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補瀉

針刺補瀉

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針刺補瀉就是通過針刺腧穴,採用適當的手法激發經氣以補益正氣,疏泄病邪而調節人體臟腑經絡功能,促使陰陽平衡而恢復健康。

介紹

針刺補瀉是根據《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這一針灸治病的基本理論原則,而確立的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這是針刺治病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

主要方面

補瀉效果的產生,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功能狀態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人體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狀態下,針刺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而

有補和瀉的不同效果。

如機體處於虛憊狀態而呈虛證時,針刺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若機體處於邪盛而呈現實熱、

閉證的實證情況下,針刺又可以瀉邪,起清熱、啟閉的瀉實作用。如胃腸痙攣疼痛時,針刺可以

止痙而使疼痛緩解。腸胃蠕動緩慢而呈弛緩時,針刺可以增強腸胃蠕動而使其功能恢復正常。這

種針刺補虛瀉實的調節作用,和機體的正氣盛衰有密切關係。如機體的正氣充盛,則經氣易行。

若機體的正氣不足,則經氣不易激發或數刺乃行。

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對的特異性,如有些腧穴

適宜於補虛,而有些腧穴適宜於瀉實。譬如足三里、關元等具有強壯作用,多用於補虛;而少

商、十宣等,具有瀉邪作用,多用於瀉實。

針刺手法:針刺手法是產生補瀉作用、而促使機體內在因素轉化的主要手段。在臨床上為了

使針刺產生補瀉作用,古代針灸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不少的針刺補瀉

手法。

主要針刺補瀉

現將臨床常用的幾種主要針刺補瀉手法,介紹如下:

①捻轉補瀉:針下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

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②提插補瀉:針下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

法。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③疾徐補瀉: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

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④迎隨補瀉: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

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⑤呼吸補瀉: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

⑥開闔補瀉:出針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⑦平補平瀉:稱為單式手法, 進針得氣後均勻地提插、捻轉 後即可出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