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一種詭計叫博弈》內容為:在現實生活中,你對博弈論這個名詞是否還很陌生那么請趕緊打開《有一種詭計叫博弈》看看這天下第一奇謀的威力吧!你是否還在擔心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正身陷職場暗戰、同事傾軋、領導輕視、愛人誤解之中而找不到解決之道閱讀《有一種詭計叫博弈》後,你便能從中找到想要的所有答案。你是否還在為如何取得人生的成功而苦惱,因不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而迷茫那么你就更有理由來學習一下集古今智慧於一體,熔中外謀略於一爐的博弈論了!博弈論正如茫茫大海中的燈塔將你引向成功的彼岸,它就是一種創造成功的人生的新資本論!
目錄
第一章博弈無處不在事事皆博弈
博弈的基本分類
零和、負和與正和
博弈中的均衡
優勢策略和劣勢策略
第二章囚徒困境——掌握合作與背叛的分寸
都是利益惹的禍
臨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找到第三條路
利用對方的弱點成功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第三章重複博弈——建立誠信與懲罰的機制
因為還有明天
誠信是重複博弈的基石
合作也需要建立懲罰機制
用道德來維持均衡
如何破解誠信危機
第四章鬥雞博弈——如何在鬥爭與比拼中獲勝
狹路相逢勝者誰
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
以弱勝強的博弈之道
讓對手主動退出僵局
猶豫不決失先機
要做最後的贏家
把對手變成朋友
第五章智豬博弈——“搭便車”與“空手套白狼”的原理
強者的無奈選擇
空手套白狼的博弈之道
借他人之力壯大自己
要善於在等待中把握時機
如何避免“兔死狗烹”的結局
如何讓多勞者多得
第六章獵鹿博弈——追求雙贏的格局
合作是為了雙贏
單飛不如牽手
合作勿流於形式
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
第七章酒吧博弈——在冷門處成功
做人群中的少數派
找準臨界點
在冷門處成功
第八章槍手博弈——放低姿態,高處不勝寒
退讓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強者要學會放低姿態
先發制人策略的運用
與弱者結盟的策略
置身事外的智慧
第九章路徑依賴——習慣的好處與壞處
最初決定最後
改變需要付出代價
將錯就錯的策略
如何破除路徑依賴
第十章蜈蚣博弈——來來的目標決定現在的行動
從終點出發的思維
五年後的事情現在就要行動
眼睛要看到遠處
第十一章協和謬誤——壯士斷腕,華麗轉身
舍不下曾經的投入
拿出勇氣忍痛割愛
撞到南牆要轉彎
讓沉沒成本為我所用
第十二章威脅與承諾的技巧
一切取決於可信性
“膽小鬼”並不可恥
如何提高可信度
威脅與承諾要適度
第十三章一報還一報的策略
不占便宜不吃虧
用寬容贏得人心
以直報怨才是博弈的正途
第十四章欺騙的藝術
欺騙與道德無關
聰明人為何上當
藏好自己的底牌
·查看全部>>
前言
博弈是什麼博弈是一種策略,博弈是一門藝術,博弈是一種詭計。作為一種鬥智鬥勇的“權衡術”,它自古就有,不過起初人們只是運用博弈來研究棋牌、賭博勝負等。直到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馮。諾依曼的傳世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才使博弈論真正地成為一門學問,有了它自己的基本原理和理論體系。
如今,隨著社會與人際關係的日趨複雜,博弈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隨時都可以捕捉到博弈的身影。比如,彩民在購買彩票時,他會想哪一組數字最有希望,哪一組數字最難中獎。這時,他不僅在和博彩公司進行一場“較量”,同時也在和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一場博弈。又如,在應聘過程中如何向面試者提出合理的薪水要求,既能讓面試者欣然接受,又可以使自己的薪水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中的權衡更是一種博弈。
博弈是一種策略,其理論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許多經典的範例,如囚徒困境、智豬博弈、槍手博弈、蜈蚣博弈等等。這些範例既高於生活,又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博弈策略而成功的例子,從古至今從未間斷。
博弈是一門藝術,它既可以是“陽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關鍵在於運用博弈論的人的領悟能力。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博弈無處不在事事皆博弈
博弈是一種遊戲,早在2000多年前,博弈論的原始思想即已萌芽。古代文獻中不乏充滿博弈思維的案例。1710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預言了策略博弈論出現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兩年後,詹姆斯?沃爾德格拉特首次提出了“極大極小”的策略概念。1881年,經濟學家艾吉沃斯在《數學心理學》中指出策略思維與經濟過程的相似性。20世紀初,法國數學家布萊爾用最佳策略法研究弈棋和其他具體的決策問題,並從數學角度做了嘗試性的分析。
1928年,數學家約翰?馮?諾依曼發表了名為《關於二人零和遊戲的最大最小定理》的論文,標誌著博弈論作為一門學科開始創立。1940年,約翰?馮?諾依曼與奧地利經濟學家摩根斯坦經過四年合作出版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這部著作標誌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已經形成。諾依曼和摩根斯坦認為,博弈論是運用數學方法研究有利益衝突的雙方在競爭性活動中制定最最佳化的勝利策略的理論,博弈策略即根據遊戲規則制定的處理競爭、衝突或危機的最佳方案。
20世紀50年代以來,通過納什、海薩尼、澤爾騰等人的努力,使博弈論最終成熟並進入套用階段。
博弈理論雖然出自西方,但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已經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了。人們熟知的“田忌賽馬”,就是一個典型的博弈案例。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么,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從“田忌賽馬”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博弈就是雙方或多方在競爭中爭奪利益所採取的策略。只要參賽者講究博弈策略,排陣有方,本來較弱的一方就有可能打敗較強的一方,取得最後的勝利。
其實,博弈策略不僅能夠在與人比賽時幫助自己取得成功,運用到現代商業競爭中,其取得的結果也是非常驚人的。
現代一個博弈理論指導實踐的典型例子,是1994年美國政府向商家拍賣電磁波段。由於事前請了一批博弈論專家對拍賣進行精心設計,所以,政府獲得了超過10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相反,紐西蘭一個類似的拍賣會卻因沒有請人進行博弈設計而只獲得了預期收入的15%。由於乏人競爭,有一個大學生甚至只花一美元就買到了一個廣播波段許可證!
由此可見,博弈這種思維方法是不可低估的。從小我們就是從遊戲裡學習怎樣生活、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適應並利用這世界上的種種規則,並在這個過程中確立自己的成功。
提起博弈論,不由得就讓人聯想到我國的圍棋,它源於4000年前的堯舜時期,作為一種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遊戲,直到現在,我們也未必真弄懂了它。說它簡單,首先是最簡化的棋盤——縱橫各19條線所編織成的一張格線;另外是最簡化的棋子(只分黑白兩色);其次是最簡單的規則(輪流下子,兩氣活棋,空多者勝,再加上一些“劫爭”之類的補充規定),一個對圍棋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在幾分鐘內熟悉這些規則與要求,可是它的玄妙深奧卻又超過了任何一種棋類遊戲。如果你對圍棋下過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從中領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輸就是贏”“流水不爭先”“亂中求勝”“過猶不及”等。
古語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如果將博弈論與下圍棋聯繫在一起,那么博弈論就是研究棋手們“出棋”時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
目前,博弈論這一概念已在經濟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商場中被頻繁地運用。此外,它在國際關係、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各個方面也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博弈無處不在,它是一種神奇的智慧,自古至今,從戰場到商場,從生活到工作,幾乎每一個人類行為都離不開博弈的概念。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懂得博弈論,就像夜晚走在陌生的道路上,永遠不知道前方哪裡有障礙、有溝壑,只能一路靠自己摸索下去,將成功、不跌倒、不受挫的希望寄托在幸運、猜測及有限理性上。而懂得博弈論並能將這種理論嫻熟運用的人,就仿佛同時獲得了一盞明燈和一張地圖,能夠同時看清腳下和未來的路,必定暢行無阻。
博弈的基本分類
博弈論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們的區別在於相互發生作用的當事人之間有沒有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定,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沒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定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
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定。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比如我們以後要講的囚徒困境以及共地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兩家企業A、B合作建設一條汽車的生產線,協定由A方提供生產汽車的技術,B方則提供廠房和設備。在對技術和設備進行資產評估時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為每一方都試圖最大化己方的評估值,這時B方如果能夠獲得A方關於技術的真實估價或參考報價這類競爭情報,則可以使自己在評估中獲得優勢;同理,A方也是一樣。至於自己的資產評估是否會影響合作企業的總體運行效益這樣的“集體利益”,則不會非常重視。這就是非合作博弈,參與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優先考慮的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非合作博弈論最基本的分類有兩個:
一是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時決策,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囚徒困境”就是同時決策的,屬於靜態博弈。決策或行動有先後次序的,叫做動態博弈。但是,只要局中人在決策時都還不知道對手的決策是什麼,也算靜態博弈。比方說工程招標,截止曰期是10月1日,儘管有的投標者在9月上旬就投了標,有的到了9月下旬才投標,雖然決策時間有先後,但效果與同時決策並沒有什麼區別。
另一分類是按照大家是否都清楚各種對局情況下每個局中人的得益,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現實中的博弈多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以軍事鬥爭為例,敵對雙方都儘量隱蔽自己的意圖,秘密地調動部隊,以期給對手以突如其來的致命打擊。而指揮人員必須在敵方情況不明了的情況下制定作戰計畫,這樣的決策過程就是一種不完全信息博弈。所以,在軍事鬥爭中,偵察員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