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別北東園詩僑居浦城四載有餘矣,北東園中草木日長,半畝塘中游魚亦漸大,甚可閉戶自娛;而浦中風俗日偷,省中時局亦頓異,所聞所見多非意料所期,兒輩每勸余遠遊以避之。適浙中許芍友太守書書來招游西湖,因於仲春之吉,幡然出門,挈恭兒眷屬過嶺。瀕行,成別北東園四律以紀,不知者尚以為西笑也。詩云:“浪跡原非計,懷居豈謂賢。本來同寄廡,何事不歸田。去住無安土(吳棣華廉訪舊贈句),窮通總樂天(彭詠莪副憲舊贈句)。莫疑雲出岫,漫學地行仙。”
“聳身泉嶺上(仙霞嶺即古之泉嶺),洗眼越溪行。且快鷗鳧性,都忘燕雀聲。
煙霞三竺麗,花柳六橋明。老尚耽游事,無人會我情。“”婦孺競追隨,浮家亦自宜(時恭兒偕婦攜兩孫往揚州歸寧,余亦藉訪竹圃親家也)。分無羈旅感,真慰友朋思(浙中許芍友、雲間練笠人太守邗〔原作邦〕上但云湖都轉,皆渴欲相見)。巳過懸車限,何煩運甓疑(時有謂余以舟車習勞將為重出計者)。煙波憑所適,那有北山移。“”東園不能住,何況北東園。時事難高枕,吾生慣出門。
棲棲竟忘老,耿耿未酬恩。且復添詩料,珍留雪爪痕。“
◎西湖紀游詩
此番出門以游西湖為主名,既小住武林,得許芍友連日導遊,游事亦頗暢,此平生第一勝踐,僉謂不可無詩,而余正以游事之忙,不暇為詩,且老而倦吟,成詩實亦不易,惟於事後追憶成五古二百四十言,不過有韻之遊記云爾。其詞云:“西湖我曾到,一別三十年。中間屢經過,人事多牽纏。今茲挈家來,盡將俗慮捐。佳游非草草,莫嗤老來顛。吾徒許太守,分日排吟箋。吾友楊與甘(楊飛泉太守鶴書、甘小蒼邑侯鴻),供帳隨所便。張郎善導遊(張仲甫中翰應昌),勝踐開必先。金、王兩尊宿(金亞伯廷尉應麟、王蘭觀察有壬),急急招湖舷。
南山達北山,往還若飛仙。外湖溯里湖,六橋如梭穿。韜光最高頂,目極東海ヂ。
更矜腰腳健,直躡丹台巔。下山有餘興,齊尋古玉泉。纖鱗如不隔,濠上真悠然。
煌煌表忠觀,屹立長堤邊。摩挲碑碣壯,照耀湖山偏。凡茲所歷區,恰能補從前。
況復儕輩愜,少長雜群賢(逢、恭二兒皆侍游)。岳雲方再興,邂逅萍波圓(鄭仁圃大守瑞麒適北上過浙,同游)。白頭不期遇,猶記霓裳翩(堤上遇張靜軒同年鑑,時已七十九歲)。山川古來美,時事難巧連。自非脫韁鎖,那能恣蹁躚。
天教遲算身,酬此登眺緣。作詩聊紀實,非期後人傳。“按余之初游西湖,在乾隆五十九年,彼時詩膽甚粗,立成五言絕二十首雜紀之。至都門,伊墨卿先生知余新游西湖,索觀近作,即錄以應,先生不加批點,還之,且曰:”我生平不敢輕作紀游詩,君此後游事正盛,西湖當不止此一游,慎勿再作五言絕句也。“余為之愧赧者累日。此後屢過西湖,遂不敢再拈一字,惟此作藉以記事,本亦不敢言詩。回憶五十年前有道箴規,今老矣,而工夫不加進,曷勝悚然!記得《癸辛雜識》中載,江西有張秀才者,未始至杭州,胡存齋攜之而來,一日泛湖,問之曰:”西湖好否?“曰:”甚好。“曰:”何謂好?“曰:”青山四圍,中涵綠水,金碧樓台相間,全似著色山水,獨東偏無山,乃有鱗鱗萬瓦,此天造地設好處也。“語雖粗淺,然能道西湖面目形勢,為可喜云云。今人為詩,少能似此之質而韻、簡而該者,則轉不如存拙矣。
作者
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晚年自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清初遷居福州,自稱福州人。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