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img/9/557/nBnauM3X0gjN2gzM1ITO5QDNwMTM5kjM5ADMxADMwAzMxAzLyk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本書作者認為我國學術界對日本近世儒學家徂徠的哲學思想體系研究,無疑是受到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學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構築的朱子學=封建思想,徂徠學=反朱子學=近代思想的模式影響。作者通過對徂徠學龐雜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讀,為徂徠學研究另闢蹊徑。
作者通過對徂徠學龐雜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讀,認為徂徠學把“道”定義為歷史上的聖人製作的政治經濟制度的總稱。這雖然否定了“道”的普遍性和永恆性,但是他也並非為了藉此論證“道”的歷史性和特殊性,而是試圖通過恢復、鞏固遭到貨幣經濟侵蝕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來消除德川氏政權的危機。他對朱子學的批判並非是為了把人性從道德禁慾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而是為了培養人才,鞏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幕藩體制的穩定性。作者為徂徠學研究另闢了一條蹊徑。
2004年以來主要儒學研究著作
儒家學說,亦稱儒學,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之一,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