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湘集》自敘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後湘集》自敘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姚瑩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天下之事,有適然而合,不知其然者,其風之過簫乎?世之為簫也,六其竅。大地之簫也萬之,若川、若谷、若深林、若阜草、若筱簜[1]、若松栝[2];若毛群鱗羽類,高者若鸞噦[3]、若鶴唳,下者若虎嘯、若龍吟、若蛙蚓之鳴。簫之為族不同,大地之風一也。風之為物,若嗚嗚、若肅肅,時而泠然,時而颯然,至於鼓天地,晦日月,其為情狀亦不同,所以感於物而後動,則又一也。
故人之吹簫者,不離乎宮商徵羽[4],而聽之者,或超然遺世,或泣下沾襟,惟吹之者之異其情也,故所感亦異,若吹者之感於物,而異其情也,則亦有然矣。世有聞吹簫而不知感者,非宮商之不調,徵羽之不和也,無亦所感 ,而吹者其情未至,有強作者乎?若風之過簫也,必無是矣。
夫詩者,亦人之簫也,是其作也,不可以無風。苟無風,雖天地不能發其聲音,而何強作之有哉!強而作者,雖引宮商、刻徵羽,吾弗之善也。知斯說者,可與言詩矣。嘉慶十九年冬月日[5]。

作品注釋

[1]筱:小竹。簜(dàng):大竹
[2]松栝:松樹檜樹
[3]噦(huì):象聲詞。這裡指鸞鳴聲。
[4]宮商徵羽:這裡代指曲調
[5]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

作者簡介

姚瑩(1785—1853),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幸翁。安徽桐城人。公元1808年(喜慶十三年)進士,選福建平和縣知縣。鴉片戰爭期間任台灣道,會同總兵達洪阿率軍民抵抗侵台英軍。鹹豐初,授湖北鹽法道,旋擢廣西、湖南按察使
他是姚鼐的侄孫,為文承襲家學,與梅曾亮管同方東樹稱“姚門四弟子”。但他為文並不株守桐城家法,而能“指陳時事利病,慷慨深切”,具有經世致用的思想。著有《中復堂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