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隱居士》

《寄隱居士》是由宋代詩人謝逸創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

謝逸

詩詞正文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
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


注釋

①先生:別本作“處士”。骨相:《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微時,有相者謂之曰:‘君燕頷虎頸,是封候骨相。’”又載:“超少有大志,嘗為官傭書,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②卜居:古人選擇住所,必先占卜吉凶,故稱為“卜居”。

③青眼:比喻對人重視。《晉書·阮籍傳》載,阮籍能為青白眼,見鄙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嵇康來見,對以青眼。

④襄陽耆舊:晉代習鑿齒有《襄陽耆舊傳》,錄高士多人。

⑤龐公:即龐德公,後漢襄陽人。居峴山南,未曾入城市。

作品賞析

這首詩題為《寄隱居士》,表達了詩人對高人逸士的敬佩心情,也寄寓了詩人自己甘心隱居林下的心志。“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詩篇一開頭即表明先生風操甚高,不慕榮利。先生自以為本無封侯的骨相,所以無志於封侯,也不羨慕封侯。先生以高隱明志,在選擇住所方面,但求於林塘幽靜處結個茅庵,即已滿足,不艷羨住在朱樓翠館,自嬰塵網。

第二聯:“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寫先生藏書之富和讀書之勤。“幾千卷”,極言藏書之多,且皆為珍貴的玉唾書。玉唾,即玉書。據《拾遺記》載:“孔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後世因稱玉書為精貴之書。“三十秋”,極言時間之長。孔子晚年,喜讀《易經》,曾經留下韋編三絕的故事。“韋”,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筋把竹簡編聯起來,叫“韋編”,後世因以“韋編”代表書籍。先生手校經籍達三十年之久,可見治學的辛勤。

詩的第五六兩句:“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表明先生在四海之內雖然不乏相知之輩,但他們多汲汲於功名富貴,和先生氣味不同。以先生之高格,在這些人當中,誰也沒有為先生所垂青,也不配先生給以青眼。先生高臥茅庵之中,甘與鷗鷺為盟、與田父野老為友,此時已經頭髮白了。“高臥”:舊喻隱居之士,高枕安閒而臥,不預世事。如陶淵明高臥北窗之下自謂是羲皇上人;謝安曾高臥東山,天下想望其風采;都是例子。這兩句著重說明先生儘管知交很多,但知音極少。所以甘願高臥東山,任他頭白。

結尾兩句:“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進一步讚美先生的風格和節操。如果拿襄陽耆舊來相比,那么先生是真正的隱士。他的德行,可以和漢末的龐德公比美。別人借隱居之名,以獵取名望,為延譽出山作準備,先生卻獨如龐公,清操自勵,始終不入州門。先生的風格高尚,於此昭然可見。

全詩表意樸素,作者旨在歌頌真正的隱士,並以此自勵。作者自己也終身未入仕途,可見其托意之所在。此詩全篇用拗體,頗為勁健,為黃庭堅所讚賞。

作者簡介

謝逸(?-1113),字無逸,自號溪堂,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屢舉進士不第。博學工文辭。詩文見賞於黃庭堅。與弟謝薖並稱“二謝”。曾作蝴蝶詩三百餘首,人稱“謝蝴蝶”。有《溪堂集》、《溪堂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