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

《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

《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外文書名: Philosophy of History: A Guide for Students ,作者是 萊蒙 (Lemon.M.C) (作者), 楊耕 (叢書主編), 張立波 (叢書主編), 畢芙蓉 (譯,由 北京師範大學 出版社於 2009 年出版。描述的是萊蒙解釋了思辨的歷史哲學與分析的歷史哲學的根本區別,他認為思辨哲學是對歷史過程和意義的追問,而分析哲學則是關於歷史性質和方法的一門學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1月1日)
外文書名:PhilosophyofHistory:AGuideforStudents
叢書名:後現代歷史哲學譯叢
平裝:62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3097463
條形碼:9787303097463
商品尺寸:23.4x15.4x3.2cm
商品重量:780g
ASIN:B001Q3L98M

內容簡介

《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主要內容:萊蒙解釋了思辨的歷史哲學與分析的歷史哲學的根本區別,他認為思辨哲學是對歷史過程和意義的追問,而分析哲學則是關於歷史性質和方法的一門學科。第一編是思想家引論,包括維柯、黑格爾和馬克思在內從史前時代到當代的重要思想家。第二編是對歷史批判理論家們提出的主要論題的一個評論性概要,涉及客觀性、意識形態、歷史解釋和敘述等問題。第三編回顧了思辨哲學與分析哲學這兩個分支對本學科的當代貢獻。
《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提供了古代以來歷史思想的整體概貌。明確的術語和清晰的論述使它成為歷史學專業學生的無價之寶,對於教師同樣如此。
萊蒙是阿爾斯特(ulster)大學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論方面的講師。他的主要論著有《歷史學科與思想史》(TheDisciplineofHistoryandtheHistoryofThought,1995)。

編輯推薦

就古希臘羅馬到當代世界數不勝數的歷史論著而言,《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是一個很好的嚮導。萊蒙(M.C.Lemon)描繪了有關歷史哲學的一些關鍵性討論和中心概念,羅列了處於各個時代和思想流派背景下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萊蒙(Lemon.M.C)譯者:畢芙蓉叢書主編:楊耕張立波

目錄

導言
第一編思辨的歷史哲學
第一章思辨的歷史哲學:什麼是思辨的歷史哲學,為什麼要研究它
一、簡介:兩個分支——思辨的歷史哲學與分析的歷史哲學
二、哲學
三、思辨的歷史哲學
第二章關於歷史的前古典觀
一、說明:選擇的原則
二、一種“史前”思維?
三、關於“歷史”的遠古觀念
四、幾點想法
第三章古希臘羅馬的歷史思想
一、簡介
二、古希臘羅馬關於“歷史”的觀念
三、評論
第四章基督教對希臘羅馬歷史觀的挑戰
一、簡介
二、羅馬的歷史觀
三、猶太-基督教的替代方案
四、希臘-羅馬/猶太一基督教的意識形態分歧
五、奧古斯丁,歷史哲學家?
六、簡評
第五章變革中的歷史意識:文藝復興與馬基雅維利,
一、簡介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和“中世紀”
三、文藝復興時期廣泛的世俗主義
四、文藝復興時期“文化變革”的局限
五、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
六、尼科洛·馬基雅維利(1469-1527)
七、結語
第六章變革序曲:從馬基雅維利到維柯
一、簡介
二、維柯面對的思想遺產
三、結論
第七章維柯的歷史哲學
一、簡介
二、真知識問題
三、維柯關於“理想的永恆歷史”的觀點
四、歷史復歸
五、宗教與歷史的含義
六、政治維度
七、簡評
第八章啟蒙運動時期思辨的歷史哲學
一、簡介
二.蘆梭
三、杜爾哥
四、孔多塞
五、愛德蒙·柏克
六、結論
第九章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一、簡介
二、黑格爾的法哲學
三、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四、“嚴格意義上的歷史”
五、歷史的終結?
六、結論
第十章馬克思的歷史觀
一、說明
二、馬克思“不成熟的”歷史哲學
三、馬克思經過修訂的歷史哲學——“歷史唯物主義”
四、評論
第二編分析的歷史哲學
第十一章分析的歷史哲學:什麼是分析的歷史哲學,為什麼要學習它
第十二章關於“歷史是什麼”的討論
一、簡介
二、理論準備
三、歷史“類型”
四、“歷史”的認識論地位
五、“歷史解釋”
六、歷史主題
七、總結性評論
第十三章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一、說明
二、理論準備
三、從事實際研究的歷史學家
四、歷史的傳播:歷史“書籍”
五、為什麼要閱讀歷史
六、結論
第三編歷史的終結
第十四章歷史的終結?後現代主義者的挑戰
一、說明
二、後現代主義理論的性質
三、一些重要的後現代主義思想家
四、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科
五、後現代歷史:兩個當代例子
六、結論:後現代主義基礎再探
第十五章歷史的終結?福山思辨的歷史哲學
一、簡介
二、歷史發展的邏輯
三、當代世界
四、歷史的終結?
五、作為結論的反思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詞索引
譯後記

序言

1725年,維柯出版了《新科學》,確立了歷史哲學的基本面貌,標誌著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哲學的誕生;1756年,伏爾泰在其名著《風俗論》中明確提出了“歷史哲學”這一概念,認為歷史哲學就是對歷史的一種哲學理解,它在整體上理解歷史,把握支配歷史的基本原則及其隱含的意義。由此,歷史哲學這門學科得以“名正言順”。1837年,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出版。在這部著作中,黑格爾對歷史哲學的對象、性質和職能作了深入而全面的論述。由此,歷史哲學的合法性得以確立。在現代,思辨的歷史哲學、分析的歷史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哲學“鼎足三分”,交相輝映,構成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宏大場景。而隨著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和後現代主義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後現代歷史哲學拔地而起,為歷史哲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天和地。

後記

關於自己的翻譯,感到欣慰的是,總算能讀得通。原來看翻譯過來的書,總是過於挑剔,及至自己做起來,才知道在不同語言之間進行轉換,並不是那么容易。而且這本書作為一本通史,涉及知識面較廣,對於譯者的知識儲備也是一個挑戰。因此,我深知翻譯錯誤和不當之處恐難以避免,如有學友、同仁不吝賜教,當不勝感激。
這本書英文名直譯過來是《歷史哲學:學習指南》,為了更好地體現其內容實質和特點,中文名定為《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
感謝主編楊耕教授、張立波教授給我這次翻譯機會,感謝編輯祁傳華的辛勤勞動,也感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能出版這本譯著,我的拖沓給他們帶來許多麻煩,在此一併道歉並致謝。

文摘

第一章思辨的歷史哲學:什麼是思辨的歷史哲學,為什麼要研究它
一、簡介:兩個分支——思辨的歷史哲學與分析的歷史哲學
當享有盛名的“啟蒙者”——法國人伏爾泰創製“歷史哲學”這個術語的時候,他只是意謂類似於我們今天稱作“嚴肅文化史”之類的東西。他在1769年《論民族風俗與民族精神》一書中,考察了遠古和古典文化(主要基於它們的風俗和宗教),從歐洲封建時代一直到路易十四時代(1643~1715),其中還包括中國和印度。伏爾泰絕不是要把宏大的歷史景觀作為某些包含固定含義的模式或故事提供出來,他的興趣在於從這種“歷史”中抽取出有用的道德教益(例如,藐視那些出於情感和畏懼對權威的尊重,突出他所在社會道德上的缺陷和荒誕,從而“根據歷史”改進現狀乃至未來)。簡而言之,他所感興趣的是以這種方式研究歷史,因為這種方式提供的新視角肯定了人類的進步。後來他自己的觀點卻可以說是陰鬱的,關於他所希求的更美好的未來,他的“歷史哲學”給予他多少希望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他想要他的讀者思考歷史,而不是簡單地把歷史當作“追求自身目的”的有趣事實和事件沉渣去閱讀和探尋。
伏爾泰“歷史哲學”的第二個方面與上面的論述緊密相關,即他意識到這種“歷史”所要求的研究方法至少應該是理性的——也就是說,能夠撇開迷信和宗教正統觀念,去檢驗人們長期持有的信條。所以,他認識到需要關注歷史學家如何處理他的材料,關於他關於這本別人的書,這本以說別人的書為主要內容的書,我能說的不多,大致就是在“譯者前言”里談到的那些。所以我很佩服這本書的作者,他不僅能讓那些思想家們自己開口說話,還讓他們說得很清楚,而且他們想要說而沒有說的話也給說出來了。這就像是講故事,故事能夠接著講下去;歷史也是如此,它是人類講也講不完的故事。儘管這是一個講不完的長故事,卻也是人人要接著講的故事,要接下去,就要知道過去的故事,接不好,故事就不好聽了。研究歷史的重要性就在於此吧。看過了歷史哲學的這段歷史,仿佛自己也厚重了許多,總之要把故事接著講下去,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理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