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版本一鄭木匠和祝郎中都是1920年代上海弄堂里經營小本生意的市民,由於生意不景氣,鄭木匠轉行為做水果生意的小販,而祝郎中則始終堅持郎中的職業。
在日常接觸中,鄭木匠對祝郎中的女兒祝小姐萌生愛慕之情,鄭木匠經常將自己攤子上的水果贈與祝小姐,還幫助祝小姐趕走了騷擾她的流氓阿飛,最終博得了祝小姐的好感,兩人私定終身。
鄭木匠登門向祝郎中提親,但遭到祝郎中的拒絕,祝郎中認為鄭木匠屬於販夫走卒之輩,與他的女兒並不般配,並且提出,誰能夠讓他經營不景氣的診所紅火起來,就把女兒許配給誰。
鄭木匠遭到拒絕後回到住處,想出一個辦法,他施展自己的木工手藝,在他家樓梯上施以手腳,在樓梯上安裝機關,搬動扳機樓梯便會變成滑梯,鄭木匠用這個樓梯摔傷了出入樓上俱樂部的賭徒,這些賭徒紛紛來到祝郎中的診所接受治療,診所的生意從此異常紅火,祝郎中也履行當初的諾言將女兒許配給鄭木匠。
版本二
賣水果的鄭木匠與對街祝醫生的女兒時常擲果傳情。待到談婚論嫁,醫生卻說:“用水果換女兒是不行的,你要讓我生意發達,我才可以把女兒嫁給你。”怎么辦呢?樓上俱樂部通宵吵鬧著,這讓小木匠一夜沒能睡好,卻也讓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第二天,小鄭把樓梯的樓板改造了一下。當夜,能隨意開合的樓板讓花天酒地的人全都滑了下來,給祝醫生送去了二十多塊白花花的大洋錢。醫生非常的高興,小木匠的求婚也得到了成功。
影片簡介
《勞工之愛情》拍攝於一九二二年,是明星公司成立之後最初嘗試拍攝的影片。與此同時拍攝的還有《滑稽大王游滬記》(三本)和《大鬧怪劇場》等,這兩部影片,都是以滑稽誇張的動作和表情來引人發笑的滑稽短片,帶有明顯的文明戲和啟斯東動作喜劇片的印記。《勞工之愛情》雖然敘事簡單、人物刻畫相對單薄,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般滑稽短片簡單的靠誇張的肢體語言吸引觀眾,而朝向以情節和人物刻畫見長的故事片發展。影片在二十五分鐘時間裡,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鄭木匠改行開起了水果鋪,常來常往中愛上了對門祝醫生之女,祝女也恰有此意。鄭木匠遂向祝醫提親,門庭冷清的祝醫要求如能使醫館生意興旺,便把女兒嫁給他。鄭木匠心生一計,把俱樂部的樓梯改成活動的,在客人酒醉微酣的時候推動樓梯,客人都摔下受傷,前往祝醫處就診,祝家醫館便門庭若市。欣喜的祝醫也就欣然把女兒嫁給了鄭木匠。電影人物
影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鄭正秋本人還在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祝醫,鄭木匠由明星公司主創之一的鄭鷓鴣飾演,飾演祝女的是明星學校的學生余瑛。他們的表演是誇張、喜劇化的、有時比較做作,明顯受文明戲舞台表演的影響。但是《勞工之愛情》開始注意向縱深向度刻畫人物,主要表現在對男主角鄭木匠的塑造上:鄭木匠改行賣水果,可切西瓜用的仍是鋸,收拾甘蔗用的還是斧子和刨子等木匠家什。鄭木匠敢於表達愛情,直白而真誠,在爭得祝女同意後,帶上禮物直奔醫館,明確的表達自己的來意:“你的女兒可以嫁給我嗎?”鄭木匠善良,有孩子在他的水果鋪前淘氣還偷拿水果,他回來趕走孩子,有兩個沒有及時逃走的孩子嚇得直哭,他又趕快拿個水果安撫小孩。鄭木匠勇敢並愛打抱不平,有無賴在茶館欺負祝女,他挺身而出。鄭木匠聰明,為娶祝女,巧改樓梯。這樣一個聰明、善良、勇敢、能幹的形象,在短短二十五分鐘的影片中塑造的生動而完整。影片場景
《勞工之愛情》的創作者為創造銀幕時空,衝破舞台限制的樊籬,做出了突破性的努力。影片共有六個場景,以水果鋪為中心,每個場景都相對獨立,演員就在獨立而相對封閉的空間中表演。這些布景都非常簡單,大多都由景片搭建而成,但是通過物件擺設位置的前後對比,加大場景的縱深感,如祝家醫館,前景是兩張桌子,後景是對聯匾額,再如茶館內老虎灶的設定,是縱深築灶,避免了平面化。另外,場景內人物向縱深調度,如茶館裡有人從後景走到前景為客人泡茶,俱樂部里有人從後景的大門出入。並且,通過人物出入畫位置和人物交流的視線,創造虛構的完整空間。比如人物都由前側面入畫,即從攝影機後面進入畫面,與畫面軸線形成一定角度;祝女與鄭木匠的視線交流也都是直視攝影機或斜對攝影機,這都避免了畫面的平面化,造就了完整的銀幕時空。影片鏡頭
《勞工之愛情》在鏡頭的運用和組接上也都表現出電影語言的進步性。全片共一百三十多個鏡頭,雖然攝影機是固定不動的,但是鏡頭出現了豐富的景別變化。有完整的全景鏡頭表現人物的動作和場面的調度。也有特寫鏡頭突出細節,如表現鐘錶、麻將牌及牌桌上的銀元等,但是特寫鏡頭一般不用於表現人物,可能與影片的滑稽的肢體表演有關,卓別林也曾經說過,全景鏡頭最適合表達這種從頭到腳的表演。影片中還多次出現主觀鏡頭和疊印畫面來表達人物的感覺和心理活動,並且使用降格攝影,表現喜劇效果。鏡頭之間的切換組接也已經相當的流暢自然。
影片影響
一九二二年是“五四”運動由北向南影響逐漸普及,勢力逐漸鞏固的時期,胡適等人紛紛發表文章來彪炳、梳理“五四”運動的成果。在這種氛圍之中“勞工”、“愛情”等都是當時時髦的新式概念。深受新文化影響的鄭正秋拋出這樣一部影片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呼應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勞工之愛情》一片,簡單的宣揚善惡有報,在道德層面上作簡單的是與非的評判,相較“五四”運動的新文化思想有較大的差異。但卻是當時國產影片為獲取輿論支持以及在票房上對抗歐美電影的成功策略。影片宣傳時消解、掩蓋了其進步的啟蒙色彩,大肆宣揚其滑稽色彩,所以影片與《滑稽大王游滬記》一同上映時取得了較好的觀眾認同和不俗的票房回報。
《勞工之愛情》作為現存最早的中國電影的影像資料,展示了中國電影由滑稽短片向故事長片的過渡歷程。影片繼承了文明戲舞台演出的某些傳統模式,也為突破圖舞台限制而尋求電影化的獨特表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幕後製作
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該片同時是中國最早的以愛情和自由戀愛為主題的影片,影片由明星影業公司拍攝,由於早期電影均使用易燃的硝基膠片拍攝,同時代攝製的影片除本片外均已不存,因而本片是研究中國早期電影唯一的直接資料,目前該片拷貝收藏於中國電影資料館。文化影響
《勞工之愛情》是明星影業公司在1922年創立之初攝製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其他三部影片分別為《滑稽大王游滬記》、《大鬧怪劇場》和《張欣生》。這四部影片均為短劇,情節簡單,以滑稽搞笑為影片的主題,但是由於這些影片情節過於簡單且脫離生活,加之搞笑情節大多為簡單的噱頭,且時常出現一些暴力鏡頭,因而推向市場後並不成功,票房表現均不佳。這些影片的失敗直接導致明星影業公司拍攝路線的轉變,此後明星的影片較少此類搞笑短劇。
《勞工之愛情》攝製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五四運動的影響,在影片中出現了鄭木匠向祝小姐求婚的場面,並且有“你可以和我結婚嗎?”的字幕台詞出現,這些場景在當時的中國頗為前衛,與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等傳統婚戀觀念格格不入,是開中國愛情電影先河之作。
編劇鄭正秋在勞工之愛情一劇中展現了他的藝術功底,他以誇張而不失協調的肢體語言生動地刻畫了鄭木匠、祝郎中和祝小姐三個主要人物。影片人物動作設計簡練達意又不失滑稽,拍攝畫面流暢場景清晰是早期默片的優秀之作。
明星影業之後,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上海影戲公司、香港光亞公司紛紛仿照《勞工之愛情》等片的模式攝製情節簡單的搞笑短劇,先後出爐了大批此類影片,以至1920年代中前期中國出品了大量滑稽短片,此類影片也成為中國早期電影的代表。
相關影評
從電影史的紙面記錄跳躍到銀幕上可見的黑白影像,作為我們能夠看到的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中國電影,儘管《勞工之愛情》短得只有22分鐘,儘管這22分鐘是無聲中度過,但也是一種“親臨”的幸福。因為中國電影從此跨越了一道鴻溝,從此活生生地擺在了你的面前,而那些遠逝的形象也將在各種放映機器的旋轉中得以生還。正像現有的研究中所發掘的一樣:影片所體現的早期喜劇形式顯得樸素而成熟,電影語言的多樣和基本分鏡頭都有著直覺的表現,同時,鄭正秋作為戲劇舞台實踐和批評領域的領軍人物,把多年的舞台經驗圓熟地套用在影片的場景設定之中,這一切都使得本片在中國電影批評領域不斷被重新定位和闡釋。
1922年,正是“五四”運動由北向南,影響逐漸普及,勢力逐漸鞏固的時期,“勞工”、“愛情”都是當時的時髦觀念,鄭正秋與張石川拋出這樣一部影片,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呼應之勢,不言而明。然而“勞工”這個擁有特定階級內涵的主體在片中卻是似是而非。如果說賣水果的鄭木匠,原來還有做“勞工”的可能,卻主動轉化成了小業主;他所追求的姑娘的父親本應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但他卻是個高度近視“連觸霉頭”的江湖郎中;對門的茶水店老闆以及三個無賴混混,還有常泡俱樂部的遊客無一是“勞工”,也不見揮汗如雨的勞作,更沒有受壓迫和反壓迫,影片倒像是一幅混雜的城市“市井圖“。其中祝郎中的女兒祝小姐倒是行為頗為大膽,身為小家碧玉,又是未出嫁的姑娘,不僅光天化日下大膽地與鄭木匠眉來眼去常來常往,而且在鄭木匠唐突地向父親徵求婚事時不但不迴避,更是笑嘻嘻地接收並清點“聘禮”,甚至還引來茶水店裡的一場爭鬥。
當“勞工”身份被有意無意消解掉的同時,“愛情”一詞便具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五四”運動不僅帶來了“德先生”和“塞先生”,更帶來了一位曼妙的“羅曼蒂克”小姐。不同於以往的套路模式或者陳規戒律,愛情開始與一種內在的心靈溝通和完整的自我實現有關。《勞工之愛情》也把著力點放在了鄭木匠獲得“愛情”勝利的實踐過程中。
如果說《勞工之愛情》還有點名不符實,那么本片的另一個名字《擲果緣》便來得自然而美妙。“擲果緣”所謂的“擲果”一詞緣自《世說新語》,而在劉孝標註引《語林》中注到:“晉潘岳,美姿容,每出門,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擲果”擁有了“愛慕”之意。關於西方宗教所述亞當夏娃偷食禁果所獲“原罪”,到中國歷史掌故中“擲果盈車”的要義,似乎有點殊途同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