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下至文,本無定質,譬諸夕霞布空,倏忽異態,飛英繡水,縱橫成章。要須自出機杼,為一家言。雖墨卿遊戲,三昧可參,不必高文典冊,始克與金石並壽也。吾友蓮裳,早負俊才,高韻離俗。以粲花之筆,抒鏤雪之思,摭拾所聞,紀為一編,日《耳食錄》。事多出於兒女纏綿,仙鬼幽渺,間以里巷諧笑助其波瀾。胸情所寄,筆妙鹹鞍,雖古作者無多讓焉。同好諸君,請付剞劂,適仆至都,因屬為敘。
夫隋璧漢珠,蔭映山海,豈藉譽者以增重哉?良以寄興偶同,寓言多感,夢簧得友,樂奏先聲。殘暑初退,兀坐紫藤之陰,追憶舊聞,手草數則,還以質之作者,而為述其梗概如此。
目錄
出版說明序
自序
重刻耳食錄序
敘
卷一
夕芳
鄧無影
雲陽鬼
石室虎
青州賈
張將軍
方比部
樊黑黑
譚襄敏夫人
蕊宮仙史
卷二
劉秋崖
煤夫
錢氏女
鄰虎
胡好好
夢中賓主
西村顏常
上床鬼
紅裳女子
牛豕瘟鬼
雪媒
英巨山神
佑清寺僧
無賴子
余老人
文慧禪師
卷三
蜀商
毛生
賣酥餅者
張小姐
三官神
鄒忠介公
市中小兒
長春苑主
梅花美人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耳食錄二編目錄
二編卷一
二編卷二
二編卷三
二編卷四
二編卷五
二編卷六
二編卷七
二編卷八
校點後記
精彩書摘
劉 秋 崖臨川劉秋崖先生,曠達士也。冬夜讀書甚勤,常忘寢。鄰有少婦,亦夜紡不輟,聲相聞也。一夕漏二下,聞窗外寒竄有聲響。於時淡月微明,破窗窺之,見一婦人,旁徨四顧,手持一物,似欲藏置,恐人竊見稈,屢置而屢易其處。卒置槁稻中而去。秋崖燭得之,乃一麻繩,長二尺許,腥穢觸鼻,意必縊鬼物也。人室閉戶,以繩壓書下,靜以待之。
已聞鄰婦輟紡而嘆,嘆不已,復泣,穴壁張其狀,則見縊鬼跽婦前,再拜乞求,百態慫恿。婦睨視數四,遂解腰帶欲自經。縊鬼喜極踴躍,急自牖飛出。婦則仍結其帶,有躊躇不行之狀。秋崖知鬼覓繩也,無繩必不能為厲,遂不呼救,而還坐讀書。
有頃,聞鬼款其門,秋崖叱日:“爾婦人,我孤客,門豈可啟乎?爾能人則人。”鬼曰:“處士命我人,我人矣。”則已人,曰:“適亡一物,知處士藏之,幸以見還。”秋崖曰:“爾物在某書下,爾能取則取。”鬼曰:“不敢也。”曰:“然則去耳!”鬼曰:“乞處土去其書,不然,恐處土且驚。”秋崖笑曰:“試為之,看吾驚否?”鬼乃噴血滿面,散發至腰,舌長尺餘,或笑或哭。秋崖曰:“此爾本來面目耳,何足畏!技止此乎!”鬼又縮舌結髮,幻為好女,夭裊而前,示以淫媚之態,秋崖略不動。
鬼乃跪拜而哀懇。秋崖問欲得繩何為,曰:“藉此以求代,庶可轉生。無此則永沈泉壤。幸處士憐之!”秋崖曰:“若是,則相代無已時也。吾安肯為死者之生,使生稈死乎?冥間創法者何人?執法者何吏?乃使生者有不測之災,而鬼亦受無窮虐也。庸可令乎?吾當作書告冥司,論其理,破八例,使生爾。”鬼曰:“如是則幸甚,不敢復求代矣。”秋岸取朱筆作書訖,付之。鬼曰:“乞焚之,乃能持。”焚之,而書在鬼手,復乞繩,因去其書,繩亦在鬼手,乃欣喜拜謝而去。還視鄰婦,亦無恙。
煤夫
崇仁三十九都,有山產煤。村民穴而取之,地道數里。洞口為大棚,以防霖雨。洞內每十數步,支以木樁,以防崩塌。然葬其中者不少。
一日,取煤者聞洞壁中人語曰:“速出我,遲則死矣!”僉謂遇鬼,相顧駭愕。有雄子膽者應之曰:“爾死此,數也,毋為厲,出當祭爾。”壁中人又曰: “我某村某人,固未死。”其姓名,則眾中某甲之父,三年前壓于山中者也。其家久延僧道招魂追薦矣。於是眾益駭,曰:“今日竟遇活鬼耶?爾子在此,勿得作怪!”相與急奔。壁中人聞之,亟呼某甲名曰:“爾既在此,忍不救父耶?”甲大號,因尋其聲所在,揮鋤開土。壁既穿,一人蛇行而出。甲攜至洞口,呼眾,眾猶不信。謂鬼當畏日,急拆棚露日以驗之,果甲父也。
叩其不死之故,曰:“山塌之日,我適立於支木之下,得不壓,然前壅不能出,自分長埋矣,悲泣不已。倦而倚木成熟睡,適聞揮鋤聲而覺,故相呼耳。”既聞已歷三年,其人乃言:“吾如片刻也。”遂與子俱歸。後三十餘年始死。
聞諸巨材吳君雲。
錢氏女
郭氏子聘錢氏女。親迎之日,魚軒至門,得二女自軒中出,聲音、笑貌、服飾無纖毫差異,彼此互相爭辨。
其家驚怪,亟召其母家。既至,二女皆泣,就母懷與兄弟通款,皆曰:“請除妖妄!”母家亦竟莫能辨。因令各疏母家事,纖悉皆知。其母曰:“吾女左足跟有小黑點。”就驗則皆有之。復各驗左臂紅印,印亦宛然。以至手足箕斗,無不符契。或私謂曰:“是妖怪所為,形聲之間何難盡肖?彼必為淫媚而來,若於床笫間試之,則或莊或謔,或淫或貞,真偽立見矣。”郭氏子攜二女就寢,觀其所為,亦竟莫能辨。
試驗之法殆窮,母忽心設一策,命立機於地,約曰:“能超過者為吾女;不能者,殺之。”因掣劍以俟。一女惶惑無策,涕泣自陳。一女聞言,即躍而過。因前砍之,應手而滅。蓋深閨弱女,步履艱難,安能躍機而過哉?其躍者之非女明矣。此妖不及思,而為人所賣也。
鄰 虎
某貴人微時,有鄰人獵南山,柙二虎而歸,一牝一牡。飼之既久,虎甚馴。開柙出之,昂頭扇尾,若貓犬然。
有私議者曰:“虎也至暴,奈何狎之?宜早為之所。”意勸鄰人殺之。牝虎遂人立而言曰:“將以我為噬公者耶?則何為遲遲而與貓犬輩伍也?”時觀者如堵,貴人亦在。雖異之,而各不畏。
虎於是如人行,歷抱數人起,而復置之,若欲試其體之重輕者。諸人皆辟易而奔。復將抱貴人,貴人乃直其體,正其首,定神默慮,瞠目而視虎。虎以爪微觸貴人手,貴人不動;又微觸其喉,復不動。虎相視良久,遂咆哮而奔,牝虎隨之,鄰人追之莫及。
其為虎所抱數人,旬日內皆死。貴人後官至尚書。
胡好好
天津何生,有別業臨河乾,距所居三里許。妻張氏,美而妒。生素狎邪,而懼為張覺,每託故居別業,乃得一宿妖妓,再納淫嫗,而張不知也。
候值清明,天氣晴朗,花柳爛漫撩人。生河上翱翔,逢一少女,淡妝素服,裊娜而前。生注盼略不移睛,女亦目成。生挑之曰:“何處麗人?獨行何處?”女低應曰:“覓渡。”生曰:“地非秦淮,人如桃葉,渡江不楫,烏能不畏橫流哉?”女笑日:“既已知之,不解迎接,饒舌何為?”生狂喜曰: “迎接久矣,乞降芳趾。”女以目示生,生會意,乃前行。女遙遙相從,途人莫之識。
既至別業,不暇問姓氏,成歡而後言。女自雲胡氏,名好好,新寡,夫族單門,鄰童暴橫,懼為所辱,將逃之母家:“不意阻影津梁,復見誘于吉士,幸勿見委,雖列身妾媵,所不辭
矣。”生心畏妻妒,囁嚅難言,不覺有負心之語。女頻顱曰:“薄命之人,不自持慎,盪情再辱,亦復何憾?誠恨既覯君子,鏇復棄捐,遂如楊柳東西,客舟空絆,含冤茹嘆,慚恧無窮。惟有赴長流以自潔耳!”言罷淚零,不勝悲悼。生不得已,告之故,女收淚言曰:“郎誠見采,是亦何難?妾母家近在河西,一葦可杭。花月之宵,便與郎會;風雨之夕,便與郎離。以此地為王司空別業,寧有犢車塵尾之誚乎?”生曰:“計亦甚善。第一水盈盈,屢使天孫夜渡,奈羅襦之沾露何?”女曰:“君勿憂。家有漁舟,少習水性,伺家眾就寢後,便可擊楫渡江矣。”既而期會數月,殊無失約。生自清明之游,托以讀書辭家,長居別業,不復歸臥張所。張亦不往,唯一介往還而已。
久之,生恐張見疑,晝日歸家,將圖薦夕。遙見一少年書生,形容都麗,徑人其室。生怪之,伏門外而察焉。聞妻迎謂書生曰:“胡郎今日來正好,吾正念爾也。”遂聞共人寢室,淫聲蝶語不可聽。生大怒,突人中門,求劍不得,求僕婢不得,乃厲聲呼妻,問:“爾室何人?”時張方與書生交歡,猝聞生至,股慄不能出聲,欲推起藏匿。書生緊抱張,不令脫。且淫且笑,神色自如。事終,仍抱張而臥,不令著衣揮。張窘極,因大呼: “有賊!”書生亦大呼曰:“吾爾夫也,賊安在?”
時生已沖人寢室,啟帷發被,將執書生而斬之。瞪視大驚,連曰:“怪事!”第見抱妻而裸臥者,非書生,乃好好也。好好見生,回眸微笑,仍抱張不釋手。張怖懼稍定,乃見書生化為麗女,轉復驚駭。生瞪視呆立,半晌無言。倏忽之間,好好又變書生矣,對生而淫張,張羞慚無地,宛轉嬌啼。生知是妖怪所為,攘臂登床,從中擘之。書生舍張而抱生,張手足仍若束縛,略不能運。而生眩惑之際,視抱己者則又好好也。謂生曰:“郎乃忘我,不記別業共枕時耶?”遂以一手按生胸,一手褫生衣,與交歡焉。生初力掙,竟不得動,而為好好所撥,頗復不自持。既而力竭,偃臥廁身於二女之間,恍惚如夢。左抱右擁,轉覺歡洽,而怖怒之情頓消。
好好乃笑曰:“與君同寢者半載,與君妻同寢者亦半載。日夕之間,兩地酬酢,曾無休暇。雖浥彼注此,於我無與,然本圖合內外,傅兼寵,以為同類光。今既交惡矣,尚何留焉?我素性廉潔,不欲媚人而有所取。適所受於君者,原仍還之君妻,吾事畢矣。”眨眼之際,復成書生,與張媾精。張無如何,唯有順受。生亦倦憊已極,睨視而已。夫婦相對,各有慚色。良久,書生整衣下床,鼓掌大笑,舉手高揖曰:“吾去矣!”變為野狐,騰躍而出。遂不復至。
初,生以清明之游而不反也。次日書生造訪其家,張見而悅之,三見而通焉。鄰人鹹聞而醜之,而生不知也。至是,狐乃自泄其事。
非非子日:子輿氏有言:“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當生之如河上也,邂逅粲者,得遂其媾,將賦《蔓草》焉。豈知振萬於其宮者,即此抱衾於其室者哉!一身兩役,報亦巧矣。嗟乎!依古以來,定婁豬於閨中、活秦宮於花里而曾不顧者,又何多也!
夢中賓主
客有以事造主人言者,值主人有他故,未遽出。客坐廳事待。久之,偶倦而伏几。主人既出,見客睡正酣,不欲驚之,乃亦伏几。少頃客醒,見主人於旁鼻聲*然,因復睡而不相呼。頃之,主人覺,而客睡如故,乃亦復睡。比客再醒,日已昃矣,恐主人覺而延之,趁日而歸。既而主人見客出,亦趨人內。賓主竟日相對,未晤一面,未交一言。聞者謂為夢中賓主。
蜀有商人某甲,居貨漢口,性誠樸而不善持籌.每為同夥者欺蔽。商知之,亦不較。
一日,獨立店門,有美人翩然而人,直上其樓。商疑為倡女——而同夥者之私之也。將召而詰之,美人從樓上語曰: “君勿疑,吾乃狐也。欲僦此樓,故來耳。幸日以白飯一器餉我,當有以報。”商諾之,不復言。即以飯往,寂無所見,信其果狐也。設飯而下。抵暮往取器,則磊磊在碗中,視之白金也。商驚喜。次日復設飯,復得金如前,日以為常。
同夥詢知其事,因先往取器,冀得金,至則碗中飯如故。乃笑謂商誑己,傾其飯而下。及商往,則金也。同夥恚曰:“金自樓出,公物也,當均析之。商未應,而樓上語曰:“吾以金子某,賞其朴也。若輩盜賊其行,每私其囊橐以欺某,不罰幸矣,復望得賞耶?敢言析金者,嘗吾石!”語畢,有石擲地上,地為之裂。伙慚且懼,乃不敢言。
……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