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訪談
馮:小說總是從現實生活裡頭來,有虛有實。關於這篇小說,我覺得在《〈紅豆〉憶談》裡頭都說到了。至於這個時期的別的小說,比如說晚一點寫的《桃園女兒嫁窩谷》,我在去年出版《風廬短篇小說集》這個集子的時候,曾經考慮要不要收這篇小說。一方面是它當時要表現的是社會主義改造,覺得這種思想和現在不大對頭,另外一方面覺得它和我大部分創作好象是兩回事:我忽然寫起農村來了。可是後來我覺得,別人也這么看,說是你去農村的時間不久,可是寫的農村還寫得挺象,而且窮隊富隊之間的這種關係,富隊支援窮隊的精神也還是好的。寫《桃園女兒嫁窩谷》當時當然主要是思想改造的產物,好象改造得還不錯吧(笑)。賀:60年代初期,您寫出了《桃園女兒嫁窩谷》、《後門》、《不沉的湖》等作品。我覺得這批作品在您的整個創作當中都比較特殊,因為其他作品大致都會有一些您的生活經歷、感受在其中,可是這段寫的好象跟您的日常生活經驗比較遠的東西。
馮:這些作品每一篇都是不一樣的。《桃園女兒嫁窩谷》是寫農村的,《後門》就是寫對社會一些現象的批判的。
相關情況介紹
宗璞60年代初期發表短篇新作《桃園女兒嫁窩谷》,深受文藝領導人周揚讚賞。周揚之贊,有深意焉,那就是期望宗璞多寫點以工農兵為描寫對象的作品,認為《桃》作是宗璞取得的可喜的進步。那時有個人所共知的說法,就是文藝家應多寫工農兵,方能更好地為工農兵服務。《桃》作確實是宗璞深入農村生活(宗璞根據幹部輪流下放的規定,下放河北涿鹿縣一年)一個可喜的收穫。但當時就有讀者議論,《桃》作儘管寫得不錯,宗璞給人印象深的作品仍然是《紅豆》。該詞條網路上相關資源過少
宗璞
致力於研究宗璞的相關信息,包括其出生、生長背景,主要作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