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建設》
正文
中國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孫中山的哲學論著。又名《孫文學說》,是孫中山在1917~1919年所撰的《建國方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收入《孫中山選集》上卷。在這一著作中,孫中山把自己“奔走國事三十餘年”的革命經驗和教訓,提高到認識論上來加以概括和總結。《自序》指出,辛亥革命成果所以被人竊取,重要原因,是革命初成之時,革命黨人對革命及其方略“信仰不篤,奉行不力”,以至被“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說嚇倒,弄得革命之心冰消瓦解。因此,必須大力倡導知難行易說,以破人們心理上的大敵,這樣就把思想建設提到革命的首位。
第1章至第4章,以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為依據,列舉飲食、用錢、作文、建屋、造船、築城、開河、電學、化學和進化等“十事”為例,以“證明行之非艱,而知之惟艱”,證明“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這種成說違背真理。孫中山的 “知難行易” 學說反映了人類獲得“真知”和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艱辛歷程。它崇尚“真知”,尊重革命理論,鼓勵人們勇於實行。但把知行的難易絕對地割裂開來,缺乏辯證的分析和理解。
第 5章至第 7章著重論證知與行的相互關係,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能知必能行”,“知”和“行”“進行不息”;強調“真知特識,必從科學而來”。
第 8章總吉他不屈不撓地追求真理、從事革命的經驗教訓,闡明“有志竟成”的革命信念,激勵革命人民和他自己益發為革命真理而“一往無前”。
全篇論證了以知行為核心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為他的“革命之三民主義”奠定了哲學理論基礎,但其中存在過分誇大精神作用的唯心主義因素和機械的形上學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