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是2004年以來主要儒學研究著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書籍作者:彭國翔
圖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圖書品相:10成品相
庫存量:2本
圖書售價:18.00元
圖書類別:哲學
圖書標籤: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新知晚明
上書時間:2009-12-23
出版時間:2005-01印刷時間:2005-01
開本:32開
頁數:606頁
ISBN:710802182x

詳細描述

陽明天泉證道,不落頓、漸二邊。歿後大弟子王龍溪力倡四無教,與錢德洪之四有教互相對峙。龍溪所謂“心體立根”、“無中生有”是否有所盪越,曾經引起巨大爭議。晚明三教合一的趨勢中,龍溪為一最具關鍵性的人物。國翔此書徵引豐富材料,顯示無論理論或實踐,龍溪無疑均取資於二氏(佛、道),但仍維持儒家的基本立場。其詮釋與分析深刻而細緻,讀者不容錯過。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為取樣,全面、徹底地考察其哲學思想,進而擴展到中晚明陽明學的整體脈絡,探討其思想內涵與發展線索,既進行專精深細的個案研究,又以問題為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階段哲學思想史的發展,並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機結合,從而使中晚明陽明學豐富的思想內容獲得了深人清晰的展示。本書資料詳實,尤為突出的特點是思想討論的深入,理論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所處理的課題範圍內,奉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人以深刻印象。

目錄


第一章導論一意義與對象二目標與取徑三線索與脈絡
第二章王龍溪的良知觀一思想淵源二良知之“無”與“有”三良知與知識四見在良知五作為信仰對象的良知
第三章王龍溪的致良知工夫論一陽明工夫論的重點與問題二先天正心之學三一念工夫四先天工夫的評價
第四章王龍溪的四無論一四無論的提出二四無論的涵義三四無論的定位
第五章王龍溪與佛道二教一龍溪與佛道二教的因緣二龍溪的三教觀與自我認同三道教思想的判攝與融通四佛教思想的判攝與融通
第六章中晚明陽明學的本體與工夫之辯一良知異見二究竟工夫三知識之辯四現成良知之辯五無善無惡之辯六格物工夫之辯
第七章中晚明的陽明學與三教融合一三教融合二有無之境三生死關切四正統與異端五儒學的民間化與宗教化
附錄:王龍溪先生年譜後記徵引與參考書目索引

作者簡介

彭國翔.祖籍河北河間,1969年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南京大學政治學系法學學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碩士(1998),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2001)。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副研究員(2001-2004)。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哲學系客座教授(2003-2004),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2004)。現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哲學系副教授。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與宗教的比較研究。1992年以來,在《中國哲學》《國學研究》《漢學研究》《中國學術》《清華學報》《哲學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中國哲學史》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另有譯著1部,譯文10餘篇。

2004年以來主要儒學研究著作

儒家學說,亦稱儒學,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之一,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