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晚清詞是中國古代詞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其發展歷程歷經新生和破滅,詞人橫出,詞論迭現,流派群體紛出。嘉、道、鹹、同時期,以張惠言、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以其推重“詞體”的詞論和詞風逐漸取代影響清代詞創作百餘年的浙西詞派成為晚清詞壇的主流詞派。除了人多勢眾的常州派主盟詞壇外,這個時期清初的陽羨派、浙西派均有餘響。納蘭詞感傷淒郁的詞風也有為數不少的同調。嶺南詞、閩中詞、湖湘詞以其鮮明的地方色彩給人以異軍突起之感。而清季光、宣時期臨桂詞人的崛起,既為常州詞派的界內新變,也將常州詞派的發展推向鼎盛。還有一批與時俱進的詞人,他們大多為維新派人士或民主共和運動的參與者,他們也通過詞來發抒襟抱,展示新的時代精神。晚清詞客觀存在的格局表明,晚清詞既是常州詞論和詞風主盟詞壇的時代,同時也是多種詞論和詞風共生多元的時代。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晚清詞壇概覽。主要從晚清詞人數量態勢,區域分布,社會階層,詞社、詞派鳥瞰,晚清詞風流程描述五個方面敘述、展示晚清詞壇的全貌。且對晚清詞發展的總體特徵加以客觀的論評。下篇,晚清七家詞述論。被選擇的七位詞人是周濟、蔣春霖、顧春、蔣敦復、謝章鋌、王閩運和項鴻祚,他們均是對晚清詞發展有較大影響的詞人。本篇既著重紹述他們的詞學活動和詞學思想,又特別評析他們詞作品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和心緒以及他們所獨有的詞風和藝術創作特色,指出他們在晚清詞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詞史地位。文章論述的鍥入點是:運用“詩文化學”的批評方法,關注並鍥入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諸基因,以晚清動盪的社會文化環境為背景,以區域、族群、血親為紐帶,側重撰述詞人、詞人群的詞創作和其他詞學活動以及詞派、詞風的嬗變,力求從社會文化空間和文藝審美空間兩個方面探覓其“因”和“革”的變革流向,以求從點、線、面三個方面較清晰、客觀、全面地反映所論內容的發展流程。
顯示部分信息
作者簡介
莫立民,男,苗族,湖南省吉首市人,西南民族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師從祁和暉教授;蘇州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師從嚴迪昌先生。先後在《學術月刊》、《文藝報》、《江西社會科學》、《甘肅社會科學》、《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目前在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