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簡史》

《中外教育簡史》

《中外教育簡史》是一部介紹中國歷史上和外國的教育歷程的發展史和系統闡述中外教育發展史的教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外教育簡史》中外教育簡史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7年8月1日)
叢書名:高等師範院校教師教育系列教材
平裝:45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61340547

內容簡介

《中外教育簡史》是適應師範院校雙學位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為非教育學專業學生編寫的一部系統闡述中外教育發展史的教材。《中外教育簡史》根據教材編寫的一般規範,同時堅持系統完整與重點突出相結合、貫穿古今與厚今薄古相結合、主體知識與閱讀材料相結合、科學規範與簡單適用相結合、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兩條脈絡,分別闡述了自奴隸制開始到20世紀中葉中國教育與外國教育的發展演變。為了使學生在校期間能更多地了解外國教育情況,外國教育史下限延長到20世紀下半葉。全書以專題形式設計體例,突出了專題史的特色。

作者簡介

謝蘭榮,女,回族,1954年生。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和“教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於1990—1991年、2003—2004年兩次在華東師範大學教科學學院做訪問學者。合作出版著作《達斡爾族教育史》(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國古代教育精粹》(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年)、《語文新課程與教學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生態文明新理念——可持續發展教育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在《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與實驗》《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目錄(部分)

第一編中國教育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中國古代官學教育的發展演變(上)
第一節奴隸制官學教育的典型——西周教育制度
第二節封建官學制度的興起——稷下學宮
第三節封建官學教育的確立——漢代儒家經學教育
第四節封建官學教育的完善——唐代儒家經學教育
第二章中國古代官學教育的發展演變(下)
第一節封建官學教育的改造——宋元教育制度
第二節封建官學教育的僵化——明清教育制度
第三節封建官學教育的另一支——專門學校教育
第三章中國古代私學制度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春秋戰國私學的形成
第二節源遠流長的蒙學教育
第三節獨具特色的書院制度
第四章中國古代選士制度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漢魏時期的選士制度
第二節隋唐時期的科舉
第三節宋元明清科舉制

文摘

第一編中國教育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中國古代官學教育的發展演變(上)
第一節奴隸制官學教育的典型——西周教育制度

一、教育的起源與學校的產生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從200萬年前開始,遠古的人類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在《新教育大綱》一書中曾指出:“教育的發生就植根於當時當地的人民實際生活的需要,它是幫助人營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為自有人生,便有實際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因此,學習製作工具的經驗和技術就成了人類教育的第一課,原始人在人工取火、採集、漁獵、制陶、戰爭、祭祀等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需要傳遞給年輕人,這就產生了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原始人適應當時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活動,並且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進行而發展變化著。

學校作為一種專門的教育場所,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取決於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第一,經濟方面的條件。
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能為社會提供相當數量的剩餘產品,足以使一部分人脫離直接物質生產勞動,專門從事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使腦力勞動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從事教育活動。比如最初形成的部落顯貴,不僅把經濟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不斷增強特權,用世襲的方式壟斷知識,從而壟斷了文化教育活動。

第二,政治方面的條件。
社會事務日漸複雜,需要專門的管理人員,這些人不可能在直接的物質生產勞動中產生,因此需要專門的機構進行培養,這就為學校教育的產生提供了需求。也就是說,階級的分化、國家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機構培養統治人才來管理國家。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