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術》

《心理控制術》

《心理控制術》自1960年問世以來,一直伴隨著馬爾茨博士享譽全球,激勵和改善了3000多萬讀者的生活。作者通過大量案例,包括許多著名奧運選手、職業運動員、教練、高爾夫選手、競技牛仔、運動心理專家、企業管理人員、推銷員、娛樂界人士等的切身經歷,闡明了心理控制術在改變人們生活中的神奇作用。在這一專門針對21世紀人們的最新修訂版中,作者除了保留原作的核心內容外,又增加了大量最新案例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美國奧運會官方指定心理輔導讀本

《心理控制術》《心理控制術》

世界500強企業員工培訓教程
成功教變3000萬人生活的心理自助原創科學

《心理控制術》自1960年問世以來,一直伴隨著馬爾茨博士享譽全球,激勵和改善了3000多萬讀者的生活。作者通過大量案例,包括許多著名奧運選手、職業運動員、教練、高爾夫選手、競技牛仔、運動心理專家、企業管理人員、推銷員、娛樂界人士等的切身經歷,闡明了心理控制術在改變人們生活中的神奇作用。在這一專門針對21世紀人們的最新修訂版中,作者除了保留原作的核心內容外,又增加了大量最新案例。通過本書,您將學會:
如何喚醒你的自動成功機制;
高爾夫選手傑克·尼克勞斯是如何運用本書方法獲得成功的;
“心靈劇院”如何幫你自信、有力地推銷和談判;
如何讓你從錯誤信念的催眠中甦醒過來;
如何讓你更加充滿勇氣地生活;
如何培養一種快樂的習慣;
奧運潛水冠軍格萊戈*勞格尼斯如何運用此法消除臨場焦慮;
……
不管你的目標是減肥、保持形體、在比賽中勝出、讓企業成就非凡,還是讓自己成為一名偉大的推銷員,只有你運用書中的心理控制術,定能如願以償。

作者簡介

麥克斯威爾·馬爾茨(MAXWELL MALTZ)
1923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專業,獲醫學博士,後前往歐洲從事整形外科博士後研究,回美國後被任命為紐約醫院修復外科主任。他是一名國際著名演講家,並以此寫成《新面孔、新未來》一書。在紐約醫院期間,他探索出了一套集醫學整容術與心理控制術於一體的人生改變方案,取得巨大成功,為世界各地的患者,包括許多名人解除了疾病之苦。
作為一名知名整容外科醫生,馬爾茨博士發現,許多患者儘管獲得了新的面容,但其內心的痛苦與缺乏安全感仍然影響著他們的人生。於是花了近10年的時間跟蹤與治療那些接受過他的手術的人,其中包括世界著名運動員、演員、銷售員等,其所施用的方法就是本書所披露的“心理控制術”。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發展,這本《心理控制術》在未經過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一直暢銷至今,全球銷量達3000多萬冊,幫助無數普通讀者改變了其自我意象,從而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馬爾茨博士此書的問世,也使他本人盛名遠揚,許多公司、運動員、娛樂界名人和宗教機構都邀請他前往演講或諮詢。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專門演講機構和基金會。他不僅通過手術器械讓更多的人獲取了美麗的面容,而且通過心理控制術讓世界各地的讀者獲得了美麗的心靈。

作品賞析

自我意象:讓你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只有那些敢於相信自己內心有某種東西能夠戰勝周圍環境的人,才能創造輝煌。
——布魯斯·巴頓

20世紀60年代末,心理學開始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隨後又在70年代蓬勃發展。1960年開始寫作《心理控制術》時,我正處在心理學、精神病學和醫學發生劇變的前沿。有關“自我”的新理論、新觀念開始出現於臨床心理學家、從事精神病研究的專家中間,甚至化妝品界以及像我一樣所謂“整形醫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中。從這些研究成果中得出的新方法,最終帶來了人的性格、健康甚至基本能力和天分的巨大變化。過去屢戰屢敗的人成了成功者。在沒有接受額外家教的前提下,過去得分為“F”的學生成績變成了“地地道道的A”。生性羞怯、不善交際、性格內向的人變得快樂而開朗。當時,有一期《時尚雜誌》引用了我的文章,在該文中,T?F?詹姆斯這樣概括形形色色的心理學家和醫學博士們得出的結果:

認識自我的心理狀態,意味著理解成功與失敗、愛與恨、痛苦與幸福之間的區別。“真我”的發現能夠拯救瀕臨破裂的婚姻、再造坎坷不平的職業生涯、改造具有“性格缺陷”的受害者。從另一方面講,發現“真我”也意味著發現自由與強迫服從之間的區別。

這其實不算對此後40年發生的一切所做的預測。
《心理控制術》第一次出版時,如果你前往一家書店買一本來讀,也許會發現它靜靜地躺在陰暗角落的某個書架上,與十幾本其他所謂的“自助”類圖書放在一起。當然,“自助”圖書如今已經成為整個書店圖書中數量最多的一部分。心理學家、精神病專家、臨床醫學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量專家人士也開始露面,比如運動心理學家、團體工作績效指導者等等。尋求此類幫助已經不是讓人難為情的事,以至於在某些領域,尋求專業人士援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自助心理學已經風靡一時,甚至在商業信息類電視節目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化難為易

今天蓬勃發展的見解、信息,有許多似乎都建立在心理控制理論這個基礎之上,它們幾乎能幫你實現從克服拖拉習慣到提高打高爾夫球擊球技巧在內的一切目標,這一點讓我感到欣慰。你也許會說,我最初的作品具有時代超前性,也可能說它已經過時。從個人角度講,無論你得出什麼結論,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事實證明,心理控制術所作的基本承諾,無疑是完全正確的,這個承諾即“化難為易”。無論現在對你來說難以完成的事是什麼,無論促使你讀完本書的原因是什麼,你都可以通過運用某些合理的心理學概念、通俗易懂而且易於掌握的心理訓練技巧,以及幾個實用的行動措施,將其化難為易。

你不為人知的宏偉藍圖

我極力認為,現時代心理學最重要的發現是對自我意象的揭示。通過認識自我意象、學會糾正自我意象並控制它為你所用,你就能獲得難以置信的信心和力量。
無論你是否認識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幅描繪自己的精神藍圖或叫“心像”。對我們的意識來說,這幅圖可能模糊不清、朦朦朧朧、不甚分明。其實,人的意識甚至根本無法辨認出它。但它的確就在那裡,完完全全,纖毫畢現。這個自我意象就是我們自己對“我是什麼樣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們的自我看法為基礎形成的。這些關於自己的看法,大多數都是根據我們過去的經歷、我們的成與敗、我們的榮與辱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反應(尤其是童年時代的早期經歷)而無意識地形成的。根據這些看法,我們便從心理層面上構建了一個“自我”(或一幅關於“自我”的圖像)。就個人來講,一旦某種針對自己的想法或信念進入這幅圖像,它就會變成“事實”。我們並不質疑它的正確性,而是頭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動,就像它的確是真的一樣。

因此,自我意象會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對你來說很難、哪些很容易,甚至會決定別人對你有何反應,其確定性和科學性,就像一根溫度計控制你家中的室內溫度那樣無可辯駁。
 
具體來說,你的一切行動、感受、舉止甚至才能,都始終與這一自我意象相符。請注意“始終”這個詞。簡言之,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按照這一類人的特點去行動”。更重要的是,你根本無法背其道而行之,哪怕有意識地努力或堅忍不拔也無濟於事(這也是有些人咬緊牙關努力想做成某件難以做到的事卻必敗無疑的原因。其根源不在於意志不堅定,而在於對自我意象的管理)。

“反彈”效應

自我意象中認為自己“胖”的人(即此人的自我意象說“我喜歡吃甜食”,說她擋不住“垃圾食品”的誘惑,而且找不出鍛鍊的時間)總是無法減肥並保持體型,無論她怎樣有意識地想方設法與這種自我意象對抗也是徒勞。你無法做到長時間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暫地逃避,也會立即產生“反彈”效應,就像一個橡皮圈,在兩個手指之間伸長,但稍一鬆懈就會恢復原狀。
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失敗型的人”,那么無論動機多好,無論意志力多么堅強,他總能找到失敗的方式,哪怕機遇真真切切來到眼前,也會與他失之交臂。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不公正社會的犧牲品,認為自己“注定要受苦受難”,那么他發現周圍的環境總是證明他的看法沒有錯。
你還可以使這種觀點進一步具體化。比如,你參加的高爾夫球賽,你的推銷生涯、公眾演講、減肥、人際關係等等。對自我意象的支配是無條件的、帶普遍性的。“反彈”效應無處不在。
自我意象是一個前提、基石或基礎,你的全部性格特徵、行為舉止,甚至所處的環境,都以它為基礎建立。結果呢,我們的經歷似乎總是證明並加深我們的自我意象,從而形成一個循環。至於這個循環是惡性的還是良性的,那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比如說,一個自視為“F”型學生的孩子,或者認為自己“對數學一竅不通”的學生,總是發現成績單上真的每次都是“F”。於是他便有了“證據”。同樣,專業銷售人士或企業家也會發現自己的親身經歷總是“證明”自身的自我意象是正確的。無論什麼事讓你覺得困難,無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挫折,這些困難和挫折似乎都在“證明”並強化某種像唱片上的凹槽一樣深植於你自我意象中的東西。
由於這種客觀“證據”的存在,我們很少想起自己的癥結在於自我意象或者我們的自我評價。如果告訴某個數學不好的學生,說“根本學不好代數”這句話不過是他的“想像”而已,那他可能會懷疑你是否神志清醒。他努力地學啊學,但成績仍然不盡如人意。如果告訴某個銷售代理商,說“掙錢無法超過某一金額”不過是她的一個想法,那么,她會拿出她的訂貨簿來證明你的說法不對。只有她最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又經歷了多少次失敗。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一旦說服他們努力改變自我意象,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推銷員的掙錢能力,都會發生幾乎令人不可思議的變化
很顯然,光說“一切存在於你的頭腦,你認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是不夠的。實際上,這簡直是對他人的傷害。這樣解釋也許更有效果:“成績或掙錢能力”建立在某種根深蒂固、甚至可能難以覺察的思想模式之上,這種思想模式一旦改變,你就能從中解放出來,從而更有效地開發自身潛力,並得到與此前具有天壤之別的結果。這便讓我懂得了一條與自我意象有關的最重要的真理:自我意象可以改變。
無數事例證實,改變自我意象並不在於時間早晚、年齡大小。你任何時候都能開始一種全新的、不同的生活。

書評

2000年是馬爾茨博士原創的《心理控制術》出版40周年。這本書在全世界擁有各種不同版本,銷量逾3000萬冊,並被錄成朗讀版讓讀者受益,還被製作成培訓課程供公司、銷售組織乃至運動團隊使用。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美國馬術隊主教練就曾運用此書的心理控制技巧指導運動員參賽,此後數年她一直使用心理控制術來指導其他運動團隊。
從多方面講,心理控制術是一門研究自我完善的“原創科學”,我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馬爾茨博士是認識並解釋“自我意象”如何完全控制每個人實現目標的能力(或沒有實現目標的能力)的第一位研究者和暢銷書作家。
第二,繼馬爾茨著作之後所有關於自我完善之作品、言辭、記載,都源於他的作品。不妨試著找找1960年至今一切有關成功或自我完善的圖書(這些圖書中既沒有討論自我意象問題,也沒有涉及如何改善和運用自我意象的技巧,這些技巧主要包括心像、心理歷練和精神放鬆),你會發現馬爾茨的作品今天仍然那樣重要。職業高爾夫球選手、運動商品專營商、教練和奧運會選手非常倚重而又相對稚嫩的運動心理學“學科”,也將其形成和發展極大歸功於心理控制術,這一點已經得到不少人公認。
第三,與哲學對成功的苦思冥想不同,心理控制術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它能提供可以付諸行動的實實在在的事,而不只是思考,這些事能得出可以量化的結果。關於心理控制,有一點是獨一無二的:它能提供某些技巧,而這些技巧能使任何曾經難以實現的目標變得容易實現。
簡而言之,無論你打算減肥並保持體型、提高高爾夫球賽得分、使銷售收入翻一番、成為信心百倍的演講家、寫出不朽的美國小說,還是想實現任何其他可能達到的目標,要想獲得成功,就應該運用心理控制技巧。這些技巧可能直接來源於麥克斯韋爾博士,也可能來自其他受其作品影響的渠道。而有了這本書,你就有了以上技巧的源頭,它們在今天仍然是最主要的來源。
儘管宣傳和推銷甚少,最早的《心理控制術》一書卻有著令人吃驚的頑強生命力,今天在心理控制領域仍然是經典之作,這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和10年、20年、30年前一樣,如今的銷售經理對新加盟員工說,教練對運動員說,服務顧問對客戶說:找這本書讀讀吧!
今天,我要斗膽補充這部不朽之作。在此過程中,我會保留原作的許多內容,而原作的另外一些內容未做任何刪改,有些內容則在語言或運用舉例方面做了適當更新。為使本書與馬爾茨博士的其他作品融為一體,我還在其中添加了自己從講授心理控制術技巧時得出的觀察結果和經驗教訓,以及許多例子和故事。其中有些是運用這些技巧的人提供的,有些則是從其他一些介紹此類技巧的著作中借用的。我試圖通篇保持馬爾茨著作的原貌。在1960之後這么多年裡,馬爾茨博士和他的追隨者越來越注重將心理控制的原則和概念轉化切為實可行的“心理控制訓練”,而我也在作品中將許多這樣的練習納入其中。總體來講,本書是有史以來出版的介紹心理控制術的作品中最完整的一部。

我自己對心理控制的體驗始於兒童時代,當時我用它來克服棘手且相當嚴重的口吃問題。此後,我快樂地當了20年職業演講者。近年來,我曾面向多達35000名聽眾演講,平均每年聽我演講的人數總計達20萬以上。成年之後,我將這些心理控制技巧反覆運用於銷售、諮詢和商業活動,讓它們幫助我度過多產的寫作生涯——我出版了9本書、一本月季通訊,錄製了50多種不同的錄音節目。作為我的主業,我還撰寫了大量廣告詞。
例如,通過運用心理控制技巧,在晚上就寢或睡午覺之前,我能給自己的潛意識思維下達某些指令,並將這些指令用於完成某件寫作任務.雙眼一睜開,我就立即坐到鍵盤前運指如飛,開始“下載”,把我在入睡時潛意識為我“寫”的內容敲下來。不久前,我曾爬上一輛馬車,成為參加輓車賽馬的馬夫(時年46歲),竟然發現自己參加這種活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心理控制技巧。
在商業生涯中,我曾與許多百萬富翁甚至擁有千萬資產的企業家共事,其中一些人生來貧困或經濟上曾經歷浩劫,另一些企業家則是起初白手起家,隨後才迅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們中多數人都在運用這些技巧。像我一樣,他們許多人都將自己對這些技巧的認識直接歸結為馬爾茨博士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末時,我還是一名作家、編輯和出版商,當時我首度開始與心理控制論的直接接觸。我與馬爾茨博士的遺孀安妮?馬爾茨合作,還有一所與她有聯繫的大學加盟,大家一起製作了一套錄音帶,其中特別突出了馬爾茨博士的演講、廣播節目和採訪情況。從那時起,我就著手直接研究第一本專門針對售貨員、題為《零阻力銷售》的心理控制專著,還投身於一個名為《新心理控制術》的音頻節目(通過聲音講解書本內容)、一種為期12周的家庭學習課程、一種月季通訊,還有為某些行業、產業、團體以及國際翻譯組織準備的專版節目。
我的觀點是,我這一生都生活在心理控制之中,與其須臾不離,而且從中不斷受益。安妮?馬爾茨曾對我說,在這個主題上,她簡直說不出我的作品與她已故丈夫的作品有什麼區別。這真是對我的極大褒獎與鼓勵。但願她的話沒有錯,但願這部對原作的擴充修訂版與馬爾茨博士的原作如出一轍,就像他此時此地在親手安排一樣。
我真誠地相信,你此時手中捧讀的是一種最強有力的工具,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花費多大代價,你都能用它來進行自我完善、實現目標。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將它拿到你的面前,那是我的榮幸。

丹·S·甘迺迪

(美國著名行銷顧問,心理控制術基金會CEO)

目 錄

序 言 1

第一章 自我意象:讓你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1
◆ 自我意象會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對你來說很難、哪些很容易,甚至會決定別人對你有何反應,其確定性和科學性,就像一根溫度計控制你家中的室內溫度那樣無可辯駁。
◆ 改變自我意象並不在於時間早晚、年齡大小。你任何時候都能開始一種全新的、不同的生活。

第二章 喚醒你體內的自動成功機制22
◆ 你不是一台機器,不是計算機。但從某種實際意義上講,你手頭擁有一台威力強大得可怕、與計算機相差無幾的成功機器任你支配。
◆ 伺服機制既能成為一種自動成功機制,也能成為一種自動失敗機制,這取決於你的自我意象讓它得到什麼樣的“出發令”或“程式”。

第三章 想像力:自動成功機制的點火開關38
◆ 我們的行為、感受和舉動是自身形象和信念導致的結果。認識到這一點,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槓桿。
◆ 這個槓桿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強大的心理之門,通過這道門,你可以得到技能、成功和幸福。
第四章 讓自己從錯誤信念的催眠中甦醒過來62
◆ 至少有9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讓自卑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而對無數人來說,這種自卑感成了他們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嚴重障礙。
◆ “你”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不應與任何其他人形成競爭,因為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任何人和你一樣、和你處在完全相同的水平線。你是一個個體,是獨一無二的。

第五章 運用理性思考的力量獲得成功74
◆ 要想讓理性思維有效改變信念和行為,就必須讓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渴望與其相伴。為自己描繪你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描繪想擁有的那些東西,並假定這些構想成為可能的那一刻就在眼前。

第六章 放鬆自己才能啟動自動成功機制91
◆ 多數人之所以感覺匆匆忙忙、筋疲力盡,是因為形成了對自身義務、責任和職責的錯誤心像。
◆ 導致混亂的原因除緊張、匆忙、焦躁等情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企圖一次做幾件事。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習慣。

第七章 你可以養成快樂的習慣105
◆ 快樂對人的思維和生理機器是樸素的、自然的。快樂時,我們思想更活躍、表現更出色、感覺更良好、身體更健康,甚至連生理感官都工作更高效。
◆ 不快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本來與個人完全無關的事,我們卻非要讓自己對號入座。

第八章 成功型性格的組成要素與獲得121
◆ 多數領導人都認為,成功源於果斷決策和路線糾正、不拖拉以及有可能嘗試作出美中不足的選擇。
◆ 獲取知識的第一步是承認你對該領域一無所知;變得強大的第一步是先承認你不強大。

第九章 避免無意中激活你的自動失敗機制139
◆ 無意中可能喚醒和激活的自動失敗機制也有其症狀。我們應能發覺自身的這些症狀,以便對其採取恰當措施。
◆ 習慣性受挫通常意味著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不現實,或者說明為自己樹立的形象不恰當,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第十章 祛除情感傷疤,做次“情感整容”160
◆ 無論何時,當我們感情上受到傷害時,我們身上也會出現幾乎如出一轍的現象。我們會形成“感情疤痕”或“心靈疤痕”以求自我保護。
◆ 許多人從來沒有受到過肉體上的傷害,卻在內心情感上留下了傷疤。不過,二者對人的性格造成的後果是一樣的。

第十一章 釋放你真正的個性180
◆ 個性是個既有魅力又神秘的東西,容易辨認但很難界定。與其說它是從外界獲得,倒不如說是從內心釋放。
◆ 你明天在別人的心中名聲如何,要由你今天的表現來決定。你要無愧於今天,正如一句格言所說:“一次只能過一天”。

第十二章 讓你心情平靜的自助式鎮靜劑199
◆ 幾乎在所有的目標追尋情景中,人自身的內心穩定劑本身,都是一個需要始終保持的重要目標。
◆ 運用你心靈中的平靜小屋。它既可以作為一種日常使用的鎮靜劑,減緩神經反應,也可以作為一種擦除劑,把殘存的情緒從你的情緒機器中擦掉,因為這些殘存物不適用於新環境。

第十三章 化危急時刻為難得的機遇216
◆ 有許多人傾向於把危急時刻可能帶來的危險和挫折全方位放大。我們的想像力與自己作對,往往小題大做。
◆ 在很大程度上,危機在今天看來的確讓人緊張,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現象,只是雷達螢幕上的一個“點”。

第十四章 獲得並保持一種勝利的感覺233
◆ 感覺是不能通過意志力直接控制的。感覺也不能一廂情願地轉讓,或者像水龍頭那樣擰開或關閉。然而,就像感覺不能被控制,它們卻可以獲得;就算它們不能憑藉直接的意志力進行控制,它們卻可以間接得到控制。

第十五章 讓生命更健康,讓生活更充實251
◆ 不要拒絕別人給予我們的幫助、快樂和欣喜,因為我們同樣可以給予他們這些。我們不應過於自負,以至於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不要過於無情,以至於不幫助他人。不要僅僅因為他人恩賜的方式與我們的偏見或自大的想法不相符就說它“不乾淨”。

第十六章 運用心理控制術改變人生的真實故事266
◆ 如果你有意識地堅持運用心理控制術,它就能讓你擺脫一切精神枷鎖,過上人世間最充實的生活。

基本信息

· 開本: 16
· 出版日期: 2007-11
· 版次: 2007年11月第1版
· 頁數: 274
· ISBN: 9787800807695
· 國別: United States/美國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精簡裝: 平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