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介紹
家長自編刊物輔導下一代打開《啟智苑》,與學校出題模式完全不一樣的一股清新之風便撲面而來。隨即跳出的“讓我們成為孩子們的智囊團。”這一行醒目的大字,強烈地表達出家長們的決心:自己來收集試題、信息,啟迪孩子的智慧。
《啟智苑》分成“經濟知識”、“孩子眼中的世界”、“智慧天地”、“人生領悟”等多個板塊,其中尤以“孩子眼中的世界”的內容最為精彩,它包含了家長收集的各類題目,涵蓋政治、科技、藝術、經濟、管理等各個方面,全是開放式題目,不設標準答案。
比如“請收集關於糧食的資料。
1)美國、巴西等國家用玉米提煉燃油,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2)你認為糧食的畝產量是可以無限提高的嗎?如果是,理由是什麼?如果不是,困難在哪裡?”
3)“如果讓你來管圖書館,你如何挑選自己的團隊,為什麼選這些人?
4)如果2009年圖書館有1萬元的預算,你會如何使用?買些什麼書,訂什麼雜誌,添什麼碟片?這個使用計畫,你是自己決定,與同伴討論,還是交給全校同學來投票?為什麼?”等,試題出得非常精彩。
網名“kangkangma”是《啟智苑》的發起人之一。她表示,中美學生學習方法的差別很大,他們是活學,學到的知識是生動的,難忘的。而經常布置的專題研究型作業,對孩子綜合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考慮到一個人的知識面實在有限,因此希望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互相交流,也許效果會好得多。
電子刊物網上受家長追捧
這本電子刊物甫一推出,便被放到知名育兒網站“旺旺網”上免費提供給眾家長分享、下載,受到家長們的追捧,在極高的點擊率下,刊物被多次置頂。
與此同時,不少家長紛紛跟帖、留言,借鑑國外的出題模式,自己設計或找來了各種各樣的試題,希望都能被收錄在《啟智苑》中給孩子們做。記者粗看一下,跟帖人數已經達到數百人。 在眾多出題者中,還不乏高學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家長,這些家長拿出自己孩子在國外讀中學時做的作業,與其他家長交流。而之前被家長曬在網上的一篇名為“我看到題目就傻了:美國中學生作業難倒中國老爸”的帖子,更加堅定了家長出開放性試題輔導孩子的決心。家長們發現,帖子中列舉的作業都是發散性思維,答案不強求一律,鼓勵多思多想,而這點正是國內教育所缺失的。 由於反響熱烈,家長出題的積極性又很高。
家長心聲
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正道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正道 家長嚴先生非常熱心於這本電子刊物的推廣,“啟智苑”三個字也是他想出來的。他對記者表示,自己和身邊很多家長眼看孩子學得那么辛苦,在無盡的應試性學習、作業中,學生沒有了學習興趣,創造力又被抹殺,學生的自主發展受到限制。而反觀國外學校教育,確實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因此很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給孩子補上學校教育不足的一課。
“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的差異,和小時候的‘食’有關。外國孩子如何進食,值得我們借鑑。” 在網上,家長們也紛紛對這個行動引出的教育話題表示支持。“如果學校、家長一味地給孩子餵食,孩子就會失去覓食的能力,到了工作崗位,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比較差。”家長們表示,國內教育有很多好處,但也有不足。比如國內應試教育造成的講求標準答案,追逐分數的高低等,容易讓孩子懶于思考,死記硬背,看見題目就想標準答案。相反,國外孩子基礎知識未必如我們紮實,但會引導孩子主動尋求知識,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比我們強。
不過還是有個別家長表示擔心,“在國內應試教育制度下,受時間影響,也只能偶爾為之,未必能對孩子有多大影響。”還有家長認為,教育體制不同,考試制度不同,這樣的做法又能有多少作用?但多數家長還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發出聲音,表達培養有創造力、創新精神的下一代的渴望。
專家觀點
高校招生應注重學生創新力美國安生文教基金會副主席、中美教育問題專家張梧華教授指出,國內外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這與不同的教育體制有關。
在國內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所有學科都有考綱以及圍繞著的考綱的題海,用掌握的知識去解題,因此教育出來的學生掌握標準知識的本領很強,對於具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也絕對是強手,但在現實中如何運用知識去解決和探索各種複雜事物的能力就存在欠缺。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是以實際探索所需的知識為綱,很多學校的考試方式以口試或者寫作為主,沒有考綱,也沒有複習範圍,死記硬背是完全沒用的。”
張梧華表示,由於國外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造性思考和創新能力比較強。 考試制度影響培養方式,由於國內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一時很難改變,他建議,能否進一步擴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權,並在自主考核中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思維,高校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力增強了,高校的培養目標才能進一步與中學教育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