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在其《策略思維》一書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寫作和案例上之後的通俗博弈論力作。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經濟活動中的競爭與合作、政治活動中的技巧、軍事活動及戰爭中的策略等的演繹,比較系統但又很簡要地介紹了博弈論的有關基礎知識,語言生動詼諧,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讀者在漫遊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情景之中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博弈論的精緻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本書是其在《策略思維》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寫作和案例上之後的通俗博弈論力作。如果說《策略思維》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最為流行的通俗博弈論教科書之一,那么《策略博弈》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最為流行的通俗博弈論教科書之一。知識淵博的迪克西特在本書中通過運用標準的博弈論方法,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經濟活動中的競爭與合作、政治活動中的技巧、軍事活動及戰爭中的策略等的演繹,比較系統但又很簡要地介紹了博弈論的有關基礎知識,語言生動詼諧,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讀者在漫遊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情景之中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博弈論的精緻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
本書適合於作為經濟管理各個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基礎博弈論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相 關專業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的輔助讀物,當然,學習政治、軍事、法律及其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以及博弈論發燒友們也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許多樂趣和汲取到許多知識營養。
作者簡介
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Dixit)教授是美國當代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之一,1968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77年當選計量經濟學會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同時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牛津大學任教。他於199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計量經濟學會會長,2002年任美國經濟學聯合會副會長,2005年當選國家科學院院士,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牛津大學任教。研究領域廣泛,在微觀經濟理論、博弈論、國際貿易、產業組織、增長和發展理論、公共經濟學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等多個領域有重要建樹,近年來主要致力於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他著作甚豐,除在《美國經濟評論》、《經濟學季刊》、《政治經濟學雜誌》、《經濟研究評論》等頂級專業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外,他還撰寫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大部分均已成為經濟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名著或經典教科書。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與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和範例
1.1 何為策略博弈?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
1.2.1 回擊到何處?
1.2.2 GPA暗鬥
1.2.3 “我們未能參加考試,是因為我們輪胎爆了”
1.2.4 教授為什麼這樣狠心?
1.2.5 危機邊緣的室友與家人
1.2.6 約會博弈
1.3 學習《策略博弈》的策略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
2.1 決策與博弈
2.2 博弈分類
2.2.1 博弈中各方是序貫行動的還是同時行動的?
2.2.2 參與人的利益完全衝突還是具有某些一致之處?
2.2.3 博弈只進行一次還是重複進行?對手是否固定?
2.2.4 參與人擁有完全或相同的信息嗎?
2.2.5 博弈規則是固定的還是可人為操縱的?
2.2.6 合作協定是否具有強制力?
2.3 一些術語和背景假設
2.3.1 策略
2.3.2 支付
2.3.3 理性
2.3.4 對規則的共同知識
2.3.5 均衡
2.3.6 動態與進化博弈
2.3.7 觀察與實驗
2.4 博弈論的用處
2.5 後續章節的結構
2.6 總結
第二部分 概念與技巧
第3章 序貫行動博弈
3.1 博弈樹
3.1.1 決策結、枝及路徑
3.1.2 不確定性與“自然的行動”
3.1.3 結果與支付
3.1.4 策略
3.1.5 博弈樹的構造
3.2 用博弈樹求解博弈
3.3 增添更多的參與人
3.4 行動順序的優勢
3.5 添加更多的行動
3.5.1 井字棋
3.5.2 西洋棋
3.6 逆推實驗
3.7 倖存者遊戲策略
3.8 總結
第4章 純策略同時行動博弈(Ⅰ):離散策略情形
4.1 離散型策略同時行動博弈的描述
4.2 納什均衡
4.2.1 納什均衡概念的進一步解釋
4.2.2 納什均衡:一個信念和選擇的體系
4.3 占優策略選擇
4.3.1 兩個參與人都存在占優策略的情形
4.3.2 只有一個參與人存在占優策略的情形
4.3.3 重複剔除劣策略
4.4 最優反應分析
4.5 零和博弈的最小最大值方法
4.6 三人參與的博弈
4.7 純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
4.8 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情形
4.9 總結
附錄 幾個一般性的定義
第5章 純策略同時行動博弈(Ⅱ):連續型策略、(Ⅲ):討論和證據
5.1 純策略是連續型變數的情形
5.1.1 價格競爭
5.1.2 政黨宣傳拉票
5.2 納什均衡的經驗證據
5.2.1 實驗室或課堂里的實驗
5.2.2 現實世界的證據
5.3 對納什均衡概念的批評性討論
5.3.1 在納什均衡中對風險的處理
5.3.2 納什均衡的多重性
5.3.3 納什均衡對理性的要求
5.4 可理性化
5.4.1 可理性化概念的運用
5.4.2 可理性化導出納什均衡
5.5 總結
第6章 同時行動與序貫行動並存的博弈
6.1 同時行動與序貫行動並存的博弈
6.1.1 兩階段博弈與子博弈
6.1.2 多階段博弈的結構
6.2 在博弈中改變行動順序
6.2.1 同時行動博弈變為序貫行動博弈
6.2.2 行動順序上的其他變化
6.3 分析方法的改變
6.3.1 用博弈樹表示同時行動博弈
6.3.2 用策略形式說明和分析序貫行動博弈
6.4 三人博弈
6.5 總結
第7章 採用混合策略的同時行動博弈(Ⅰ):零和博弈
7.1 什麼是混合策略?
7.2 不確定行為:混合行動使對手難以預料
7.2.1 最優反應分析
7.2.2 最小最大值法
7.3 納什均衡作為一個信念與反應系統
7.4 當一個參與人有三個或更多純策略時的混合
7.4.1 一般情形
7.4.2 例外情形
7.4.3 一個混合策略占優的情形
7.5 當參與人雙方都有三個策略時的混合
7.5.1 所有策略的完全混合
7.5.2 存在一些未使用策略的混合均衡
7.6 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證據
7.7 實踐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
7.8 總結
附錄 機率與期望效用
第8章 採用混合策略的同時行動博弈(Ⅱ):非零和博弈、(Ⅲ):一般性討論
8.1 不確定信念支撐的混合策略
8.1.1 哈里會碰上薩莉嗎?
8.1.2 懦夫
8.2 有三個策略的非零和博弈
8.3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討論
8.3.1 弱均衡
8.3.2 對手的無差異與防止被對手利用
8.3.3 在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違反直覺的結果
8.3.4 非零和博弈中另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
8.4 非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實證
8.5 三個或更多策略中的混合:一般性理論
8.6 總結
第三部分 某些更為廣拓的博弈與策略類型
第9章 不確定性與信息
9.1 非對稱信息:基本思想
9.2 直接溝通或“廉價磋商”
9.3 信號傳遞和甄別
9.4 激勵報酬
9.5 信號傳遞博弈中的均衡
9.5.1 分離均衡
9.5.2 混同均衡
9.5.3 半分離均衡
9.5.4 一般理論
9.6 信號傳遞和甄別的一些例證
9.7 總結
附錄 信息與風險
第10章 策略性行動
10.1 策略性行動的分類
10.1.1 無條件的策略性行動
10.1.2 有條件的策略性行動
10.2 策略性行動的置信度
10.3 承諾
10.4 威脅與許諾
10.4.1 威脅的例子:美日貿易關係
10.4.2 許諾的例子:餐館定價博弈
10.4.3 威脅和許諾相結合的例子——中美政治行動
10.5 一些額外的議題
10.5.1 策略性行動何時起作用?
10.5.2 遏制對強迫
10.6 建立置信度
10.6.1 減少你行動的自由
10.6.2 改變你的支付
10.7 反策略性行動
10.7.1 非理性
10.7.2 切斷通信
10.7.3 開闢逃走的路
10.7.4 消除對方想要維持聲譽的動機
10.7.5 臘腸策略
10.8 總結
第11章 囚徒困境和重複博弈
第12章 集體行動博弈
第13章 進化博弈
第四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套用
第14章 邊緣政策:古巴飛彈危機
第15章 策略與投票
第16章 投標策略與拍賣設計
第17章 談判
第18章 市場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