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時間跨度長達800餘年,從1202年斐波那契的《算經》開始寫起,直至2005年的行為金融思想。“現值”的思想是如何出現的?“MM”理論背後的思想真正源自何時?賣空機制為什麼是有助於穩定市場的?投資泡沫是如何破滅的?當前流行的投資概念是如何演進的?幾乎投資學中所有核心理論都被囊括在本書中。雖是一家之言,但卻展示了一張投資思想史全景圖。
編輯推薦
華章經典·金融投資。
“只有馬克·魯賓斯坦才能夠寫就這部書。《投資思想史》特有的寫作風格與對材料的篩選使得它處處充滿驚喜。對金融經濟學理論抱有興趣的人都應當擁有這樣一本書。”
——威廉·夏普,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馬克·魯賓斯坦的這部《投資思想史》清晰記錄了那些對現代投資理論、資本市場與衍生品市場發展起到深遠影響的經濟學、金融學和機率論中的基本概念。這是一部由頂級金融學家寫就的好書,它那萬花筒般的思想為投資學者與實踐家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內容。”
——喬治·康斯坦丁尼德斯,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
“這部傑出的著作從一位主要參與者的視角洞察了金融經濟學的演進。”
——羅伯特·利曾伯格,賓夕法尼亞大學投資銀行學教授
“與往常一樣,魯賓斯坦教授為金融學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這本編年體式的參考書見解深刻,對許多重要的概念追蹤溯源。”
——理察·羅爾,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商學院國際金融學教授
“馬克·魯賓斯坦不僅為投資學概念追溯早期的淵源(指出經濟學家經常會錯拜先祖),而且在這部可讀性強、內容精簡的書中對金融思想史進行了梳理歸納。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史書,每一位嚴肅思想家的書架上都應有它的位置。”
——海恩·利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學教授
作者簡介
馬克·魯賓斯坦(MarkRubinstein),美國著名金融學家,在金融界享有盛譽。他對金融衍生品和資產定價頗有研究,著有《期權市場》,對期權定價做出過重大貢獻,並獲獎無數。魯賓斯坦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套用投資分析專業教授,近年來由實踐研究轉向了總結。其他獨著和合著的出版物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魯賓斯坦論金融衍生工具》。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代時期:1950年之前
第二部分
古典時期:1950-1980年
第三部分
現代時期:1980年之後303注釋
人名對照表
前言
【譯者序】
英國著名的史學家柯林武德提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歷史學的任務就是要重演過去的思想。當現在的出版界充斥著講述財富故事的書籍之時,當人們將精力更多地放在這些傳奇故事之時,普羅大眾往往在浮躁的喧嚷中忽略了故事背後的思想,從而落入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視角陷阱。馬克?魯賓斯坦所著的這部《投資思想史》有如一股清泉,令人耳目一新。“現值”的思想是如何出現的?“MM”理論背後的思想真正源自何時?賣空機制為什麼是有助於穩定市場的?投資泡沫是如何破滅的?當前流行的投資概念是如何演進的?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古代時期:1950年之前
1202年 斐波那契或稱比薩大公(1170—1240)出版了《算經》(UberAbaci)一書。該書最近由勞倫斯E.西格勒翻譯成《斐波那契的算經:比薩大公算經的現代英譯本》 (FibonaccisLiberAbaci:ATranslationintoModernEnglishofLeonardoPisanosBookofCalculation)(Springer—Vedag,2002年)。
1478年 未知名的作者出版了《翠維索算術》(TheTrevisArithmetic)一書。該書由戴維?尤金?史密斯翻譯成英文,見弗蘭克J.施維茨所編著的《資本主義與算術:15世紀的新數學,包括1478年〈翠維索算術〉全文》(CapitalismandArithmetic:TheNewMathofthe15thCenturyIncludingtheFullTextoftheTrevisoArithmeticofl478)(LaSalle,IL:OpenCourt,1987年)。
1761 年埃德蒙?哈雷(1656年11月8日一1742年1月14日)所著的《論複利》(ofCompoundInterest)在哈雷逝世後出版。見亨利.舍溫編著的《舍溫算表》(SherwinsMathematicalTablcs)(W.andJ.Mount,T.PageandSon,1761年)。
斐波那契數列、現值、合夥制、永續年金、資本預算
斐波那契(1202)因為將阿拉伯數學符號引入歐洲而聞名於世。阿拉伯數字最早可能於公元後第一個千年的中期形成於印度,其後逐漸被阿拉伯商人和學者所學習。斐波那契在北非的旅行中學到了阿拉伯數字。在書中的第一章,他是這樣開篇的:
如下是印度人使用的九個數字: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再加上0這個符號,任何數字都既能被書寫也能被示範。
存這本小冊子出版後,用筆墨計算的阿拉伯數字取代了算盤的地位。這本書也提出了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
《算經》這本書在現值計算發展中的作用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最近才被威廉N.戈茨曼發現。斐波那契通過幾個數學例子來說明他的計算方法。其中對投資學有四方面的套用:(1)在合伙人成員中進行公平的利潤分配;(2)序列投資的利潤計算,其中包括中間撤出投資;(3)終值的計算;(4)現值的計算。他對問題(1)的解答很簡單:將利潤按照投入資本的比例來分配,這個答案在今天看來是顯而易見的。關於問題(3)的舉例,西格勒是這樣翻譯的:
有個人在一家銀行存入100英鎊,每英鎊每個月能獲得4便士的利息。他每年取出30英鎊。那么他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錢全部取出來?(P.384)斐波那契的計算結果是,那個人的錢在銀行的時間是6年零8天零(1/2)(3/9)5個小時。上述表達式是斐波那契所使用的符號,按照今天的表示方法每一部分的分母應等於該分母與所有右邊分母的乘積,如1/2實際上表示的是(1/2×1/9)而小時數就是所有部分的加總和。因此,按照現代的符號表示的小時數等於5小時+(3/9)小時+(1/18)小時=57/18小時。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斐波那契的符號已經被廢棄,但當度量小數量單位時還是很有用的。例如,斐波那契將會這樣來表示5周零3天零4小時零12分零35秒:(35/60)(12/60)(4/24)(3/7)5。
在問題(4)中,斐波那契通過對兩隻年金現值進行排名的方式演示了現值的使用。兩隻年金的區別僅在於獲得報酬的周期不同,利息再投資的利率都是每個季度2%:兩隻年金每年都各支付300個金幣,不同在於其中一隻年金每季度支付75個金幣,而另外一隻年金則在每年年末支付300個金幣。
由於複利的存在,固定利率下的現值是幾何序列的加權求和。戈茨曼推測,斐波那契的利息概念可能為他提出著名的無窮級數概念提供靈感。不幸的是,我們對斐波那契知之甚少,這樣的猜測還不能被證實。
在斐波那契之後,阿拉伯數字在歐洲得到廣泛的使用,尤其是用於商業目的。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著的《翠維索算術》(1478)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算術書,它試圖普及阿拉伯數字系統。該書在開篇描述了如何使用阿拉伯數字來計數、加、減、乘、除——這與今天使用的程式是一樣的。在那個時期,數字剛剛演化成現代所使用的形式。例如,用φ表示零的方式在1275年後銷聲匿跡。其中部分原因可能要歸因於《翠維索算術》,因為印刷技術可能迫使書寫標準化。不過,加、減、乘、除等符號要到很晚才被引人。“+”和“一”出現在1489年,“×”出現在1631年,“÷”出現在1659年。既然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展開一下。“√”出現在1525年,“=”出現在1557年,“〈”和“〉”出現在:151年,“∫”出現在1675年[由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茲發明],“f(x)”出現在1735年[由列昂哈德?歐拉發明],“dx/dy”於1797年由約瑟夫一路易斯?拉格朗日提出。用小數表示分數直至1585年才出現。用字母表示等式中的未知數直到1580年左右才在弗蘭克斯?韋達(1540—1603)的公式中出現。約翰.納皮爾於1614年發明了對數,並在1617年將小數符號引入歐洲。
這些數學運算是通過一些事例來演示的。合夥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王國。這種商業組織形式為長期需要大筆資金的投資提供了一種融資方式。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禁止放高利貸收取利息,合夥制則提供了一種迂迴的方式。《翠維索算術》這本書中(p.138)提出的第一個合夥制問題是這樣的:
有三個商人共同搭夥投資。第一個人名叫皮耶羅,第二個人名叫保羅,第三個人名叫朱安妮。皮耶羅投入112個杜卡托,保羅投入200個杜卡托,朱安妮投入142個杜卡托。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發現已經賺了563個杜卡托。問每個人應分多少個杜卡托才是公平的。建議的答案是:根據他們各自的投資額按照比例來分配利潤。這個原則與斐波那契在《論公司》提出的原則一樣。第二個合夥制問題更有趣(p.138):
有兩個商人,分別叫做桑巴斯提亞諾和賈科莫,他們合夥投資來賺錢。桑巴斯提亞諾在1472年1月1日投入了350個杜卡托,賈科莫在1472年7月1日投入了500個杜卡托和14個格羅西。到了1474年1月1日,他們發現已經賺到了622個杜卡托。問每個人分多少?首先將每個人的投資轉換為同一計量單位,即桑巴斯提亞諾投入8400個
格羅西,賈科莫投入12014個格羅西。《翠維索算術》這本書通過兩人各自的投資月數來調整投資時點的差異:
桑巴斯提亞諾:8400×24=201600賈科莫:12014×18=216252
而後根據各自所占的比例來分配。兩數之和是201600+216252=417852。因此,桑巴斯提亞諾獲得622×(201600/417852)=300杜卡托,賈科莫獲得622×(216252/417852)=322個杜卡托。
現代的分析師要解決這個分配問題需要區分兩種情況:賈科莫的滯後投資是事先約定好的呢,還是在臨近投資時才決定的。在第一種情況下,他應當知道利率才能計算出公平的分配利潤;在第二種情況下,他應當知道1472年7月1日那天合夥體中每股的價值。儘管《翠維索算術》的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並且可能從斐波那契那兒學了不少東西,但是他的答案表明他並沒有理解斐波那契複雜的現值分析。
到了16世紀,儘管高利貸在法律上受到限制,但斐波那契有關現值的著作仍得到了更好的認知。例如,吉恩?川辰特於1637年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隻永續年金每季度支付4%的利息,而另外一隻定期年金每季度支付5%的利息總計41個季度,問哪只年金的現值最高?川辰特是這樣解決這個問題的:首先計算每季度1%的年金在第41個季度的終值,接著計算從第41季度開始每季度支付5%的永續年金在第41季度的現值,將兩個數字比較後就能知道哪只年金的現值最高。在川辰特的書中還包含了第一張現值折現因子表。
在沒有計算機的遠古年代,要判斷利率對契約的影響,那么一定要在快速計算方法上花大工夫。這包括使用對數、算表以及現值問題的現成答案。埃德蒙‘哈雷通過望遠鏡觀察對南半球的星體進行了編撰歸類,發明了第一張氣象分析表,出版了早期的人口死亡率表,當然最著名的是他首先計算出彗星的軌道。他在金融經濟學方面的貢獻也頗為稱道。哈雷(1761)推演出年金現值公式(可能並不是最先推演出的):[x(r-1)][1-(1/rT)],這個年金開始於第一年年末,持續期是T年。r表示1加上年利率,x表示從年金中每年獲得的現金額。對這個公式相對較早的另一個推演版本可以在費雪的作品中找到(1906)。
儘管用現值來估值出現的比較早,但最先提出任何資本項目都應當使用現值來評估的思想可能要歸屬費雪(1907)。使用套利的思想,他對項目現金流與證券投資組合現金流進行了比較,其中證券投資組合現金流是與項目相匹配的。不過,根據福爾哈伯和鮑莫爾(1988)的說法,無論是《哈佛商業評論》從1922年創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1948年前使用的公司財務方面的教材都沒有在資本預算中提到過現值。直到約爾?迪安(1951)的著作出版之後,現值的使用才廣為流行。最近,根據約翰R?格雷厄姆和坎貝爾?哈維(2001)的研究,大多數大型企業在資本預算決策中都使用一些形式的現值計算。
1494年盧卡?帕喬利 (約1445—1517)出版了《算術、幾何與比例學總論》 (Summadearithmetica,geometria,proportionietproportionalita)(EverythingaboutArithmetic,GeometryandProportions)一書。其中,有關會計學的內容見《詳論會計與記錄》(Particularisdecomptaisetsccripturtts)。
評價
《投資思想史》:華章經典·金融投資。
“只有馬克·魯賓斯坦才能夠寫就這部書。《投資思想史》特有的寫作風格與對材料的篩選使得它處處充滿驚喜。對金融經濟學理論抱有興趣的人都應當擁有這樣一本書。”
——威廉·夏普,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馬克·魯賓斯坦的這部《投資思想史》清晰記錄了那些對現代投資理論、資本市場與衍生品市場發展起到深遠影響的經濟學、金融學和機率論中的基本概念。這是一部由頂級金融學家寫就的好書,它那萬花筒般的思想為投資學者與實踐家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內容。”
——喬治·康斯坦丁尼德斯,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
“這部傑出的著作從一位主要參與者的視角洞察了金融經濟學的演進。”
——羅伯特·利曾伯格,賓夕法尼亞大學投資銀行學教授
“與往常一樣,魯賓斯坦教授為金融學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這本編年體式的參考書見解深刻,對許多重要的概念追蹤溯源。
——理察·羅爾,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商學院國際金融學教授
“馬克·魯賓斯坦不僅為投資學概念追溯早期的淵源(指出經濟學家經常會錯拜先祖),而且在這部可讀性強、內容精簡的書中對金融思想史進行了梳理歸納。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史書,每一位嚴肅思想家的書架上都應有它的位置。”
——海恩·利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學教授
盤點有關股票書籍(一)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可以公開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在股票市場上,股票也是投資和投機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