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音樂劇]

《悲慘世界》[音樂劇]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Jean Valjean)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1958年法國導演讓.保羅·李塞諾拍攝過同名電影,2006年日本出品了根據原著改編的卡通片《悲慘世界少女柯塞特》。《悲慘世界》也是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音樂劇《悲慘世界》基本延續了影片的敘事結構。《悲慘世界》在全球各地已連續上演16年,並衍生出17個演出版本,全球票房收入接近18億美元,和《貓》、《歌劇魅影》等一起被尊為20世紀音樂劇經典作品。

基本信息

概述

【音樂劇】悲慘世界2004年卡拉OK版【音樂劇】悲慘世界2004年卡拉OK版
法國人克勞德勛伯格根據法國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改編的同名音樂劇自從1985年上映之後就常演不衰,並且這部音樂劇與他自己的另一部音樂劇《西貢小姐》以及英國人安德魯韋伯的《貓》和《歌劇魅影》並稱為世界四大音樂劇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
該劇之所以能連演 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帶他回家》,其神情之懇切、鏇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 “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藥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故事情節

《悲慘世界》(1980) 本劇以逃亡的冉·阿讓與警探沙威周鏇,終其一生逃避追捕迫害的故事為主線。在一個旅店中,冉·阿讓向收養了母親去世後由旅店老闆照顧的珂賽特。珂賽特長大後,與當地的學生馬呂斯相愛,而他卻被愛潘妮暗戀著。當時一群理想主義的學生們正為爭取法國底層人民的自由革命而戰。本音樂劇展現了多個人物關係及對人物關係的處理。

影片特點

雨果的名言“心靈比大海更寬廣”可以理解為對這部小說最好的註解。這也是這部音樂劇得以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最有力的依據之一。在法國作家雨果的創作中,最具影響力的當數膾炙人口的《悲慘世界》。作者以豐厚的人文底蘊,洞悉著人性的全部,懷揣著對愛對美的理解,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十九世紀法國動盪時期的故事。
十多年前,一部由法國拍攝的電影《悲慘世界》吸引了眾多的中國觀眾,音樂劇《悲慘世界》,基本延續了影片的敘事結構。戲一開始,因為偷竊了一塊麵包而被判重刑的冉·阿讓,逃到教堂後又偷走了教堂的銀器,然而牧師對他的寬恕讓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盪。於是愛與美的理想與人性本能之間的衝突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在寬厚、善良的“逃犯”冉·阿讓與機敏睿智,終其一生也要抓到他的警察沙威之間的關係中,展示了人性的光芒。這本是一個悲劇故事,雨果用雋美的筆調,讓冉·阿讓的形象純真立體透明雄渾起來,因此表現了人性的美麗。
周小燕教授認為,音樂劇《悲慘世界》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富有歷史感的恢宏巨作,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它成功的策劃和製作。從一束頭髮、一件服飾到舞台上的高科技“加工廠”,乃至於一種拓展和啟引新的欣賞趣味的音樂形式,都如此張揚地展示在觀眾眼前;MTV音畫、影視多媒體互動所帶來的演出現場氛圍,則給人強烈的視聽享受。
音樂劇源自歐洲而非百老匯
《悲慘世界》之所以成為音樂劇的經典名劇,除了寬廣而經典的人文背景外,也與二十世紀音樂劇的發展進程緊密相連。周教授介紹說,早期的音樂劇,誕生於酒吧等歌舞娛樂場所。它是將戲劇、舞蹈、音樂、詩歌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混合起來的樣式,古典音樂和通俗表演是音樂劇的源頭,它最初來自歐洲而非百老匯。從史特勞斯的通俗音樂進入大雅之堂,到法國輕歌劇成為大眾娛樂,歐洲的雜耍劇院又為音樂劇的誕生提供了更為熱鬧活潑的表演空間。人們欣賞的趣味從正歌劇等表演藝術中發生蛻變之時,富有觀賞性的、與散逸自由的天性相吻合的音樂劇成了人們情感的新的宣洩點。在美國,爵士、搖滾和時尚歌舞演唱的融合,形成了百老匯音樂劇,這種音樂劇風格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好萊塢歌舞片《沙漠情歌》等中有所顯現。她的興盛期則始於上世紀60年代至今,已充分顯示出她獨有的綜合和創造之力———綜合了歌劇、交響樂爵士、搖滾等多重藝術風格,如指揮家伯恩斯坦的《西區故事》等。音樂、歌舞和產業化的舞美製作始終並進,成了音樂劇的一大特色。在製作上,又強化了市場機制的理念,演出與商業贏利始終相融,成了音樂劇得以不斷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何欣賞

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的形象(右·)音樂劇《悲慘世界》中主角冉阿讓的形象(右·)
欣賞音樂劇與欣賞歌劇的不同
欣賞音樂劇和欣賞歌劇究竟有何不同?周教授說,歌劇與音樂劇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雖然她們都綜合了音樂、舞蹈和戲劇的表演藝術,但歌劇歷經數百年錘鍊,已形成自己嚴謹又規範的體系,她的文學性、音樂性、交響性、戲劇性都很強。從藝術上說,歌劇是以詠嘆和宣敘為主,對聲樂要求高。演員不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還要有全面的音樂素養和人文素養。如《茶花女》 ,小說中的女主角很瘦弱,但舞台上只要聲音技巧好,哪怕很胖的演員也可以。音樂劇就不同,它要求演員的外型、氣質必須與角色相符,又必須能歌善舞,懂表演,在音樂上要有紮實的功底,但往往在唱法上不拘形式。如《悲慘世界》劇中的男主角冉·阿讓的扮演者康姆·威爾金森在運腔時,顯示了很高的美聲水平。但情到深處,他就唱得很誇張,很隨意。
這就是說音樂劇的唱腔要求沒有歌劇要求高,這使演員更容易自由發揮。但音樂劇在表演上,卻比歌劇難,演員往往身手不凡,像京劇演員的唱念做打,樣樣拿得起,放得下。
音樂劇一定是貼近大眾生活情趣,更合乎大眾口味的。像《悲慘世界》,女主角波安妮用氣聲,十分通俗;而像小柯塞塔的唱腔,開始是和聲小調的,十分簡易好懂,合乎兒童個性。
音樂劇產生以來,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演唱為主,如《悲慘世界》、《歌劇院的幽靈》。另一類以舞蹈為主,如《為你瘋狂》、《西貢小姐》等。
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旨趣依然合乎大眾情趣。周教授說,雖然音樂劇可以融合各種音樂形式,但她決不是一個隨心所欲的大拼盤、大雜燴,在這方面《悲慘世界》劇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它從演員的服飾、表情、站位到舞台的燈光、音響等都有嚴格的設定;男女主角、配角的服裝,小到一粒紐扣、一束鮮花、一絲頭髮,大到戰爭場面、交響合唱、舞美的立體動感等都交相輝映,氣勢恢宏,撞擊人心。他們不盲目地為道具而去設定道具,一切為了塑造人物個性,像這次首演有幾十噸重的道具,一切有的放矢,用得恰到好處,決不會隨意堆砌。
現在音樂劇正處於全新的發展期,我們應該從學術和時尚相結合的角度來看待她。說她時尚,是因為她對我們還有些“新”,但不是說她沒有嚴謹體系。許多問題有待學者和藝術家一起探討。音樂劇在中國應該會有生命力的。去看音樂劇《悲慘世界》,最好對同名小說有所了解。這樣感受會更深些,欣賞會順利些。期待我們中國的音樂劇不去盲從和模仿別人,要走自己的路,探索自己的路,以此來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一部成功的音樂劇的策劃製作和創造,乃至新時代的諸種文化藝術的全新創意等,同樣依賴於深厚的人文學術底蘊,音樂劇《悲慘世界》全方位的成功,給人以全新的啟迪。

視頻

-音樂劇:悲慘世界(上) - 視頻
- 音樂劇:悲慘世界(下) - 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