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元使君舂陵行》

《同元使君舂陵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同元使君舂陵行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序:覽道州元使君結《舂陵行》兼《賊退後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官良吏之目[1]。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少(一作“小”)安可待矣[2]。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3]。感而有詩,增諸捲軸。簡知我者,不必寄元[4]。

遭亂髮盡白,轉衰病相嬰[5]。沈綿盜賊際,狼狽江漢行[6]。嘆時藥力薄,為客羸瘵成[7]。吾人詩家秀,博採世上名[8]。粲粲元道州,前聖畏後生[9]。觀乎舂陵作,欻見俊哲情[10]。復覽賊退篇,結也實國楨[11]。賈誼昔流慟,匡衡常引經[12]。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13]。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14]。致君唐虞際,淳樸憶大庭[15]。何時降璽書,用爾為丹青[16]。獄訟永衰息,豈惟偃甲兵[17]。淒惻念誅求,薄斂近休明[18]。乃知正人意,不苟飛長纓[19]。涼飆振南嶽,之子寵若驚[20]。色沮金印大,興含滄浪清[21]。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22]。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23]。呼兒具紙筆,隱几臨軒楹[24]。作詩呻吟內,墨淡字欹傾[25]。感彼危苦詞,庶幾知者聽[26]。

作品注釋

[1]分憂:為君上分擔責任,共任憂勞。《漢書·循吏傳》中記漢宣帝常說:“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元結身為刺史,即漢代的二千石(太守),故說“當天子分憂之地”。良吏:即循吏。目:條目,題目,標格。古人對士大夫行止,常加品題,以作評價。這裡是讚美元結有漢代循吏風範。

[2]落落:不苟合貌。參錯:加入於其間。邦伯:即州牧,指刺史。這句的意思是倘有耿介如元結者十數人加入於地方官的行列。

[3]比興體制:指繼承《詩經·國風》傳統,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微婉:語出杜預左傳序》:“微而隱,婉而成章”。頓挫:情調抑揚,徐疾有致。

[4]捲軸:書籍。這裡指詩稿。古代書籍、稿件裝軸卷藏,故稱。簡:寄。這兩句是說寫這首詩僅為作者自存或寄知交,不一定寄給元結。

[5]盡:一作“遽”。嬰:同“攖”,觸犯。

[6]沈綿:久病不愈。狼狽:陷於進退兩難之困境。

[7]嘆時句:因憂時心切,所以服藥不見效。羸瘵(zhài):瘦弱的肺癆病。

[8]秀:另一版本作“流”。博採句:廣泛採訪世間名人佳作。

[9]粲粲:鮮明貌,形容人之才華氣宇出眾。後生:語出《論語·子罕》:“後生可畏。”這兩句的意思是,元結的才華出眾,足使前賢望而生畏。

[10]舂陵作:指《舂陵行》。欻(xū)忽:驚奇。俊哲:秀麗明遠。

[11]賊退篇:指《賊退示官吏》。國楨:國家乾材。楨:古時築牆時,兩端所立之木。現用來比喻支撐局面的人材。

[12]賈誼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流慟:流涕痛哭。賈誼憂慮國事,上《陳政事疏》:“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匡衡:西漢經學家,漢元帝時官至太子少傅、丞相。此處以賈誼、匡衡喻元結,說他的詩痛悼國勢、引經議政,與賈誼、匡衡同調。

[13]浩縱橫:正氣洋溢。

[14]兩章:指《賊退示官吏》、《舂陵行》二詩。這兩句讚美元結的詩可與秋月爭光,與華星同輝。

[15]唐虞:唐堯、虞舜。大庭:即大庭氏,傳說中的古帝王,號炎帝。這兩句的意思是,元結的意圖在於致君堯、舜,使民康樂。

[16]璽書:皇帝詔書。丹青:本指繪畫,這裡比喻治理國家的卿相。語出《鹽鐵論》:“公卿者,四海之表儀,神化之丹青也。”

[17]偃甲兵:停止戰爭。

[18]悽惻兩句:指元結痛惜生民被剝割之苦。休明:施政和善。《新唐書·元結傳》:“結以人困甚,不忍加賦。……請免百姓所負租稅及租庸使和市雜物十三萬緡。……結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流亡歸者萬餘。”

[19]長纓:古時系帽子的長彩帶,比喻高官厚爵。這兩句的意思是,元結不肯苟且犧牲人民利益以維持自己的官爵。

[20]涼飈:清風。南嶽:衡山。道州與衡山均在今湖南省境。振南獄:以南嶽的清峻絕俗形容元結的標格。之子:此子,指元結。寵若驚:語出《老子》:“寵辱若驚。”這裡指元結受皇帝寵任而憂勞。

[21]色沮:顏色沮喪。沮:一本作阻。金印大:比喻官高。這句的意思是,官高任重,情色反而沮喪。滄浪清:語出《莊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元結《賊退示官吏》中有:“思欲委符節……窮老江湖邊。”這兩句的意思是,元結常存功成歸隱之心。[22]長卿病:指消渴病,即糖尿病。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曾患有此病。

[23]肺枯:指肺病。公孫城:即白帝城,在夔州東南(今四川奉節縣東之白帝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築城,自號白帝,故稱。[24]隱几:憑几。[25]作詩呻吟內:在病中寫詩,邊呻吟邊命筆。欹傾:歪斜,指書寫不工整。

[26]危苦詞:指元結詩。知者:即詩序中所云“知我者”。

作品賞析

這首詩為杜甫於766年(大曆元年)在夔州所作。元使君即元結,時為道州刺史。《舂陵行》為元結所作詩。標題中的“同”即“和”,指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這首詩是杜甫讀完元結《舂陵行》及《賊退後示官吏作》兩首詩後的感懷之作,全詩對元結為政之道及詩作評價極高,“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這也與杜甫一貫傷時憂世的思想相吻合。所以,雖是應酬之作,但卻不落俗套,首尾都寫詩人自己,正是詩人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磊。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先在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後又因安史之亂而流亡顛沛。759年(乾元二年)棄官西行,定居成都。晚年舉家東遷,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貧病而卒。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詩作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