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可平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十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主要論述科學的解釋、理論、假說、定律和模型;第二部分也包括十一章(第十三——第二十三章),闡述人工模型語言以及地理學中描述和解釋模型的運用。第一章扼要敘述了地理哲學和方法論的關係,可作異言讀;最後一章則是全書的總結。如果說,第三編是第一部分的核心,以前兩編不過是它的鋪墊,人們的嚮導;那么,最後的第六編可以說是後一部分的主脊,也是全書的壓陣之作。綜述
全書既有概括性的論述,又有具體方法的探討。先從哲學、邏輯學和方法論的角度上闡述理論、假說及定理的作用和意義,然後轉入它們在地理學中的套用,結構比較緊湊,有一定的說服務。在闡述論證中,作者將各種流派的主要學術觀點一一鋪陳於讀者面前,然後指點評論,給人以很大的啟發。
背景資料
激進派地理學
西方地理學中有一個學術流派稱為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又稱激進派地理學),人數雖不多,聲音卻很嘹亮;而且由於關注下層人民的利益,頗得公眾青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國地理學家當不應例外。奇怪的是,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為己任的中國地理學家,對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卻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另一方面,好多地理學者對物理學那樣的邏輯實證主義“科學方法”趨之若鶩,殊不知國外一些當年持邏輯實證主義立場的著名地理學家早已轉向馬克思主義。為此,筆者借這種轉向的一位代表人物大衛·哈維的早期著作《地理學中的解釋》中文版(高泳源、劉立華、蔡運龍譯,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996年)出版之時機,以本文介紹其人其書,以使國人對地理學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去脈”和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來龍”有所了解。
哈維其人
大衛·哈維(DavidHarvey),1935年生於英國,1957年獲劍橋大學地理系文學學士,1961年以《論肯特郡1800—1900年農業和鄉村的變遷》一文獲該校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即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訪問進修一年,回國後任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系講師。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系是當代地理學革新的一個中心,赫赫有名的地理學家哈格特在該系任教授,一批世界著名的地理學新派人物也聚集這裡。哈維在該系講授地理學方法論,也是革新地理學的主將之一。他曾於1965—1966年到美國賓州大學主講此課,1969年後移居美國,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地理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至今,其間的1994—1995年曾回到英國在牛津大學任教。哈維一直在講授馬克思的《資本論》,並不時舉行公開講座,針砭時弊;偶遇時局動盪,還在系大樓上打出紅旗,宣揚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堅持信仰、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有肅然起敬之情。形象也頗似馬克思。
資本積聚地理學
哈維的論著多,影響大,這裡介紹的專著《地理學中的解釋》,以及他後期的專著《社會公正與城市》和《資本的局限》,論文“人口、資源與科學觀念”、“論地理學的歷史和現狀:一個歷史唯物主義宣言”(已由筆者譯成中文,發表在《地理譯報》1990年第3期)、“資本積聚地理學”等,都是當代地理學的經典之作。哈維論著思想之深刻、論題之尖銳、邏輯之嚴密、文筆之老到,筆者在拜讀和翻譯時深為嘆服,簡直覺得與這樣真正的科學論文相比,好多平平的地理學論著應該扔進廢紙堆。1981年英語國家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大衛·哈維的地理學(DavidHarvey''sGeography)》,哈維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亞美利哥
哈維對地理學的貢獻得到廣泛的讚揚。1972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他“吉爾紀念獎(GillMemorialAward)”,以表彰他“對理論地理學的諸多貢獻”。1982年,哈維得到美國地理學家聯合會榮譽獎,嘉獎他“在發展人文地理學分析方法和行為研究的哲學基礎方面,以及在套用古典政治經濟學原理對城市地理現象提供新的解釋方面所作的傑出貢獻”。哈維在1995年又獲得“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此獎被認為是地理學的諾貝爾獎,評選也嚴格按照諾貝爾獎的程式進行。瓦特林·路德是十六世紀初法國聖迪耶市的一個牧師,他託管了隨緊哥倫布之後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航海日記,遂出版《宇宙誌概論》,正式將新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哥”,並首次繪製在地圖和地球儀上,糾正了哥倫布認為美洲不過是亞洲東部的錯誤認識,成為美洲名稱的由來。所以自1990年後,一年一度的國際地理節在聖迪耶舉行,並頒發以瓦特林·路德的名字命名的地理學“諾貝爾獎”。
地理學聖經
《地理學中的解釋》何以成為“地理學聖經”。哈維寫作《地理學中的解釋》時,西方地理學正盛行“數量革命”,這個運動向古老的地理學傳統提出了激烈的挑戰。地理學中的地學傳統和人地關係傳統歷史悠久,十九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洪堡和李特爾分別是這兩種傳統的繼往開來大師,開創了地理學群星燦爛的時代。後來德國地理學家赫特納將這兩種傳統綜合起來,形成地理學的區域研究傳統。美國地理學家哈特向於本世紀30年代發表《地理學的性質》,從哲學高度總結了區域學派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一大主流,統治了40—50年代的西方地理學。正如哈維在《地理學中的解釋》中指出:“地理學執著於目的的特殊(獨特區域的描述)和解釋形式的特殊(獨特的方法),結合成一強大的正統派,使地理學者們難越雷池一步”。到了50年代後期,新一輩地理學者再也不滿足區域學派與現代科學的格格不入之狀,於是出現了“數量革命”和“空間科學”運動。最早是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加里森領導的一個班人馬首開數量研究之風,認為地理學的研究主體是地球表面的空間組織,強調發展理論並套用統計學和數學。60年代,數量研究的潮流遍及整個西方地理學界,英國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哈格特、哈維以及劍橋大學的喬利成為這一新潮運動的開路先鋒,遂使新地理學達到全盛。
地理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數量運動衝破了地理學理論和方法上多年沉悶、停滯的局面,是地理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然而,其中也出現了偏離地理學主旨、純粹玩弄技巧、誤用甚至濫用數學方法等錯誤傾向,傳統派抓住這些把柄,新老兩代發生衝突,以至一時陣腳混亂。對此,哈維意識到必須從哲學和方法論高度總結數量運動,以明確地理學的發展方向。正如哈特向的《地理學的性質》總結了地理學區域派的哲學和方法論一樣,哈維的《地理學中的解釋》總結了作為空間組織研究的新地理學哲學和方法論。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是構築地理學理論,哈維指出:“尋求解釋就是尋求理論,理論的發展是一切解釋的核心”。如何構築理論?哈維認為;第一要有科學方法;第二要建立地理學的法則和抽象命題,只有在恰當抽象的基礎上,數量化、模型化才有地理意義,才不會背離地理學的主旨;第三,要打破地理學方法論的孤立主義,把當代科學哲學思想系統地引進地理學的方法論思考中,這是哈維的高明之處;第四,要藉助模型建構途徑進行理論建設。
好評如潮
《地理學中的解釋》按照上述思路展開論述,這裡不可能全面介紹該書的內容,因為任何轉述都難免斷章取義、以偏概全,還是恭請讀者去讀原書。《地理中學的解釋》出版後,立即好評如潮,被稱為“新(理論)地理學的聖經”,是“對地理學實證主義方法論第一次作出的充分說明和論證”,“是自哈特向的經典著作《地理學的性質》發表以來,關於這個主題最權威、最富教益的論述”,“是地理學中若干年來最重要的著作……不愧為這一領域向理性化發展的里程碑……不僅對地理學者,而且對任何‘軟’社會科學和歷史學中關心理論建設的學者,都是一本必讀書”。
從解釋到改造
《地理學中的解釋》是一座豐碑,但正當人們讚揚紛紛,要與哈維討論此書時,他卻說“從來沒有讀過”,這固然是玩笑話,其實反映了哈維本人對該書已不在意。這真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哈維的關注興趣轉向了實際社會問題,思想立場轉向了馬克思主義。前已述及,《地理學中的解釋》關注方法論,哈維在書中宣稱他的科學方法觀依賴於分析哲學家和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邏輯實證主義方法論源自物理學,其目的是:建立普遍性法則來概括各學科所關注的經驗事件和客體行為,從而使對孤立事物的知識聯繫起來,並對未知事物作出預測。這就是五、六十年代不滿傳統經驗方法的地理學家們所神往的“科學方法”,它無疑加強了地理學的科學化。可是以地理學研究對象(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之複雜,適用於物理學的方法未必能勝任。過於看重形式的“科學化”,往往會脫離實際。所以負責的學者在關注人類社會、研究實際問題時,常常放棄邏輯實證主義而尋求其它哲學武器,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者就訴諸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青年時期也神往數學方法,認為一門學科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數學方式表達。但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放棄了單純的數學迷戀,用恩格斯的話說:“自然界不是數學”,那么人類社會更不是數學,後來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其境界已遠非數學能企及。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哈維和馬克思一樣,走的正是從“解釋世界”到“改造世界”的道路,這應是真正有責任感而不齒於以科學的名譽胡弄人、混飯吃的學者的努力方向。
目錄
序言
第一編哲學、方法論與解釋
第一章地理學的哲學和方法論
第二章解釋的意義
第二編方法論背景與地理學中我的解釋
第三章地理學與科學——方法論背景
第四章科學的解釋——自然科學的模型
第五章社會科學和歷史學中的解釋問題
第六章地理學中的解釋——幾個一般性問題
第三編地理學解釋中理論、定律和模型和作用
第七章理論
第八章假說和定律
第九章地理學中的定律和理論
第十章模型
第十一章地理學中的模型
第十二章地理學解釋中的理論、定律和模型——結論
第四編地理學解釋的模型語言
第十三章數學——科學的語言
第十四章幾何學——空間形式的語言
第十五章機率論——或然性語言
第五編地理學中的描述模型
第十六章觀測
第十七章觀測模型——定義和度量
第十八章分類
第十九章地理學中數據的收集和表示
第六編地理學中的解釋模型
第二十章因果模型
第二十一章地理學中解釋的時間模型
第二十二章功能解釋
第二十三章系統
第二十四章地理學中的解釋——總結評論
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作者簡介
大衛·哈維(DavidHarvey),1935年生於英國,1957年獲劍橋大學地理系文學學士,1961年以《論肯特郡1800—1900年農業和鄉村的變遷》一文獲該校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即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訪問進修一年,回國後任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系講師。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系是當代地理學革新的一個中心,赫赫有名的地理學家哈格特在該系任教授,一批世界著名的地理學新派人物也聚集這裡。哈維在該系講授地理學方法論,也是革新地理學的主將之一。他曾於1965—1966年到美國賓州大學主講此課,1969年後移居美國,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地理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至今,其間的1994—1995年曾回到英國在牛津大學任教。
書評
尋求解釋就是尋求理論
《地理學中的解釋》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尋求解釋就是尋求理論,理論的發展是一切解釋的核心”這一核心理論。哈維總結了作為空間組織研究的新地理學哲學和方法論,有科學方法,要建立地理學的法則和抽象命題,要打破地理學方法論的孤立主義,把當代科學哲學思想系統地引進地理學的方法論思考中,要藉助模型建構途徑進行理論建設。這是一個新的突破,為地理學今後的發展又指明了一個新方向.書中主要論述假說、定律和模型闡述人工模型語言以及地理學中描述和解釋模型的運用,深刻而又精闢。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在思維的大躍進。
好精彩好緊張
看了《地理學中的解釋》,突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作者從地理學及解釋兩方面來闡述他的個人觀點,不免讓我有點驚嘆。難以形容和驚嘆,突然讓我想起昨晚的比賽,好精彩!好緊張啊!有人說,我昨晚的表現很好,哈,的確意外啊!有人說,我表現得那么好是因為我的誰誰來了,或許吧。其實,我是覺得因為他來了之外,還只跟男生坐吧。呃~其實,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說這些。其實,一個作家能寫出那樣的東西,相信他的水平還真不錯。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有那樣文化和那樣的寫作水平。那么,我也可以出書,成名一時。不過,這書還真悶啊!雖然箇中道理很有用,也明白這些知識很重要!不過,還是很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