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紹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共同主辦。主要報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國內外最新進展, 設有微型述評、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技術與方法、研究快報等十幾個欄目。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創刊於1974年。始終以推動生命科學發展和促進國家經濟建設為宗旨,不斷提高學術、編輯和出版質量。經過三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已成為在我國生命科學、基礎醫學及其他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影響、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及專家好評的學術期刊。1999年榮獲首屆中國期刊獎提名獎。被SCIE、CA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
引證指標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SCI引證指標(2011年)
總被引頻次 | 影響因子 | 他引率 | 即年指標 | 半衰期 |
336 | 0.236 | 86% | 0.074 | 4.7 |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1年)
總被引頻次 | 影響因子 | 他引率 | 即年指標 | 半衰期 |
1161 | 0.687 | 94% | 0.133 | 6.6 |
刊物歷史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於1974年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創辦,創刊之初為季刊,每期出版60頁。《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創刊和發展的30多年,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和科學事業蓬勃發展的30多年,作為科學交流的平台和傳播科學研究成果的橋樑,《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見證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迅猛發展,也在其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自創刊以來,《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始終以推動生物科學的發展和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為宗旨,以反映國內外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與分子生物學最新進展為己任,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刊物容量穩步擴大,出版質量漸趨國際水準,傳播手段不斷豐富,科學水平和學術影響力日益提高。其間:
1977年改版雙月刊;
1990年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
1993年增加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為共同主辦單位;
1995年被SCI收錄;
1996年先後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國家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1999年榮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改版大16開和彩色封面;
2000年榮獲國家期刊方陣雙獎期刊及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評比特別獎,同年開始接收英文論文,提升刊物國際化水平;
2002年榮獲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並大幅度提升印刷裝幀質量,封面選用當期優秀論文圖片,專人設計,內頁改用銅版紙印刷;
2004年改版月刊,並開闢論文快速發表通道;
2005年建立基於網路的現代化稿件管理系統,實現投稿、審稿、發表全程網路化;
2006年-2007年,連續2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B類項目資助;
2009年起為全部論文註冊DOI。
近年發展
自創刊以來,《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已經具備了現代科技期刊的基本要素、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1)初步被國際學術界認知。《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目前被SCI、CA、俄羅斯文摘雜誌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每年均有國際科學工作者直接投稿。近5年刊登海外來稿5篇。2009年起為全部論文註冊DOI,世界各地的讀者均可通過這一平台檢索、閱覽、引用該刊。
(2)被國內生物學界廣泛認可。《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被包括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在內的我國各大檢索系統收錄。國內年被引頻次過1000次,自引率低於10%。2006年-2010年間,年均來稿量超過1000篇,退稿率大於80%,發表論文來自包括台灣、香港在內的28個省(市、自治區)。這些數據表明,《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具有廣泛、堅實的作者和讀者基礎,這是刊物進一步向精品學術期刊發展的重要保障。
(3)科學內涵具有前沿性和張弛度。《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的科學內容既包括具有廣泛和長期影響的基礎學科(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神經科學等),也涵蓋生命科學相關的新興領域(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等)。刊物開設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研究快報、微型述評、技術與方法等十餘個欄目,報導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2011年又新開闢“要文聚焦(Scientific News and Perspectives)”欄目,進一步豐富報導內容,也增強了刊物的學術導向性。
(4)編輯、出版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刊物水平。《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建立了規範的學術質量審查程式和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同時,數量充足、作風嚴謹、學科覆蓋全面的審稿專家隊伍確保了審稿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截至2011年,《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的審稿專家隊伍共有 1000餘人,其中包括海外專家近100人。《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建立了基於網路的稿件管理系統,論文投稿-審理-發表實現全程網路化,全部被錄用論文在錄用後一周區域網路絡預發表。論文審理周期、刊物報導時效均與國際同類學術期刊相當。此外,刊物版式設計美觀大方,編排規範,印刷裝幀精良。
(5)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編委會。編委會是期刊發展的重要學術保障和組織基礎。2010年成立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第六屆編委會由50名編委組成,聘請梁棟材院士、楊福愉院士擔任顧問。王大成院士擔任主編,強伯勤院士、郭愛克院士、徐濤研究員、赫榮喬研究員、劉力研究員、唐捷研究員、陳文雯副編審分別擔任副主編。本屆編委會是以中青年科學家為主體的學術團體,50名編委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23個科研單位(或高等院校),平均年齡49歲。
編委會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第五屆編委會成立於2004年10月。本屆編委會共有編委48名,由德高望重的貝時璋院士、鄒承魯院士、梁棟材院士和楊福愉院士擔任顧問,由王大成院士任主編,強伯勤院士、郭愛克院士、赫榮喬研究員及陳文雯副編審任副主編。48名編委來自全國7個省份,21個科研教學單位。在48名編委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50歲以下的占67%,平均年齡43.6歲。編委的研究領域覆蓋了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等學科領域。這是一個以中青年科學家為主體的強勢學術群體,具有較為廣泛的學科和地域代表性。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第五屆編委會成員
主編 王大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主編 強伯勤,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郭愛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赫榮喬,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文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編委(按姓名漢語拼音排序,*表示常務編委)
曹恩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 暢,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潤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 薇,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陳文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 燕,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丁建平,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杜林方,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范 明,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龔為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郭愛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杭海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赫榮喬,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胡 鈞,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黃常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
黃偉達,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金由辛,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靜國忠,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李桂源,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
李 林,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梁宋平,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林治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劉海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劉 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駱清銘,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麻彤輝,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
馬大龍,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系
馬 輝,清華大學物理系
強伯勤,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饒子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邵寧生,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蘇曉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孫之榮,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唐 宏,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唐 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萬 有,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
王大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世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王曉民,首都醫科大學
武維華,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
夏 斌,北京大學核磁共振研究中心
徐 濤,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閻錫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周筠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周逸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朱大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卓 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左建儒,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