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艙
尺寸:長2.8米,直徑2.2米。
神州飛船的軌道艙的外形為圓柱形的。為了使軌道艙在獨自飛行的階段可以獲得電力,軌道艙的兩側安裝了太陽電池翼,每塊太陽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積為2.0×3.4米,軌道艙自由飛行時,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電力。軌道艙尾部有4組小的推進發動機,每組4個,為飛船提供輔助推力和軌道艙分離後繼續保持軌道運動的能力;軌道艙一側靠近返回艙部分有一個圓形的艙門,為航天員進出軌道艙提供了通道,不過,該艙門的最到直徑僅65厘米,只有身體靈巧、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出自由。艙門的上面有軌道艙的觀察窗。
返回艙返回後,軌道艙相當於一顆對地觀察衛星或太空實驗室,它將繼續留在軌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軌道艙留軌利用是中國飛船的一大特色,俄羅斯和美國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後,一般是廢棄不用的。
返回艙
尺寸:長2.00米,直徑2.40米(不包括防熱層)。
神州飛船的返回艙呈鐘形,有艙門與軌道艙相通。放回艙式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內設可供3名航天員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員起飛、上升和返回階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儀錶板、手控操縱手柄和光學瞄準鏡等,顯示飛船上個系統機器設備的狀況。航天員通過這些儀表進行監視,並在必要時控制飛船上系統機器設備的工作。軌道艙和返回艙均是密閉的艙段,內有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確保艙內充滿一個大氣壓力的氧氮混合氣體,並將溫度和濕度調節到人體合適的範圍,確保航天員在整個飛行任務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另外,艙內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神州好飛船的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視窗,一個用於航天員觀測窗外的情景,另一個共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測地面駕駛飛船。返回艙的底座是金屬架層密封結構,上面安裝了返回艙的儀器設備,該底座重量輕便,且十分堅固,在返回艙返回地面進入大氣層時,保護返回艙不被炙熱的大氣燒毀。
推進艙
尺寸:長3.05米,直徑2.50米底部直徑2.80米
神舟號的推進艙又稱設備艙,它呈圓柱形,內部裝載推進系統的發動機和推進劑,為飛船提供調整姿態和軌道以及制動減速所需要的動力,還有電源、環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統的部分設備。兩側各有一對太陽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陽翼的面積為2.0×7.5米。與前面軌道艙的電池翼加起來,產生的電力將三倍於聯盟號,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當於富康AX新浪潮汽車的電源所提供功率。這幾塊電池翼除了所提供的電力較大之外,它還可以繞連線點轉動,這樣不管飛船怎樣運動,它始終可以保持最佳方向獲得最大電力,免去了“翹向太陽”所要進行的大量機動,這樣可以在保證太陽電池陣對日定向的同時進行飛船對地的不間斷觀測。
設備艙的尾部是飛船的推進系統。主推進系統由4個大型主發動機組成,它們在推進艙的底部正中。在推進艙側裙內四周又分別布置了4對糾正姿態用的小推進器,說它們小是和主推進器比,與其他輔助推進器比它們可大很多。另外推進艙側裙外還有輔助用的小型推進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過渡段,是為將來與另一艘飛船或空間站交會對接做準備用的。在載人飛行及交會對接前,他也可以安裝各種儀器用於空間探測。
對於附加段現階段的設備沒有官方介紹,但是一些業內人士進行了大膽的推測,如:其中一個半環型裝置,據推測是用來安裝方形的儀器裝置。而三個相互垂直並可伸出的0.4米的探針被推測為可能是導航系統的一部分或對接系統的一部分。因為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上曾有類似的裝置用來進行對接。神舟飛船軌道艙前端可能裝有俄羅斯式的對接系統。但這些裝置可能只是一種試驗型,在將來執行與太空站對接的任務時肯定會被新型對接系統所替換。
養生艙
簡介
運用數碼調控技術,根據顧客所需求的溫度進行調整,液晶顯示當前溫度半身或全身的紅外線熱能輻射。
使脂肪細胞軟化溶解
加速排毒及減肥瘦身。
功能
保溫效果有助於節省體能的消耗,保持身體營養狀態
促進排汗及皮下脂肪的排除,有利於體內重金屬毒素、沉積物的排除、排毒
活化生物機能,促進荷爾蒙及酵素的激化,增強活力,強化營養、消除疲勞
遠紅外線產生的內熱作用於知覺神經末端,對肌肉及神經性的疾病產生止痛作用,並使神經系統得到鬆弛等等
消除疲勞、 消炎止痛、消減體重、 美體瘦身、消耗熱能、瘦身緊膚
原理
利用遠紅外線乾蒸,通過紅外線發熱增進生理氧化還原反映,加速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溶掉多餘脂肪,瘦身,改善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對身體保健起理療作用,可調式數碼控制,可根據顧客的情況設計溫度
通過紅外線熱能輻射,使脂肪細胞軟化溶解,快速達到排汗、排毒及減肥作用,同時能理療風濕等症狀。
配合減肥膏,身體護膚品等產品使用,可達到香薰美體,瘦身排毒,潤滑皮膚等功效。
配置功能:遠紅外線乾蒸,排汗、排毒及減肥,頻譜光波療法,負離子面部清風,臭氧殺菌
相關新聞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報導,22日凌晨,首個前往國際空間站(ISS)的商業飛船“龍”太空艙於522日凌晨成功發射並順利入軌。
美國東部時間22日凌晨3時44分(台北時間15時44分),美國空間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由“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次發射原計畫在2月進行,但因技術故障以及飛行軟體額外測試遭數次推遲。最近一次推遲發生在19日清晨,由於“獵鷹”9火箭5號發動機止回閥故障引起氣壓過高導致任務在起飛前半秒中止。此次發射,是“獵鷹”9火箭的第三次連續成功發射。
“龍”太空艙高約5.2米(不含前錐段),直徑3.6米。此行攜帶460千克的貨物以及學生實驗項目。由於此次飛行仍然是驗證飛行,因此所攜帶的貨物主要是食品、衣服等重要但非關鍵物品。
入軌後,“龍”太空艙將開始一系列校驗,以確保其實現設計功能並為與ISS對接做準備。地麵團隊將引導飛行器完成絕對全球定位系統(AGPS)試驗及自由漂浮性能以及中止系統等功能,以證明如果出現故障,飛船能夠停止操作並離開ISS。
按照飛行計畫,24日,“龍”太空艙將點燃推進器執行國際空間站“下飛行”操作,飛至國際空間站下方2.5千米處。完成“下飛行”後,”龍”太空艙將在ISS的前方、上方、後方繞飛,為對接進行定位。
25日,“龍”太空艙將啟動推進器將其推進至距國際空間站2.5千米範圍內。一旦就位,NASA的任務控制團隊將引導“龍”太空艙緩慢靠近ISS,直至距國際空間站250米處。此時,將進行一系列最終校驗,以保證”龍”太空艙所有的位置和導航系統的精確性。
如果一切順利,地面SpaceX公司的任務控制團隊將指揮飛船接近ISS。當距國際空間站220米時,站上航天員將命令飛船停止。在進行另外一系列的檢驗後,“龍”太空艙將運行至距國際空間站200米處,隨後是30米、10米和捕獲位置。
捕獲將由ISS上的NASA航天員操作機械臂實現,“龍”太空艙被捕獲後,將被拉至“和諧”號節點艙的底端,並附著在節點艙上。此後,經系列測試,ISS航天員將打開“龍”太空艙與對接艙之間的艙門。在接下來的一星期中,航天員將花費約25個小時卸下“龍”太空艙運送的貨物。
按計畫,“龍”太空艙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約兩周,隨後搭載約620kg載荷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海域降落。
此次任務成功後,SpaceX公司預計將從NASA獲得價值16億美元的契約,在未來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12次貨運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