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Bie Ji Yin Xiang
導演:馬祥生
編劇:馬祥生
製片人:馬淑宏
主演:王黎青
李桂平
類型:劇情
主創介紹
導演:馬祥生
昆明人,回族,現旅居美國。畢業於四川美院,之後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1987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大一設計學院教授和多家4A級廣告公司創作總監及影視導演。"萬寶路"、"萬事發"、"百事可樂"、"飛柔"等影視廣告作品在海外均獲得大獎。"太陽神"、"建行"、"雲南白藥"、"東風汽車"等廣告作品亦獲各種國內獎項,並拍攝過多部優秀的MTV。其繪畫作品及雕塑作品在海內外均有良好的口碑並獲香港政府及法國、美國、阿聯等國家之博物館與私人收藏。
主演:王黎青
漢族、二十四歲,現任良黎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一位充滿青春活力、英俊的年輕人,對表演充滿渴望和熱情。
他身上有一種屬於自己的特徵氣質。身型高大帥氣。有民族血統透射出的那種不等同常人的結構和韻味。同時也兼容著現代年輕人灑脫超俗的特性。並且還能從他身上找到許多韓國人的味道。他的外型確實讓人能感受到一種另類的吸引人的特點和玩味的東西。
他所具有的這些條件和因素恰恰很吻合這部電影的內涵風格與屬性。從而使他在眾多的角色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使其成為《別姬印象》男主角。他深知自己不是學表演專業出身,所以在拍攝前期,為了這部電影的創作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靜下心來針對劇本刻苦學習。並且請來表演方面的權威老師補習上課,傳授技藝,幫助自己提高表演能力。
主演:李桂平
佤族,現工作單位雲南省歌舞劇院民族舞蹈團。
本職工作:舞蹈演員 愛好:影視表演
曾參加拍攝國的影視劇如下:
電影
《生死千里》雲南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
《三七情緣》雲南電影製片廠
《太陽在次升起》雲南電影製片廠
《我想跳舞》珠江電影製片廠
電視劇
《鳳求凰》、 《天下一碗》、《捕狼行動》等。
故事梗慨
一個現代法國青年,帶著他的先輩貝爾納神父於上世紀初在雲南拍下的老照片和一本筆記從中國河口口岸入境,沿著先輩的足跡展開了他的雲南尋秘探源之旅。時光倒流,回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同樣年輕的貝爾納神父,同樣的意氣風發,同樣從河口口岸入境。他帶著一本聖經、一部照相機來到雲南傳教。他自認真理在握,深信(聽歌)自己的信仰才是全世界最真確的信仰;他的價值觀才是全世界最正確的價值觀。他認為自已是奉天主的旨意,特來雲南這個"蠻荒、貧窮,落後但又充滿神秘色彩之地"傳播福音,拯救眾生。
然而因緣際會,貝爾納神父的雲南之旅竟然無意間見證了一段悽美悲壯的愛情故事。彝族青年戰少沖為官府陷害,被逼上山加入匪幫。彝族公主(聽歌)諾珍與之深深相愛,為與心上人長相廝守,她不惜離家出走,跟隨少沖落草為寇。從此二人打家劫舍,劫富濟貧,令法國殖民者頭痛不已,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諾珍難產,少沖冒險劫持火車前往昆明。火車被官兵團團圍住,諾珍死在車上,悲痛欲絕的少沖抱起諾珍走下火車,走向全副武裝的官兵……
這曲愛情絕唱讓貝爾納神父產生了疑惑,他看到這裡少數民族質樸率真、嫉惡如仇的性格,感受到超越種族、宗教之上的偉大人性。法國殖民者在帶來火車、西醫等西方文(blog)明的同時,也帶來了貧窮、歧視和掠奪,貝爾納為他們在雲南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他的心靈在極度震撼中開始了反省: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每一個民族的信仰都值得尊重。
時光再次回到二十一世紀。法國青年滯留在雲南境內一個名為"別姬"的小站內。他恍惚看見少沖已變身一名車站列車員,而諾珍則成了帶孩子的當地普通婦女。在少沖的呵斥聲中,諾珍笑笑走開,不置可否。面對法國青年拿出的、少沖和諾珍當年的定情排扣,他們都顯得無動於衷--這是喝了孟婆湯後的幾世輪迴?還是法國青年異國旅途中的一次精神幻像?在神秘的雲南,這一切,似乎都有可能。
精彩劇照
導演闡述
"海飄" 多年,故鄉風,故鄉雲,始終夢繞魂牽;本人屬於"家鄉寶" , 根深蒂固的遺傳基因使我凡有機會藉口(甚而自製理由),就盼著能一個抖趟 "殺"回雲南"養養"。
我是學美術油畫專業畢業的,不是"拉著皇帝叫姐夫" ,當今數百萬美金一幅畫的張曉剛和"睡上鋪的弟兄"葉永青,當年在川美都屬於同一起跑線。然而人家現在都寫入世界美術史了。八七年,趕"出國熱" ,我卻"自我流放"到香港,後又到美國。期間,為養家餬口,改行拍廣告,可算是開始接觸影視圈。所以,如今同學聚會老被笑:"我等都一把年紀的了,都塵埃落定的了,你還是身份模糊,你到底是乾什麼的?"說得我無言以對,但話又反過來說,我儘管不務正業,愧對培養我一場的四川美院,然而,這一路走來,捫心自問,還是算相當的走運,而且總是遇到些貴人。當做了那么多年的短片,剛夢想著做一個長片時,雲南良黎 房地產(集團)公司的"老爺子" 王自良先生就給了我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回雲南拍了《別姬印象》。去年一整年都在做這部電影,又編又導,雖然歷盡艱辛,但作為半路出家的我,想想也值得,甚至是於心有愧,許多電影學院導演專業畢業的都撈不上的事,竟然被我給撈上了,還想怎的?
《別姬印象》最早是叫《碧雞寨》,因為合拍方是西山區,"碧雞" 是西山區的象徵,投資方要求要將西山區納入劇本。後來,有人提意見,叫"雞" 不好,會讓人朝"黃"方面去想,將來會被人取笑。於是改諧音'別姬" ,因為扣題,劇情講的就是少數民族的"霸王別姬" , 圖個大氣 。後期都做完了,北京圈內專家講,"姬" 不妥,是小老婆。忙翻字典,還算字典上寫著:(1)古代對婦女的美稱。(2)古代稱妾為姬。(3)姓。由此看來,小老婆並不是唯一詞條,可以"別姬"。緊接,有人又苦想了個名字傳過來:《彝情別戀》。這類港台式把中華成語商業化了、自作巧妙的雙關語,比"印象"還煩,至少"印象"正在時尚,是雲南的專利品牌,和故事中的法國(誕生出'印象派' )有點關聯。《別姬印象》已經大量見報;電影局那兒已經木已成舟,所以名字的問題在折騰了一陣後,終告一段落。由此一斑可窺全豹,做一部電影可真不容易,哪像架上畫,畫家一"個體戶"便可以全盤操控。電影關鍵環節太多,演員、拍攝、剪接等等,無論哪一個環節出錯,掉了鏈子,都會影響到整個最終效果,而最終又是要接受觀眾自由評判的。到時,觀眾可不會理會你當時是什麼主客觀、受的是什麼左右傾干擾,也不會買你詭辯什麼"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的賬 ,人們只會罵導演。不過,挨罵也好,炒作的時代,罵可以引起關注,怕的是作品出來不疼不癢,讓人懶得罵就麻煩了。
我"王婆賣瓜",覺得《別姬印象》值得一看的理由主要有三大看點:
一、專家論證,獨具風格:它獨具風格個性,一方面"原生態"追求"土得掉渣";另一方面,藝術表現手法卻又"洋得要命",在上海和北京通過了專家論證,得到了一致好評和肯定。
二、演員陣容,中西合璧:男一號是雲南良黎房地產(集團)公司副總的王黎清。頗具當今審美時尚、清秀俊朗的他,酷似韓星,活脫脫演出了一個被逼上粱山的秀才土匪,想追星的不妨追追他。男二號法國帥哥李能歡,也是位有著好萊塢明星面孔的專業演員,能說五種語言的他,充滿靈氣。演女主角的是雲南省著名瓦族演員李桂平,不單憑著她原生態的美麗,更憑著她對角色的理解與天資,將一段哀婉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其他如本省的老演員胡光漢、應寶林、李樺等"老戲骨"的表演,更是有圈有點,遊刃有餘。從四川涼山選來的彝族小伙,個個英俊硬朗,酷!
三、主創班底,行業精英:攝影是拍過電影《南京大屠殺》、《歡樂英雄》、《陰陽界》等和電視劇《天下糧倉》、《白求恩》等及最近正在拍攝的央視大戲《李小龍傳》,得過柏林獎的楊尉,這一次拍攝《別姬印象》,畫面美不勝收,贏得了眾口稱讚。剪接是剪過《長恨歌》、《紫蝴蝶》等的中國著名的女剪接師陳曉紅,在她的剪刀下,故事充滿了浪漫的節奏與張力。音樂是得過金雞獎的上影廠的青年作曲家蘇雋傑,動用了上海愛樂管弦樂團,其音樂的震憾力與感染力,完全可以和西方大片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