觀念結合,形成了端午節的基礎,並不斷生長出豐富的節俗,進而形成一系列相關的傳說,如屈原傳說、伍子胥傳說、曹娥傳說等。其中,屈原傳說後來居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圍繞夏至的陰陽變化,許多地方不斷創造出各種節俗,最終演進形成今天以龍舟競渡、鑄器與採藥、避毒與禳辟、陰陽斗爭之模擬等為特徵的端午節體系。
潛含於端午節俗中的對夏至陰陽轉換的認識,是中國文化調和精神的體現:它調和自然,順應自然,強調中和與中庸,強調與自然共生。這種觀念作為東亞歲時文化的核心,直到今天仍舊是有價值的。《端午》的透視,將使讀者獲得一把打開端午節俗迷宮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