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琦(195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畢業於哈師大中文系。當過大學老師、文學編輯,現為黑龍江省文學院院長。黑龍江作協副主席。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詩集《帆·桅桿》、《芬芳的六月》、《最初的天空》、《莫愁》、《天籟》、《守在你夢的邊緣》、《李琦近作選》等,散文集《從前的布拉吉》、《雲想衣裳》。曾獲黑龍江省文藝創作大獎、黑龍江精品工程獎、東北文學獎、全國首屆“茶花杯”艾青詩歌獎。
讀後感
讀《李琦近作選》,總是能讓人看見“雪”的光芒,感受到“雪”的純潔,李琦筆下的“雪”時刻呈現著它內在單純的品性,在單純中煥然而升起的是一種決絕的力量,像寒意一樣凜然而充滿了決無媚骨的硬度。我想缺少單純品性的詩,是精神架構的臃腫,至少是三心二意的言說,是語無倫次導致的詩意流失。藝術的感染,心靈的共鳴,詩性的張力,都離不開“單純”,這才是最具神性的筋脈。李琦的詩人氣質,與她單純的心性有極大的關係,負重不多的率真才能敏銳才能接近本質。
評論
在《李琦近作選·自序》中,李琦寫道:“現實生活是一個世界,舞蹈或寫作是另一個世界。我們是擁有兩個世界的人。現實生活里經歷的一切,會在另一重精神世界裡神秘地折射出來。實際上,只有在這個虛幻的精神世界裡,我們才能蓬勃而放鬆,手臂向天空延長,目光朝遠處眺望。這才真正是‘詩意地棲居’。”我認為,唯有對詩歌創作甘苦自知的人才能對現實世界與靈性世界的分離有著切膚之感。劉小楓曾說:“超脫現世和認同現世的人都不需要詩,唯有既不認同又不肯背棄現世的人靠詩活著,靠詩來消除世界對人的揶揄,把世界轉化為屬己的、親切的形態。詩是人給自身賦予意義的活動。”的確,詩人依憑著靈性世界,眷戀著現實世界,通過詩歌賦予世界以意義。這是近乎悲壯的努力!
在《李琦近作選》的一部分詩歌中,人的情感與物的形象尚在凡俗世界的引力場之內,更多的只是增添了凡俗世界的內容與色彩,而不足以和凡俗世界構成一種超越性的對話關係,從而也就難以展示出凡俗世界的欠缺與局限,也就更難以揭示出凡俗世界更高的可能性。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台北時間2010年10月19日,經過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的評定,從130篇(部)經過公示的作品中選出了30篇(部)獲獎作品,其中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各5篇(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首次空缺。 | |
獲獎作品 | 作家 |
《最慢的是活著》 | 喬葉 |
《國家訂單》 | 王十月 |
《手銬上的藍花花》 | 吳克敬 |
《前面就是麥季》 | 李駿虎 |
《琴斷口》 | 方方 |
《伴宴》 | 魯敏 |
《老弟的盛宴》 | 盛瓊 |
《放生羊》 | 次仁羅布 |
《茨菰》 | 蘇童 |
陸穎墨 | |
李鳴生 | |
張雅文 | |
關仁山 | |
彭荊風 | |
李潔非 | |
劉立雲 | |
車延高 | |
李琦[作家] | |
傅天琳 | |
雷平陽 | |
王宗仁 | |
熊育群 | |
鄭彥英 | |
王乾 | |
陸春祥 | |
南帆 | |
張炯 | |
趙園 | |
《中國文學跨世紀發展研究》 | 王純菲 |
《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電子媒介時代的童年與兒童文學》 | 譚旭東 |
高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