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為官·經商·做人·做事必讀的中國式智慧毛澤東、梁啓超、魯迅、松下幸之助等極力推崇的人物
胸中
一代洞悉中國傳統為官處世之術的名臣曾國藩
一位深諳中國傳統智慧權謀的傳奇商人胡雪岩
掌上
中興名臣內聖外王的處事玄機
紅頂商人權謀機變的經營智慧
為官不知曾國藩
縱然英雄也汗顏
經商不懂胡雪岩
即使奇才也枉然
作者簡介
常樺,長期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策劃和開發,融合文化資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提供智慧的源泉。出版有《左手老子,右手孔子》、《老子國學院》、《孔子國學院》、《歷史的盛宴》等多部作品。目錄
上篇掌上曾國藩曾國藩崛起於落後的鄉村,出身於一介書生,成名於拯救大清。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東南之主、湘軍之父、洋務之父,大清王朝的中興名臣,有清一代的儒學藩鎮,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他手無縛雞之力,卻打造出了戰鬥力強勁的湘軍;他長著一副柔軟之相,卻成了眾人景仰的蓋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皇帝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他經歷了波譎雲詭的官場,經歷了風雲莫測的戰場,他對做人處世智慧的提煉,同時也是他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總結,為世人指出了走向卓越的捷徑。他用自己的經歷真正意義上踐行了儒家幾千年來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身上的眾多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鑑的。
第一章穩慎之道,磨礪之功
曾國藩認為,為人處世須“穩慎”。對於成大事的人來說,凡事切不可不穩慎,切不可過急。除了穩慎外,還要不斷磨礪自己,調試提升,以完善自我。
白手起家,慘澹經營
深思熟慮,籌思周詳
聯姻自固,賢人相助
越俎代庖,在所不計
相交不成,勿使為仇
公而忘私,匡濟天下
息事寧人,委曲為官
身處逆境,勇於面對
第二章知人善任,圓融之道
曾國藩認為:處世必須剛柔並用,以圓融為做人的基本原則。他還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且地位越高,越善於經營。
抓住機會,實現理想
倚人而起,不露痕跡
居官之敗,昏傲貪詐
親附善類,緩急有恃
人以類聚,事以助成
識見襟懷,大度容物
用人之道,揚長避短
武人給錢,文人給名
第三章戒驕戒躁,進退有方
曾國藩認為凡辦大事,以識為主,在人生的進退問題上尤其如此,人生是一個不斷進退的過程,當進則進,該退則退,不然就會失敗。曾國藩運用進退的智慧,成就了一代中興名臣。
診斷時局,敢言負重
擔當敢為,不避利害
剛柔互用,爭讓適度
世事嬗變,不守常格
適時則貴,失時則損
驕則必敗,恐是天意
臥薪嘗膽,不輕一試
危難之際,生死以之
進退隱顯,有章可循
急流勇退,時哲保身
第四章修身養性,內聖外王
從少年起,曾國藩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於流俗”。他天天寫日記反省,從此監視、教訓自己。他在學習上對自己嚴格要求,對錯誤深刻反省並改正,對情緒掌控自如,不喜形於色。修身養性,內聖外王,不斷超越自我。正是曾國藩成功的秘訣。
內聖外王,天地完人
立志有恆,匡時救世
讀書有方,身心兼治
習學之事,相伴終生
因時而變,風氣之先
丈夫居世,無剛不立
勇於改過,不誇大言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清廉自持,熱心待人
第五章低調做人,精明做事
曾國藩隨著官位日高,名聲日重,抬轎子的人多了,讚揚的話也多了。但是,人們對他的要求更高了,因而責難也多,寬恕則少了。因此,曾國藩總是低調做人,謹慎做事,得以成大器。
寧肯緩進,斷不輕退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待價而沽,爭取主動
把握尺度,誠恕待人
合作互助,給人面子
寬和得眾,重視人脈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人言可畏,省察輿論
不測之禍,從容應對
權衡輕重,把握事機
條分縷析,遵守原則
成大業者,小處著手
下篇胸中胡雪岩——不可不知的叱詫商場的經營智慧
胡雪岩本為錢莊的一個普通夥計,但他善於因人成事,且心有靈犀。觸類旁通,運籌帷幄,於商界之中遊刃有餘,如魚得水,竟然赤手空拳地在商界開闢出一番天地。他身無分文闖天下,創下了集錢莊、軍火、生絲、藥店、典當、外貿等諸多生意於一身的無人與之比肩的商業帝國。他的借雞生蛋、以錢生錢的融資策略,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把握政局,順勢取勢,認購官票,捐錢捐糧,使自己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使自己的生意因此而獲得政府的關照;他始終遵守商業競爭的遊戲規則,真不二價,以誠信取勝;他作為一個商人勇於不斷地開拓新的商業領域。錢莊出身的他卻實現了前無古人的跨業經營,軍火、生絲、地產、藥店等;他勇於風險投資,使自己的商業發展占盡了天機;他慷慨好施,為人仗義,使自己在社會各界頗有人緣和口碑;他任人唯賢,待人以善,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官、商、江湖、洋場中的能人賢士,皆視自己為朋友知己,對他的生意心甘情願地鼎力相助;他的敢於授權,厚待下屬,栽培良才,使他網羅了許多忠誠而且才能卓越的人士,使他的生意如虎添翼,如日中天……
第六章深謀遠慮,志存高遠
第七章營勢造勢,處處商機
第八章審時度勢,應時而變
做好品牌,擴大影響
第九章誠信取勝,生意興隆
第十章選人用人,獨具慧眼
第十一章共謀發展,互惠互利
前言
曾國藩,一代洞悉中國傳統內聖外王之道的“中興名臣”;胡雪岩,一個深諳中國傳統智慧權謀之法的“紅頂商人”。曾國藩的做人箴言既是他閱歷了波譎雲詭的官場,經歷了風雲莫測的戰場後的智慧提煉,同時也是他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總結,為世人指出了走向卓越的捷徑;胡雪岩的經營思想,貫穿了他商場的成敗得失,同時也蘊涵著中國特有的經商之道和致富秘訣,對當代中國商人仍具有深刻的啟發和借鑑意義。曾國藩事功之大,譽稱晚清中興名臣;創辦洋務,不愧為洋務派領袖;著作豐富,可當之為學者;治軍有方,調配得宜,堪與古代兵家相媲美;擁兵而不自重,善權變而又謙退,足見道德修養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養兼施,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不啻為青天;治家有道,關懷子弟,亦為後人楷模。曾國藩用自己的經歷真正意義上踐行了儒家幾千年來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身上的眾多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鑑的。學習曾國藩的智慧,汲取他做人、為官、用人、修身、治家、養生等方面的營養,為我們提供可資實踐的寶貴經驗。
曾國藩和胡雪岩的成功在於他們都擁有一套為人處世以及經商的絕學,這使得他們能從常人之中脫穎而出,並開一代風氣之先,成就其豐功偉業。這些絕學是他們歷經官場、商場磨難之後精心提煉出來的,是他們對人生成敗得失的一種深刻總結。同時,這些絕學也體現了他們對中國五千年傳統智慧的獨特套用,表達了他們對變幻莫測的人生現實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為人處世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指明了達到內聖外王的道路。這些絕學,對於今天那些想要建功立業的人來說,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
曾國藩如何從一個一無天分,二無背景,三無關係的起點登上歷史舞台,從而成就一生事業的?這是一個普通人成功的故事。最關鍵最有價值的是這個成長的過程。他任京官時如何窘迫,又為何能連升九級?他辦團勇,未成時,如何被地方官場大小官僚掣肘折磨,辦成事又受多少委屜和猜忌?他面對一次次的挫折,身處無數個橫逆的環境,又如何一次次站起來的?
精彩書摘
曾國藩到長沙之初,本想大幹一場,於是按照自己的構想,毫無顧忌地日夜練兵。塔齊布是一個武官,他奉曾國藩之命,訓練湘軍很有成效。但引起正規軍綠營軍官的不滿,長江協副將清德說:“本朝的制度是將官不受文官統轄,即使巡撫也不問營操。”提督聽到這番話後,把怒氣發到塔齊布身上,說盛夏練兵是虐待兵士,而且提督現駐省城(長沙),我不傳操,敢再妄為者軍棍從事。塔齊布這下也退縮了,不敢再出來主持湘軍操練。湖南省的司道文官暗自歡喜,認為這下“可懲多事矣”。這一時期的湖南巡撫是張亮基,他是舉人出身,頗受雲貴總督林則徐賞識。因林密薦,不到二年間四次升遷。道光末署雲貴總督,張與在雲南任職的胡林翼關係頗好,意氣相投。張亮基調任湖南巡撫後,在胡林翼的力薦下,延聘左宗棠參贊軍務,從此湖南軍事略有起色。不久,張署理湖廣總督。鹹豐三年八月調任山東巡撫。
張亮基是第一個以巡撫大員身分請曾國藩出山的人。當時曾國藩重孝在身,省城長沙被圍,張亮基親筆寫信,請曾國藩為桑梓父老著想。信的末尾說:
亮基不才,承乏貴鄉,實不堪此重任。大人乃三湘英才,國之棟樑,皇上倚重,百姓信賴,亟望能移駕長沙,主辦團練,肅匪盜而靖地方,安黎民而慰宸慮;亮基也好朝夕聽命,共濟時艱。
曾國藩雖當時回絕了張的邀請,但後來出山的原因之一是認為張是可以合作之人。事實上,張亮基在湖南擔任巡撫的一年多時間裡,由於胡林翼等人從中斡旋,曾、張之間的關係大體上保持一致。張在離開湖南時,曾國藩也不得不移師衡州。曾國藩顯然很懷戀這段同僚相處的時光。張調任山東的當年重陽節,曾國藩給張寫信,詳細道出自己“越庖代俎”的苦衷。曾國藩說:聽說仁兄已調往山東,從此毗鄰京城,坐鎮泰山,大展宏圖。只是在目前兩湖整肅吏治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各項建設初有起色的時候,仁兄卻突然奉調離職,這不僅僅使剛剛開始的各項工作無法繼續,而且即使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為仁兄的調離而感到惋惜,他們悵若所失,頓失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