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併購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對社會經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公司併購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理論學者們經過長期努力探索,從各個角度構建了公司併購的理論體系並逐漸完善,同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研究方法。本研究試圖從目前國內外公司併購的現狀和已有的併購動因理論出發,以分析上市公司併購績效、併購績效的影響因素和法律制度建設為研究目的,即研究併購前後公司績效的變化情況、主要是哪些因素對上市公司的併購績效產生影響和各國特別是我國對上市公司併購的法律制度建設的現狀及政策引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在綜合分析已有公司併購績效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公司併購績效評價的差量分析模型,並對我國2004年發生的77筆以買方為上市公司且控制權發生轉移的股權類交易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從整體上看,併購提高了績優公司的業績,但同時降低了績差公司的績效;從短期看,併購活動明顯提高了公司的績效,但從較長的時期來看,只有55.8%的公司因為併購活動績效得到了改善;同時,不同行業的長期併購績效值差異較大,其中批發及零售貿易業的行業績效均值遠高於其他行業。
通過對併購績效影響因素已有理論的分析,結合樣本公司各影響因素指標的可獲得性,從中選出七個影響因素並將其量化,利用多元回歸的方法,建立併購績效影響因素模型,再針對各個因素特徵分別選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從而檢驗各因素對併購績效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七個影響因素對併購績效的擬合優度R2等於0.207,回歸方程線性程度較差,各影響因素總體上對併購績效的解釋能力不強。分別對各個影響因素進行檢驗,我們得出了如下結論:從長期看併購相關性對併購績效有顯著影響,而短期無顯著影響;不同的主並方持股比例對其長短期績效有較大差異,為了取得長期的併購績效,公司應將併購交易的持股比例控制在0.35-0.45為最佳;以有償轉讓方式支付併購價款的併購交易在短期內績效得到提高,而長期績效卻稍有下降,而以無償劃轉方式發生的併購交易其績效表現為先降後升;不同的併購相對規模對併購績效的影響不同,資產規模較大的併購其績效短期內顯著降低,而長期顯著提高;對於關聯交易,雖然短期績效大幅下降,但從長期看績效是上升的;與此相反,對於非關聯交易,短期內併購績效有所上升,長期卻稍有下降;從長期看,併購績效隨國有股權比例的升高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而短期內,隨國有股權比例的升高併購績效逐步降低,國有股權比例在70%以上時短期的績效值最低。
通過對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機制的研究,得出結論:全流通僅僅解決了非流通股票流通的問題,並不是解決我國目前上市公司問題的“良藥”,不是可以獨立發揮作用的“良藥”,全流通自身同樣面臨著自身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對應的政策建議。通過分析跨國公司來華併購對促進我國經濟成長的雙重影響和我國公司海外併購的現狀、趨勢及存在問題,並結合目前我國對公司併購的法律制度建設,分別研究了反壟斷法與公司併購的法律制度建設、規範競爭秩序與完善公司併購的證券監管、公司併購中的稅收問題和稅收政策引導以及中介機構在我國公司併購中的作用。
作者簡介
李志學,1962年6月生,陝西乾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寶雞師範學院物理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6月畢業於天津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11月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財經學院教授。先後參與財政部重點科研項目《石油天然氣會計研究》、國家資源委《油氣儲量價值分級與有償使用制度研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中國管理科學》、《系統工程》、《經濟管理》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地區油田公司財務問題與對策》等專著、教材多部。
目錄
第一章導論1.1國外公司併購的規模和增長態勢
1.2西方國家公司併購的最新動向
1.3我國公司併購的現狀及其特點
第二章公司併購的行為動因及其風險分析
2.1西方國家公司併購的行為動因考察
2.2我國公司併購動因及其與國外的比較
2.3公司併購的風險分析
第三章我國公司併購績效評價方法與影響因素分析
3.1上市公司併購績效的界定
3.2公司併購績效評價方法的已有研究綜述
3.3公司併購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章我國公司併購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4.1我國上市公司併購績效差量分析模型
4.2上市公司併購績效差量分析模型的套用
4.3併購績效差量分析模型套用的結論及啟示
4.4我國上市公司併購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調查分析
5.1公司控股權轉移相關理論概述
5.2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統計調查分析
5.3案例:延中實業公司控制權轉移調查與分析
5.4對我國控制權轉移監管政策的建議
第六章跨國公司來華併購對促進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
6.1跨國併購的含義和範圍的界定
6.2跨國公司來華併購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6.3跨國公司在華併購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第七章跨國公司來華併購行為的一般考察與法律規制
7.1跨國公司來華併購的發展歷程、主要方式及特點
7.2我國規制跨國公司併購的法律制度透視
7.3跨國公司來華併購的產業政策引導
7.4案例:哈薩克斯坦積極調整石油法規,應對不斷變化的跨國併購
第八章我國公司海外併購狀況與問題分析
8.1我國公司對跨國併購的現狀調查
8.2我國公司跨國併購的趨勢分析
8.3我國公司跨國併購活動存在的問題
8.4鼓勵我國公司跨國併購的對策建議
第九章反對壟斷與公司併購的法律制度建設
9.1不同類型的公司併購及其壟斷性
9.2對外資併購進行反壟斷規制的必要性
9.3主要已開發國家對外資併購進行反壟斷規制的實踐
9.4我國《反壟斷法》的出台及對外資併購的規制
第十章公司併購的證券和稅收監管政策分析
10.1我國公司證券法規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的途徑分析
10.2西方已開發國家對公司併購的稅收政策
10.3我國公司併購涉及的主要稅收政策
10.4我國公司併購中的稅收政策引導
第十一章中介機構在我國公司併購中的作用
11.1公司併購中的中介機構
11.2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併購中的作用
附錄1重點法律法規、行政規章以及其他規範性檔案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導論1.2 西方國家公司併購的最新動向
根據ThomsonFinanciaks併購資料庫提供的具體數據以及對併購交易情況的具體闡述,我們可以發現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第五次公司併購浪潮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具體表現為以下的主要特點:
(1)首次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公司併購。歐洲企業出現併購狂潮,開發中國家也加入公司併購浪潮,亞洲併購活動趨於活躍。1998年以前的公司併購浪潮,嚴格地說只能稱為美國公司併購浪潮。因為在以上幾次的併購中,美國之外的歐洲和亞洲等區域基本上都未捲入。自1998年起,特別是1999年以來,公司併購浪潮幾乎席捲了歐、亞各洲。1999年僅歐洲公司併購額就高達近萬億美元,而1997年不足4000億美元。另外,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中國等的併購案也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
目前,歐洲大陸的企業正在向美國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所經歷過的方向發展。1999年初以來,歐洲企業的經理們懷著對企業大帝國的嚮往,正重新樹立起傳統的團隊精神,並把效率和股票價格作為自己追求的新目標。最近,在歐洲企業界爆出的最為轟動的訊息是德國電信和義大利電信的合併。歐洲銀行業的合併同樣成為這一行業的熱門話題。因此,歐洲的投資銀行家們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在歐洲將很難再看到只經營某一國業務的銀行了。以1999年為例,歐洲國民生產總值中20%的價值是通過企業聯盟實現的。歐洲出現公司併購狂潮的真正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全球性的合併浪潮給歐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②歐洲資本市場的膨脹給企業合併提供了足夠的資金;③歐洲優秀企業的管理者們已經在價值創造方面學會了一種新的美利堅方式,即把美國的價值觀念和歐洲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開發中國家企業受到本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和為了迎接來自外國企業的挑戰,也加快了公司併購和資產重組的步伐。1999年以來,遭受金融危機打擊的東南亞幾個國家,尤其在銀行業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中,併購之風日盛。
(2)跨國併購頻繁。國際上許多巨型公司和重要產業都捲入了全球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