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漂流記》

《太空漂流記》

《太空漂流記》一書作為第一部完整的毫無保留的描述有關宇宙探索史中一次最危險使命的作品,講述了一個人類以自身的極限來迎戰極端的危險———人類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取得勝利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作者是美美國的博士利寧傑。

基本信息


簡介

《太空漂流記》太空漂流記

太空漂流記》講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在深邃可怕的宇宙中生存的故事,第一次將那次招致不幸的使命和盤托出。在阿波羅13號之後,沒有一次使命遭遇過如此之多的令人險些喪命的災難。但前者僅僅歷時幾天,叫人屏息的幾天,而“和平”號的使命持續了五個月—132天沒有間斷的險情困境,將船員的創造性、忍耐力與勇氣提升到極致。

《太空漂流記》作為第一部完整的毫無保留的描述有關宇宙探索史中一次最危險使命的作品,講述了一個人類以自身的極限來迎戰極端的危險———人類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取得勝利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1997年1月12日,傑瑞·M·利寧傑乘坐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去和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軌道站進行一次歷史性的會合。作為俄羅斯太空人的少數正式同伴之一,他被選中“和平”號上逗留五個月,參加國際空間站基礎籌備工作的初始性合作。亞特蘭蒂斯號飛向佛羅里達湛藍的天空,利寧傑的心情異常激動。終於等到了這一刻,這是這幾年來精心策劃、無私奉獻和嚴酷訓練,包括在俄羅斯那與世隔絕的太空人訓練基地為期兩年的節制生活的最高潮。

但是,當他最終登上“和平”號,第一次環遊這黑暗、瀕臨崩潰、擁擠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雜亂的空間站,使他回想起“聯結在一起的六艘太空艙”的空間站、利寧傑知道他將要面臨的是一次艱苦的旅程。但他還不太清楚會有多么艱苦,自己與俄羅斯同伴在接下來的132天裡會多少次與死亡擦身而過。

利寧傑用第一人稱,戲劇性地敘述了船員們無能為力地看著失控的前進號補給飛船像一艘無人駕駛的貨船以每小時18000英里的速度衝撞他們的緊張時刻。最令人難忘的是他講述的船員們與最恐怖的宇宙災難——大火夢魘般的遭遇。三英尺高的、可使金屬熔化的火焰,使船員們不能看也不能呼吸,同時也阻斷了通往聯盟號救生艙的去路……利寧傑用第一人稱,戲劇性地敘述了船員們同時面對飛船上癱瘓的設備、地面上官僚的傲慢與政治計謀,日復一日地英勇鬥爭來維持生命執行任務的事跡。

基本資料

翻譯張傳軍翻譯張傳軍

作者:(美)利寧傑(LinenerJ.)

翻譯:張傳軍、張帆

ISBN:7805649561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03-01

包裝:平裝

裝幀:膠版紙

頁數:281頁

字數:180千字

定價:19.80元

作譯者簡介

作者

翻譯張帆翻譯張帆

海軍上校傑瑞·M·利寧傑,碩士、博士,是一個退役的美國海軍飛行外科醫生和美國宇航局航員。作為一名海軍學院的畢業生,利寧傑博士擁有一個傳染病學的博士學位,一個系統管理學的碩士學位和一個公共健康政策的碩士學位。他還被授予科學方面的三個榮譽博士學位。在他登上“和平”號執行任務期間,即飛船在地球軌道上運行2000多周的時間內,他航行了5000萬英里。他是第一個穿著俄羅斯的太空衣在一艘外國飛船外面進行太空行走的美國人。在這次使命結束之後,他是在太空中持續逗留時間最長的美國男人。

翻譯

張帆,浙江海寧人,1979年生。1997年以海寧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曾任《中國航天報》通訊員,現就讀於日本東京大學

張傳軍,祖籍山東。1969年生,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科技集團某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與了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號”的地面研製試驗和發射合練工程。外女作“大漠建奇功”發表在《太空報》上。

目錄

戚發韌序

肖名鑫序

序言

第一部分在地球上
1.仰望蒼穹
2.成為一名太空人
3.你好,俄羅斯
4.在星城居住
5.俄羅斯風格的訓練
6.到“和平”號的前夜
7.太空人的住處
8.工作前的準備

第二部分離開地球
9.一百噸的太空梭對接
10.在“和平”號上的第一天
11.瓦西里和薩沙的到來
12.“著火”
13.一次試圖的掩飾
14.俄羅斯太空人們,是!任務控制中心,不!
15.凝視地球的光芒
16.徹底的孤立
17.逃脫致命的撞擊
18.在太空中理這
19.突然一無所有
20.失去信任
21.太人漫步
22.回家
23.連空氣都是甜的

第三部分回到地球
24.終於到家了
25.恢復腳力
26.心有餘悸
27.“在‘和平’號上飛行,您感到高興嗎?”

關於作者

內容摘錄

《太空漂流記》《太空漂流記》

在太空中,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完全適應了怎樣做一個太空人。對飛行與漂浮,從軟管里吮吸經過脫水、淨化的食品我都變得習以為常。24小時的時間變得沒有意義—一天之中太陽會升起15次。衣服變成一件可以犧牲的東西——我穿一段時間,然後扔掉。我頭腳倒置睡在牆上,排泄在管道里。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裡似的。

儘管在太空中漂浮時,跑步也是可能的,但沒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費力氣。漂浮時奔跑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但不幸的是,對自己也沒什麼作用。無論怎樣,要獲得任何訓練收益,都會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機之前,我得穿上鎧甲。這鎧甲緊得就像衝浪者穿的那種類型,且連線在跑步機兩側固定著的金屬板上。鎧甲會用70公斤的力將我猛拉到跑步機上——以此來模仿重力的拉力。

就像《奧茲國的男巫師》里的錫皮人,我覺得所有的關節都需要加油。穿在身上的一百多磅重的鎧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負重。在人為的負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會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熱與摩擦發熱將不斷加重。我發現自己不斷地調整鎧甲位置想分散這種定點的痛苦,但只是白費力氣。我這習慣了太空生活的身體不歡迎鍛鍊。堅持一天兩次一小時的訓練需要耗費我能夠掌握的所有意志與自製。

我需要運動。人的身體,在不用花費力氣的宇宙中閒置,就會急劇虛弱,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如果五個月後,在著陸時有什麼緊急情況發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從太空飛行器里出去。鍛鍊是克服失重造成的體功能衰退的一種方法。我的軀體終於變得靈活了。我的脈搏從靜態時的每分鐘35至40下變成150下。儘管不太舒適,鍛鍊仍給予了我一種休息——一种放松方式。

我們的服裝包括一件棉T恤,一條棉短褲和一雙汗襪。沒有供應內衣。在飛行之前,我的俄羅斯教練教導我,出於衛生的原因,在太空中不到三天就得換一次衣服。不幸的是,在拿到“和平”號的服裝行李清單時,我們發現,船上的衣服只夠我們每兩星期換一次。

一套衣服穿兩星期是有些久了。船上沒有淋浴設備,沒有洗衣房。“和平”號冷卻系統的故障使空間站的溫度持續一個多月上升到90多華氏度。在太空中使勁地踩跑步機,我會大量地出汗,汗水在臉上凝成水珠。

“和平”號上沒有淋浴或盆浴。太空中的洗澡過程等同於在地球上用海棉搓澡——還得外加因失重與缺水造成的困難。要洗澡,一開始,我得將水從配給裝置射入一個裝有特種低泡沫肥皂的錫箔小包里。然後,我會插入一個帶有自動開關摺疊裝置的麥管。接著,我搖動小包,打開摺疊,往身上擠點肥皂水。如果我保持不動,水會變成小珠子附著在皮膚上。然後我用一塊棉紗墊的布,把水淋遍全身。因為在洗澡過程中布變得很髒,我總是最後才洗腳、胯部與腋下。

在太空中,刮鬍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費時間。我會往臉上擠少量的水。表面張力與我的胡茬使水附著在臉上。我會在水上加一點美國宇航局製造的叫做“太空剃刀”的刮鬍膏。每刮一下,刮鬍膏與鬍子的混合物就會暫時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將其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髒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會滾動毛巾來抓住丟棄物。因為花費時間太多,我選擇每周刮一次鬍子,即在每個星期天的早上。

我的床是光譜太空艙後面的一堵牆,對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氣扇。因為在太空中熱空氣不會上升,這裡沒有空氣對流。風扇是使空氣流動的惟一途徑。睡在一個不夠通風的地方,你很可能會像是在一個氧氣不足與二氧化碳過剩的罩子裡呼吸。結果會導致缺氧與換氣過度。人醒過來時會感到劇烈的頭疼,且會拚命吸氣。出於這個原因,我頭腳倒置睡在牆上,頭衝著那台運行的風扇。我用一根BUNGEE繩或是一條尼龍褡褳防止在夜裡漂走。我見過其他太空人在睡覺時到處漂浮——他們在晚上繞著飛船漂浮,通常撞上濾過器的吸入一側時才會醒來。

這就是我怎樣在太空中生活了五個月。在我回到地球之後,《人民》雜誌投票推選我成為“1997年十大最性感的男人”之一。雜誌從十種不同種類的男士中進行選擇。演員喬治在名人類中奪魁,我在探索者與冒險者一欄中勝出。在五個月沒有理髮,沒有淋浴,只有偶然的刮刮鬍子之後——這樣的榮譽真是意想不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