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普雷文

安德列·普雷文

安德列·普雷文Previn Andre 國家:Germany Previn Andre (1929年生於柏林)。美國(1943年入籍)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學於柏林音樂院和巴黎音樂院。一度以彈奏爵士樂鋼琴為職業,後在好萊塢從事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改編。1968-79年移居英國,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由於經常在電視上向觀眾介紹音樂而深得人心。他是英國音樂積極的倡導者,尤其介紹沃爾頓和沃恩·威廉斯的作品,他把沃恩·威廉斯的9首交響曲都錄了音。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安德列·普雷文作品 安德列·普雷文作品
安德列·普雷文 安德列·普雷文

安德列·普雷文作品安德列·普雷文生於柏林,5歲時便聽過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會,6歲入音樂學院就讀學鋼琴。因有猶太血統而逃離納粹德國,1939年定居洛杉磯。中學時代的普雷文已是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專業作曲家了,並有機會指揮該公司的樂團演奏他本人的曲子。身為傑出的爵士樂鋼琴家,普雷文可謂少年得志,1945年16歲時便為大分司RCA錄下兩張暢銷唱片。在好萊塢的那些歲月,他先後獲得過四次電影音樂的奧斯卡獎。 60年代普雷文開始轉向嚴肅音樂,1965年RCA邀請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錄了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由此打開局面,四年後接替克爾提斯擔任這個英國一流樂團的首席指揮,直到10年後的1979年。此後他相繼出任匹茨堡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和皇家樂樂團的音樂總監,直至80年代中期。2002年與安妮·索菲·穆特結婚。安妮·索菲·穆特經常舉行慈善演出,支持如美國的"ArtistsagainstAids"、慕尼黑的一所治療兒童癌症的醫院,重建波恩的貝多芬誕生地,慕尼黑的現代藝術之門。安妮·索菲·穆特一直支助"魯道夫.愛波爾"基金,該基金1987年建立,旨在歐洲幫助有才華的年輕小提琴家。

個人作品

安德列·普雷文

《藍色狂想曲》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藍色狂想曲》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唱片選粹:

⊙Philips412611-2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匹茨堡交響樂團)

⊙Decca417728-2格里格:鋼琴協奏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DC7471602霍爾斯特:行星(倫敦交響樂團)

⊙EMICMS7645302拉赫瑪尼諾夫:三首交響曲,交響舞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DM7631142拉赫瑪尼諾夫:鍾(倫敦交響樂團)

⊙RCA74321-24212-2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ZS7628162柴柯夫斯基:三大芭蕾選曲(倫敦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

作品名稱:喬治·格什溫:《藍色狂想曲》

指揮:安德列·普雷文PrevinAndre

《藍色狂想曲》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作品簡介:1924年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發表了交響曲《藍色狂想曲》(RhapsodyinBlue),獲得巨大成功,使他成為世界級作曲家。早在格什溫創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懷有成為嚴肅音樂家的雄心壯志。因此,當保羅·懷特曼為組織"現代音樂實驗"音樂會而邀請他寫一部"爵士協奏曲"時,格什溫很感興趣,他一直嚮往著寫作摻有爵士樂因素的嚴肅音樂。不過懷特曼給的期限太緊,而且他早就發布了格什溫將為這次音樂會作曲、並親自擔任鋼琴獨奏的訊息。樂曲完成後,格什溫為作品的標題大傷腦筋,直到離初演只有幾天時才最後定名。因為藍色(blue)同作品中所採用的起源於美國黑人勞動歌曲和靈歌的布魯斯(blues)曲調正好是同一個詞,故最終採用了"藍色狂想曲"(RhapsodyinBlue)之名。 《藍色狂想曲》是為鋼琴和管弦樂隊而寫的類似單樂章的協奏曲作品,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性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黑人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及和聲因素、爵士音樂的強烈的切分節奏和滑音效果,都賦予這部構思獨特的作品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格什溫在這部作品中,對那些情緒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與戲劇性,舞蹈性與歌唱性的對置,也頗具匠心。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指揮:安德列·普雷文

作品名稱:喬治·格什溫:《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指揮:安德列·普雷文PrevinAndre

作品簡介: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格什溫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又沒有名師指點,但他的音樂天賦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應約創作他唯一的一部具有詳細標題的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時,他正是處於這種狀態:一方面,他已經因《藍色狂想曲》和《F大調鋼琴協奏曲》等作品而名揚四海;另一方面,他卻還在不斷地學習音樂理論。 早在1926年格什溫訪問巴黎時,他就開始醞釀寫作他的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並初步構思了樂曲開始時的"散步主題"與作品的標題。1928年,格什溫再次來到巴黎,他在巴黎大飯店中大致完成了全曲。關於這部作品,作曲家曾有這樣一段敘述:"這個新作品,實際上是一部狂想曲性質的芭蕾舞曲,寫得非常自由,是我迄今為止嘗試過的最新的音樂。雖然主題都是自己創作的,但開始部分卻是以典型的法國風格來加以發展。在這裡,我的意圖是要描繪來到巴黎的一位美國遊客在城裡漫步,聽到各種街道嘈雜聲並感受到法國氣氛時所獲得的印象。"

就形式來說,這首音詩相當於一個擴大了的交響曲樂章,所不同的只是格什溫在這裡成功地處理了五個重要主題。

個人家庭

安德列·普雷文的現任妻子德國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 美國當地時間(2002年8月8日)訊息,德國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近日與英國指揮大師安德烈-普雷文結婚,這是普雷文的經濟人布里爾8日在紐約向外界透露的。布里爾稱,兩人8月1日舉行婚禮,但並未透露詳情。普雷文今年已是72歲的古稀之齡,而穆特39歲,這段浪漫史發生在數年之前,普雷文為穆特寫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穆特進行了首演,普雷文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協奏。 普雷文是當今活躍在樂團上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還是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結過3次婚,分別娶了歌唱家多麗-普雷文、女演員米亞-法羅和寶石學家海瑟-哈雷絲。穆特80年代出在卡拉揚大師的提攜下逐漸成名,是名揚世界的美女小提琴家,曾兩次到中國演出。他的第一個丈夫律師翁德里希1995年患癌症去世,生有兩個孩子。

藝術生涯

安德列·普雷文生於柏林,5歲時便聽過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會,6歲入音樂學院就讀學鋼琴。因有猶太血統而逃離納粹德國,1939年定居洛杉磯。中學時代的普雷文已是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專業作曲家了,並有機會指揮該公司的樂團演奏他本人的曲子。身為傑出的爵士樂鋼琴家,普雷文可謂少年得志,1945年16歲時便為大分司RCA錄下兩張暢銷唱片。在好萊塢的那些歲月,他先後獲得過四次電影音樂的奧斯卡獎。

60年代普雷文開始轉向嚴肅音樂,1965年RCA邀請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錄了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由此打開局面,四年後接替克爾提斯擔任這個英國一流樂團的首席指揮,直到10年後的1979年。此後他相繼出任匹茨堡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和皇家樂樂團的音樂總監,直至80年代中期。2002年與安妮·索菲·穆特結婚。安妮·索菲·穆特經常舉行慈善演出,支持如美國的"ArtistsagainstAids"、慕尼黑的一所治療兒童癌症的醫院,重建波恩的貝多芬誕生地,慕尼黑的現代藝術之門。安妮·索菲·穆特一直支助"魯道夫.愛波爾"基金,該基金1987年建立,旨在歐洲幫助有才華的年輕小提琴家。

唱片選粹

⊙Philips412611-2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匹茨堡交響樂團)

⊙Decca417728-2格里格:鋼琴協奏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DC7471602霍爾斯特:行星(倫敦交響樂團)

⊙EMICMS7645302拉赫瑪尼諾夫:三首交響曲,交響舞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DM7631142拉赫瑪尼諾夫:鍾(倫敦交響樂團)

⊙RCA74321-24212-2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倫敦交響樂團)

⊙EMICZS7628162柴柯夫斯基:三大芭蕾選曲(倫敦交響樂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