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爾家書》](/img/a/40d/nBnauM3XzQjM3kDM5ADM2kDO0ITM5cDMyQzMwADMwAzMxAzLwA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作 者:(英)V. S. 奈保爾(V. S. Naipaul) 著,北塔 常文祺 譯
出 版 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1 頁 數:337頁
開 本:32開
印 次:1次 紙 張:普通
I S B N :7533919424 裝 幀:平裝
適讀人群:文學愛好者
所屬分類: 文學 >> 散文隨筆 >> 外國
內容簡介
奈保爾——21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以小說成名,這跟他的老爸很有關係。雖然兒子的寫作才能絕非做父親的所調教,但他在每封信里都流露著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本書以時間順序寫成,既是一部奈保爾的成長史,又是一本不同尋常、感人肺腑的通信集。
這是一本不同尋常、感人肺腑的通信集。在這些父子之間的往來書信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壯志未了、為家庭所累而心力交瘁的老人;以及立志在廣袤的文學沃土上耕耘的年輕人形象。
作者簡介
![奈保爾諾貝爾頒獎現場](/img/8/9bc/nBnauM3XycDOxkDM0IDM2kDO0ITM5cDMyQzMwADMwAzMxAzLyA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V.S.奈保爾(1932年-),英國移民作家。出生於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1948年畢業於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的一所學校。1950年獲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畢業後為自由撰稿人,曾為BBC做“西印度之聲”廣播員並為《新政治家》雜誌做書評。1955年在英國結婚並定居。1960年代中曾在世界各地廣泛遊歷。奈保爾在西方享有盛譽,他和拉什迪、石黑一雄並稱“英國移民文學三雄”。其作品曾獲毛姆獎、布克獎等不少重要文學獎、布克獎等不少重要文學獎,20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表明他“當代經典作家”地位的確立。重要作品有《米格爾街》、《河灣》、《抵達之謎》等。作品主要寫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區人的生存狀況,表現了後殖民時代的世態人心。奈保爾是繼康拉德之後又一位偉大的編年史作家。
主要作品
![奈保爾像 李媛繪](/img/4/29c/nBnauM3X3YTM3MTM1EDM2kDO0ITM5cDMyQzMwADMwAzMxAzLxA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小說:
《神秘的按摩師》(1957)
《埃爾韋垃的選舉權》(1958)
《米古埃爾街》(1959,獲毛姆獎)
《比斯瓦斯有其屋》(1961)
《斯通先生與騎士伴侶》(1963, 獲霍桑登獎)
《效顰者》(1967,W.H.史密斯獎)
《黃金國的失落》(1969)
《在一個自由國家裡》(1971, 獲布克獎)
《游擊隊員》(1975)
《河灣》(1979)
《到達之謎》(1987)
《世途》(1994)
《半生》(2001)
非小說:
《中間通道》(1962)
黑暗地區:印度親歷》(1964)、
《過分擁擠的奴隸市場》(1972)
《印度:受傷的文明》(1977)
《剛果日誌》(1980)
《伊娃·庇隆歸來》(1980)
《在信徒中間:在伊斯蘭地區的旅行》(1981)、
《尋找中心》(1984)
《南方轉彎》( 1988)
《印度:百萬反叛》(1990)
《選擇無家可歸》(1994)
《孟買》(1994)
《難以置信》(1998)
《父子之間》(1999)
編輯推薦
從17歲離家去牛津求學,到出版小說處女作《神秘的按摩師》,奈保爾這8年間的家書的主要內容是他在牛津的生活。他的信大都寫給父親,還有少量寫給姐姐,在印席讀書的卡姆拉。對於一個刻意背對陽光,從自己的影子看世界的作家而言,或許也只有《家書》能成為他全部作品中惟一的例外,哪怕它是一本“合著”。
(雲也退) --《中華讀書報》
媒體推薦
“你甚至無需掀開此書精美的封面,就能知道這是一本彌足珍貴的佳作……假如現代作家真能做到屏息凝神,跨入悠久的書信傳統,那么有朝一日,他們最終會修煉成為V.S.奈保爾。”
——羅伯特·旺德,《新領袖》
“一本感人至深的好書……貫穿全書的父親形象可圈可點,與眾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不同,他從不讓愛子心中承受愧疚之情。” ——詹姆斯·伍德,《倫敦書評》
“一部引人入勝的心靈獨白史。” ——賈森·考雷,《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