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與教育教學探索》

《於漪與教育教學探索》

《於漪與教育教學探索》是於漪老師多年教學工作經驗的總結和理論升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育佳作。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書名:《於漪與教育教學探索》

作者:於漪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

作者簡介

於漪於漪

當代著名語文教育家。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生,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先後在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上海市楊浦中學擔任語文教師,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曾任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現任上海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

於漪老師從教50年來,對我國中學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她在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套有理論深度、有完整體系、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於漪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既教書,又育人,善於正確處理教書和育人的辯證關係。她認為,如果離開了對人的培養,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她主張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學中既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要使學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豐厚的文化的素養。於漪老師認為,語文教學應當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語文的整體性為依據,把語文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繫有機統一起來,形成網路式的整體的認識結構和立體化的全方位的教學結構。這種綜合的、立體化的教學結構表現在以下幾點:1.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智力達到協調發展;2.綜合課堂上師生組合的種種形式,經過最佳化,形成科學的輻射式的教學網路:3.綜合教材的邏輯結構和教學的操作程式,選擇最佳結合點,使思想、知識、能力、智力等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於漪老師教學藝術的顯著特色是“以情動人,聲情並茂”。以激情感染學生,並善於啟發誘導,在教學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積極地參與讀、寫、聽、說活動,在語文實踐中增長才幹,形成實實在在的語文能力。

於漪老師的主要著作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