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餘明陽,教授,1964年出生,浙江省餘姚市人,1979年起先後

就讀於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哲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博士、管理學博士後。華中科技大學品牌傳播研究所所長、深圳大學傳播系主任、國際信息科學院院士、中國策劃研究院院長、中國市場學會品牌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公關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廣告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公關學會顧問、深圳市CIS套用學會主席、深圳市政協委員。著作及主編部頒教材、全國自考教材、高校專業教材、專業學術叢書等共60餘種,其中有《廣告學》、《廣告學導論》、《廣告經典案例》、《品牌學》、《新視界廣告與品牌書系》(20種)等;發表於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專業期刊論文120多篇,次獲專業學術獎,系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大學首屆貢獻獎獲得者、政府“跨世紀人才”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廣告、品牌、公共關係。 陳先紅副教授,1967年生,湖北省黃陂市人,1988年起先後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學士、華中理工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管理學博士生,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傳播系副主任,廣告專業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國策劃研究院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品牌傳播研究所副所長,香港金馬家居有限公司、上海耐爾襪業、杭州倍絲特服飾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顧問,湖北衛視“創意無限”欄目點評專家,著有《IT廣告的奧秘》,主編《廣告學》(全國通用教材)、《廣告學導論》、《廣告策劃創意學》,參編《公共關係學》(國家教育部部頒教材)、《公共關係案例》全國通用教材)、編著《CIS教程》等,發表於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和專業期刊論文數十篇,研究方向:廣告策劃、公共關係理論和品牌傳播。
內容提要
品牌傳播學是系統研究品牌傳播規律和技巧的理論,揭示了品牌成長與發展的核心,是品牌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
本書以符號學、傳播學和市場學理論為基礎,全面綜合了國際國內品牌傳播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系統創新;全書從概念界定、理論框架、戰略、元素、手段、媒介、客群、市場周期、全球化、本土化與標準化、網路時代、效果與價值評估等方面順應邏輯層層展開,系統完整,結構嚴謹。
本書既可以作為大學、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品牌研究者的必要參考書和品牌愛好者的學習入門書,更可以成為企事業單位決策人和諮詢、廣告、公關公司從事品牌傳播的指導性書籍。
目錄】
第一章 品牌與品牌傳播學
第一節 品牌
第二節 品牌傳播學
第二章 品牌傳播學的理論架構
第一節 品牌傳播學的基本範疇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 品牌傳播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品牌傳播的發展與研究
第四節 關於品牌傳播的兩種思想
第三章 品牌傳播戰略
第一節 品牌傳播戰略的意義
第二節 品牌傳播戰略基礎
第三節 品牌傳播的戰略取向
第四章 品牌傳播元素
第一節 品牌名稱
第二節 品牌標誌
第三節 品牌標識語
第四節 品牌包裝
第五章 品牌傳播手段
第一節 廣告
第二節 公共關係
第三節 銷售傳播
第四節 人際傳播
第六章 品牌傳播媒介
第一節 媒介的功能與特點
第二節 影響品牌傳播媒體選擇的因素
第三節 品牌傳播媒體的最佳化組合
第七章 客群心理
第一節 客群的情感
第二節 客群的態度
第三節 客群的認知
第八章 品牌市場周期與品牌傳播
第一節 品牌市場周期
第二節 品牌市場周期關係譜
第九章 品牌各市場周期的傳播
第一節 初創品牌的傳播
第二節 成長品牌的傳播
第三節 成熟品牌的傳播
第四節 關於品牌衰退
第十章 品牌傳播的全球化、本土化及標準化
第一節 品牌傳播全球化概述
第二節 品牌全球化傳播中的文化因素
第三節 品牌傳播的標準化和本土化
第十一章 網路時代的品牌傳播
第一節 網際網路對品牌傳播的影響
第二節 網路品牌傳播策略
第十二章 品牌傳播效果與品牌價值評估
第一節 品牌傳播效果評估
第二節 品牌價值評估
主要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 餘明陽教授部分品牌、廣告、公關著作
華南理工出版社出版書籍(五)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二十多年來,我社始終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秉承“服務教育,傳承文明,致力原創,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以品牌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依託,發揮學校學科和廣東地域優勢,堅持以學術精品為立社之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