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是我國學者對十七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前期日本學術史上極為重要的學者荻生徂徠首次進行較為系統的學術梳理和學術解析的學術史專門性著作。

基本信息

簡介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荻生徂徠(1666-1728)是日本江戶時代(1600-1867)中期的儒學家。本姓物部,名雙松,號徂徠,一作徂來,他創辦的學塾號稱萱園。徂徠生於日本江戶,父親荻生方庵是當時的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弟弟即後來的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侍醫,也就是說徂徠是親藩的家臣之子,這使他後來有條件接近權力中樞。因為當時醫生往往兼通儒學,所以他自幼受到父親的漢文啟蒙教育。徂徠十四歲時,父親方庵因蒙受讒言,被流放到上總國長柄郡二宮莊本能村。這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偏僻的荒村,徂徠自述在這裡整日與漁夫樵民為伴,既無書籍以自娛,也無親友可歡談,他只有反覆閱讀閱讀隨身帶來的父親中的一本〈大學諺解〉以解悶。徂徠在孤單貧寒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直到元祿五年他二十五歲時父親才得到平反昭雪,全家重新回到了江戶。
本書作者認為我國學術界對日本近世儒學家徂徠的哲學思想體系研究,無疑是受到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學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構築的朱子學=封建思想,徂徠學=反朱子學=近代思想的模式影響。作者通過對徂徠學龐雜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讀,為徂徠學研究另闢蹊徑。
作者通過對徂徠學龐雜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讀,認為徂徠學把“道”定義為歷史上的聖人製作的政治經濟制度的總稱。這雖然否定了“道”的普遍性和永恆性,但是他也並非為了藉此論證“道”的歷史性和特殊性,而是試圖通過恢復、鞏固遭到貨幣經濟侵蝕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來消除德川氏政權的危機。他對朱子學的批判並非是為了把人性從道德禁慾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而是為了培養人才,鞏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幕藩體制的穩定性。作者為徂徠學研究另闢了一條蹊徑。

2004年以來主要儒學研究著作

儒家學說,亦稱儒學,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之一,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