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神·斑竹枝》

《瀟湘神·斑竹枝》是唐代劉禹錫的詞,這是劉禹錫擬民歌體之作。詩中敘寫舜帝與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這個生離死別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因而詩人也著意渲染其憂思傷感、哀怨淒涼的情調。

作品信息

【名稱】瀟湘神·斑竹枝
【年代】中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

原文

瀟湘神①
斑竹枝②,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③。楚客欲聽瑤琴怨④,瀟湘深夜月明時。

注釋

①瀟湘神:詞牌名,一名《瀟湘曲》。此詞作於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時期,詩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間。瀟湘:湖南西南部瀟水、湘水。
②斑竹:即湘妃竹。相傳舜崩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極哀,淚染於竹,斑斑如淚痕,故謂“斑竹”。
③淚痕點點寄相思:《述異記》載,“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
④瑤瑟:以美玉妝飾成的瑟。古代之管弦樂器。

鑑賞

這是劉禹錫擬民歌體之作。詩中敘寫舜帝與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這個生離死別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因而詩人也著意渲染其憂思傷感、哀怨淒涼的情調。作者充分利用瀟湘地理風物,婉轉復沓,深得民歌一唱三嘆之妙。全詞借詠斑竹以寄懷古之幽思。“深夜月明”,瀟湘泛舟。作者觸景生情,懷古抒懷。全詞哀婉幽怨,思緒纏綿,體現了夢得詞的風格特色。

名家輯評

黃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而異曲也。昔子瞻聞余詠第一篇,嘆曰:‘此奔逸絕塵,不可追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九疑懷古之作。當湘帆九轉時,訪英、皇遺蹟,而芳草露寒,五銖佩遠,既欲即而無從,則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淚痕”;哀音所傳,惟夜寒之‘瑤瑟’,亦如萼綠華之來無定所也。李白詩‘白雲明月吊湘娥’,與此詞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作者

劉禹錫畫像劉禹錫畫像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傳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有《劉賓客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