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禮儀》

《接待禮儀》

本書為“禮儀面對面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接待人員在具體從事接待工作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範。包括賓客的迎送、賓主的會面、宴會安排、座次排列、工作之規、禮賓總則、日常交際等。本書可供政府或企業的專職接待人員進行系統的學習之用,亦可供其他單位的公關人員、禮賓人員、外事人員以及辦公室人員自學之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接待禮儀》具體介紹了在日常性的接待工作中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兼具權威性、規範性,對象性、技巧性是其基本特點。全書約20萬字,分為內賓接待禮儀規範和外賓接待禮儀規範。內賓接待與外賓接待的一般原則,迎送活動的常規技巧,飲食與住宿的例行安排,接待現場的來賓應對方法等,在《接待禮儀》之中均有規範而詳盡的介紹。《接待禮儀》可供政府或企業的專職接待人員進行系統的學習之用,亦可供其他單位的公關人員、禮賓人員、外事人員以及辦公室人員自學之用。

作者簡介

金正昆,浙江東陽人,生於1959年。知名的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與公共關係學研究。現為多部門禮儀顧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已出版個人專著《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外事禮儀》、《商務禮儀》、《公司禮儀》、《國家公務員禮儀教程》、《大學禮儀》第13部;主編《文官禮儀》、《涉外交際禮儀》、《基層公務員禮儀修養》、《公務員禮儀培訓教程》等11部;發表論文與文章百餘篇。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開設禮儀課程;並積極致力於向全社會普及,推廣禮儀。

目錄

上編 內賓接待禮儀規範第一章 賓客的迎送 第一節 總體要求一、熟悉詳情 二、確定“時空” 三、關注細節 四、熟知程式 第二節 正式會晤 一、會晤形式 二、待客之道 三、斟茶倒水 第三節 送別來賓 一、知曉情況 二、確定時間 三、充分準備 四、熱情話別 第四節 接打電話 一、通話準備 二、通話時間 三、通話態度 四、通話用語 五、通話方式第二章 賓主的會面 第一節 彼此稱呼 一、姓名有別 二、稱呼有別 三、問候有別 第二節 使用名片 一、基本類別 二、主要用途 三、名片製作 四、現場交換 第三節 握手行禮一、具體時機二、先後次序三、有效方式第四節 相互介紹一、介紹自我二、介紹他人三、集體介紹四、介紹業務第五節 交談之道一、語言文明二、態度友善三、方式恰當四、內容得體五、迴避禁忌第三章 宴會安排第四章 座次排列下編 外賓接待禮儀規範第五章 國際慣例第六章 禮賓總則第七章 常規準備第八章 工作之規第九章 日常交際

前言

在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正式交往與相互關係的處理時,中國古代典籍《禮記》曾給出過一項基本規則:“以禮節之。”據我理解,它的含義是:必須用“禮”來具體約束人際交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謂“禮”,是一種道德規範。孔子日:“禮者,敬人也。”“禮”的基本要求,就是以尊敬自己、尊敬他人,來協調人際交往與人際關係。所謂“儀”,則指的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即具有可操作性質的、“禮”的規範化做法。簡言之,禮儀即一系列律己、敬人的規範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僅講究禮儀、運用禮儀,而且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位置上還被要求遵守各不相同的禮儀規範。在正常情況下,越是正規的場合,地位越是重要的人士,越需要講究禮儀。荀子曾明確指出:“禮者,養也。”孔子亦曾強調:“禮也者,理也”,“不學禮,無以立”。他們的這些真知灼見,已成為越來越多當代中國人的其識。

精彩書摘

上編 內賓接待禮儀規範第一章 賓客的迎送第一節 總體要求一、熟悉詳情本著“知己知彼”的原則,從事迎送來賓的接待人員,有必要對有關狀況掌握得詳盡具體、細緻人微。在此方面倘若稍有不足之處,就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全部迎送活動乃至整個接待工作的順利進行。(一)掌握對方的狀況要將迎送來賓工作進行得圓滿順利,達到雙方都滿意的效果,接待方有關人員首先應對來訪人員的具體狀況予以充分掌握,這是接待人員做好迎送工作的基本保證。1.主賓的個人簡況對於對方主賓的簡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單位、職務、黨派,以及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家庭狀況、政治傾向、業務能力、社會評價等,均應一清二楚。對對方其他來賓的基本情況,亦應儘可能地有所了解。2.來賓的總體情況在迎送活動中,一些有關來賓的總體情況,如具體人數、性別概況、組團情況及負責人等,接待人員亦應予以關注。3.來賓的整體計畫接待對象在來訪之前,必定會制訂具體的訪問計畫。對其來訪計畫,特別是訪問目的、指導方針、大致安排等,接待人員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4.來賓的具體要求在迎送活動開始前,以及在具體進行中,接待人員對於對方提出的要求或者意見、建議,均應認真聽取,並予以充分考慮。5.來賓的抵達時間對於來賓正式抵達的時間,如具體日期、具體時間,以及相關的航次、車次、地點等,接待人員務必掌握充分,並且再三核對,以免在具體工作中出現重大差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