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本藝術家的傳記,書中主角不是藝術界的頂尖名人如徐悲鴻、齊白石,面貌亦很平常,與英俊儒雅毫不沾邊,甚至可以說是醜,偏偏還圖文並茂,做成了猶如畫傳一般的書籍。這本書,便是作家陳文推出的《最“醜”的那個人》,書中的主角是廣東本土篆刻書法家鍾國康,作序的是文壇大名鼎鼎的賈平凹。陳文說,這是一本鍾國康的書,連語言文字,他都遷就了鍾國康的張揚、個性和想法多多,因而文字跳躍、飛揚,猶如“呱呱叫”的鐘國康一般。
傳記作家陳文用三年時間跟蹤採訪鍾國康,對他的藝術成就、藝術思想、藝術行為和個人的另類生活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解讀;用新穎的視角,塑造了一個藝術家獨特的性情,可親可愛的形象,別人無法拷貝的人生。重要的是對鍾國康的藝術賣點研究得非常透徹,把一個“貧窮”的藝術青年怎樣才能成長為“富有”的藝術大家的成功故事娓娓道來。這本書的視覺衝擊力、真實性和可讀性都非常強,是藝術家傳記寫作新的嘗試範本。
作者簡介
鍾國康是一位奇怪而又另類的藝術家,他從小練習書法、篆刻,學誰像誰。當他發現自己這樣下去永遠是第二時,決心要把老師一個個放倒,超越他們,尋找個人藝術的突破口,多年的努力終於取得成功。鍾國康在書法篆刻藝術上的成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說:已超過了好多位大師。
藝術不一定誰都懂,鍾國康一系列的怪異行為普通讀者可能更感興趣。比如說他鬍子稀疏,缺少男人的陽剛之氣,他就在額頭戴一副墨鏡補之,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他的標誌;他經常丟手機,就用一條一米長的黑色繩子拖著手機,說是藝術靈感的天線;他判自己十二年有期徒刑,在家裡關閉了4380天,天天練習書法、篆刻,吟詩作對;他自己釀墨汁寫的漲墨書法,“臭”倒一批人,也“醜”得雷倒一批人;他是用女人護舒寶最多的書法家;他和別人聊天時永遠只有兩個話題:一是哈哈大笑著表場自已,二是口水橫飛地批評別人;他刻印時,不用打稿,拿起刀就刻,一般是三分多鐘刻一個,一天能刻一籮筐。他解決一系列藝術難題的手法,更是讓人拍案叫絕。賈平凹說:鍾國康的前世可能是鍾馗,把小刀耍得像大刀。
陳文的文字像米,被清水淘過,煮的飯透著大地的清香;又像廣東人煲的老火靚湯,使清水變得甘暢而又有味道。這樣的文字很容易通過眼睛自然流入讀者的心靈,觸動讀者的藝術靈感,激活人體潛在的藝術細胞,提振生命的文化創造力。所以,這本書也是文藝氣質青年的必備隨身讀物。傳記作家陳文著有《吃飯長大》、《老兵照片》等個人視覺歷史叢書,是國內最早利用私人照片和生活符號記錄個人歷史的人文學者和傳播個體生命價值觀的先鋒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字欣賞價值和歷史參考價值。
特色
《最“醜”的那個人》並不拘於一般傳記的寫法,陳文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鍾國康成長過程中的轉折點上:在遂溪文化館中閉門寫書法、墨臭腳臭熏得同事不敢往來;在南京,冒雪靜候數個小時拜訪書法大師林散之;上世紀90年代初期調至深圳特區因投資損失上百萬元從而閉關12年不下樓,每日只是篆刻寫字,將模仿前人的作品全部毀掉;再到後來出關在京城得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肯定;四出交遊,結識賈平凹、阿來……而每一處又都並非平鋪直敘,往往以一個27年老友身份加以評價,注入更多時代內容的思考。
名人說鍾國康
賈平凹(著名作家):我看著他,總想:這是個什麼人呀,可能前世是鍾馗,今世才一身鬼氣,又邪而正,正而大嗎?或許是關公門下吧,玩的是小刀,使的卻是大刀的氣勢?
廖紅球(廣東省作協主席):左手是冰涼的石頭,右手是冰涼的刻刀,卻能用胸中火熱的激情去篆刻美好。國康為人磊落,透著一股書生氣;作品大氣,往往“單刀直入”。難得的是,他有一顆藝術之心,這顆心常能在刻刀與石頭的撞擊中迸出美麗的火花。至於“醜”,其實是以醜為美,醜到極致則為美。
李公明(廣州美院教授):其人異相奇才,動靜倏忽,不可端倪。寫字的人見過,但像他那樣擎著一缽自製臭墨傾灑淋漓、一邊還哇哇嗥叫者,未遇也;性情奇異的人也見過,但像他那樣兼有待人平易、大方豪爽之好心腸者,亦殊少遇也。予觀其刻印,喜其談笑風生,目中無人,刀下無稿,運刀勝筆,頃刻可就;猶可喜者,其刀鋒刻石之聲咔咔然、鏘鏘然,若空谷梵聲,若大漠傳音,聞之者皆傾頸傾耳聽之賞之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