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圖書書名:毫針刺法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號碼:ISBN7899992567
版本印次:2001-7-282001-7-28
圖書開本:32開
圖書包裝:精裝
定價:¥100.00
內容簡介
毫針,為古代“九針”之一。毫針刺法泛指毫針的持針法、進針法、行針法、補瀉法、留針法、出針法等完整的針刺方法,是針灸療法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標幽賦》中說:“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上應,眾穴主持。”說明細巧的毫針適用於全身任何穴位,套用面最廣,是針灸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本片通過對針具、針刺前的準備、針刺方法、進針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針手法、針刺得氣、針刺補瀉法、留針法、出針法、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針刺注意事項的詳細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示範,幫助醫學生和臨床醫師更好地掌握毫針的針刺方法及其操作技能。《毫針刺法》在表現形式上,採取了實際操作的錄像演示、動畫分步分析和圖表展示三結合的方法,對各類手法要點加以強調。對涉及中醫術語和古代漢語特殊用詞計12。
本片由廣州中醫藥大學製作,片長45分鐘。
針刺方法
毫針刺法,具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和嚴格的操作規程,為醫者必須熟練地掌握從進針至出針的針刺技法全過程。持針法
1、“刺手”與“押手” 毫針操作時,一般將醫者持針的右手稱為“刺手”,按壓穴位局部的左手稱為“押手”(又稱“壓手”)。《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說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針,進針時將臂、腕、指之力集於刺手,使針尖快速透入皮膚,然後行針。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膚,使毫針能夠準確地刺中腧穴,並使長毫針針身有所依靠,不致搖晃和彎曲。進針時,刺手與押手配合得當,動作協調,可以減輕痛感,行針順利,並能調整和加強針感,提高治療效果。古代醫家非常重視雙手配合動作,如《標幽賦》所說:“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確是經驗之談。
2、持針姿勢 持針的姿勢、狀如執持毛筆,故稱為執毛筆式持針法。根據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為二指持針法、三指持針法、四指持針法、五指持針法。
進針法
進針法,又稱刺針法、下針法、入針法、內針法,是指毫針在刺手與押手的密切配合下,運用各種手法將針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針刺法的首要操作技術。在進針時要注意指力與腕力的協調一致,要求做到無痛或微痛進針。毫針進針方法很多,有以進針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術式分,以押手姿勢分,以使用進針器具分等。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kongfz.com/
2、http://www.gooedu.com/Book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