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何處覓桃源》,本集所選收的三十七篇文字,則純屬自2004年5月迄今已發表於《美南周刊》之語體散文或散文詩之自選集。在內容上大致全為蟄居海外的感慨之作。為便於讀者朋友參閱,大致分為五個篇組。一至十篇系對人生苦、樂、酸、甜之感慨與了悟。姑名之為“感悟”篇。十一至十六篇系對伴隨人生“生離死別”之“愁”、之“痛”,尤其是對生命“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王羲之語)之無奈有所感慨。
編輯推薦
《何處覓桃源》:雁陣驚寒越南衡,蓬萊春暖喜相逢,年年煙雨迷歸跆,歲歲魂夢寄北風,月征日邁童顏改,物換星移故園傾,迴繞三匝巢何在,居翼海天嘯長空,——謝秀文、楊大榮。大黑漆的棺材,抬著母親出了家門,去到那鳳凰窩,老林,出去常來信,父親這句道別話,不成想卻成了永別遺言戰亂中的車站,十四歲的小小少年,踏上了浪跡天涯並鄉路從今而後,海峽兩岸,望斷愁腸,欲語淚先流……
天鏇地轉一甲子,物異人非萬事休。哪堪歸家是過客,上蒼無語淚空流。
作者簡介
謝秀文,1934年9月出生於山東省嶧縣多義村,台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筆名雁、寒雁、謝斌曾任陸軍官校大學部、文藻語專,樹德科技大學專兼任講師、副教授、教授,陸官大學部文史系主任,三軍官校學術研討會論文評議委員,軍事院校教材編審暨學術研討委員會委員,南區大專院校國文教學研究會、研究委員、召集人等職2000年退休後任陸軍官校榮譽教授著作有《中國文字之創造及演變》、《老子韻》、《春秋三傳考異》、《寒雁集》等專著一。
目錄
序
自序
感悟篇
何處覓桃源
老人的吶喊
如何超越“愚昧”——閱讀“人類正快速接近‘不歸點’”感懷
從老子的“生”“死”看人生
看鬥牛憐淮陰
心歸何處
“心歸何處”續篇
黃口無飽期——向天下偉大的母親致敬
“屁”味沖“天”——“定遠”重現喜登臨,“甲午”英烈何處尋?登北洋水師旗艦
“定遠”號感懷
戰勝“自我——茫茫人海志為帆處處荊棘苦作甜——給孫輩的話
萬古愁篇
“韶華”不為“少年”留
東籬把酒閒話“愁
風沙澎湖懷故人
願“淒風苦雨”化為“玉樹亭亭”——為懷念我女謝馨而作
敬悼先行告別這“偉大時代”的“老”友們
歸故鄉——從今而後歸來更似“遼東鶴”
大千世界篇
一船歡笑情似火、萬載冰山熔為川——破冰之旅
猶聞征騎槍聲厲紅番呼嘯動地來——成功大學早期校友美國大西部之旅
楊柳蔭中訪“詞後”——清泉有幸題“漱玉”,照耀千古“詞後”名
大千世界盡眼底動靜剎那皆永恆——參觀華人攝影學會攝影展感懷
“大千世界盡眼底動靜剎那皆永恆”續篇——參觀2006年僑委會文藝系列攝影展感懷
攝影新境界——五月十八日聽吳越凌先生“攝影技術”演講感懷
歌聲琴韻伴斜陽
千年鄉愁篇
千年“鄉愁”序
親恩——“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故國何須神遊
網兔子
西大湖卷魚
欣見“楊柳”——細細柳絲是牽動國人千古情愫的“弦”
弔古戰場——“古戰場”就在我鄉、我村、我家
丐幫——“叫花子”隊
“年”景
附篇
從一篇“中國通”的中文翻譯看漢字未來的走向
欣聞“漢字‘簡繁共存’將以繁體字為主進行統一”——願“同音借用字”早日“各回原位
從語音變遷看“聲‘韻”在今天舊體詩作中的尷尬地位——為紀念恩師屈萬里(翼鵬)先生而作
從“年”“臘”“祭”等漢字的創製意涵淺談我國傳統“年俗”
人生價值觀之重建
序言
秀文和我是同窗也是好友。我們自員林實驗中學畢業後,他即按喜愛文學的性向,念了成大中文系;我則受歷史老師們的鼓勵,讀了政大邊政系。前年,我拜讀了他學術著作之外的文學著作《寒雁集》,享受了一頓心靈大餐,尚覺餘味未窮之際,去夏又收到他已發表的數十篇散文,並囑我為他這即將出版的散文集寫序。我說,序言要請有名氣的人寫才夠分量,我不具備這個條件,不敢膺命。他卻說他要的是交情不是名氣。我感謝他給我再次的心靈饗宴,也感念他誠懇的知遇之情,只好黽勉以從,惟謂之“序”言仍感不妥,姑稱之為“讀後感”吧。
韓文公認為,職司老師者,應負有傳道、授業、解惑三種任務。個人認為,授業與解惑實為一回事,功能不容分開。因之,三事可歸納為“為學”與“做人”二事。就這方面來說,秀文都是韓文公心目中的好老師。
文摘
她既要照料(最小的只有三歲)六兒女的生活,又要到處謀求學校教席工作(王女士是早期北京師大英語系畢業),以維持大小七口的生計。我們可以想像,以1949年台灣的經濟現實,一個中學教師的微薄待遇,除了一家生活外,還要供六個孩子受教育,他們在物質生活上的艱困程度,凡是走過那段歲月的人,都會有深刻的了解。再者,王女士一面強壓著內心的悲傷,獨撐全家家務,還要出去教書。她每天必然是起早晚睡,沒完沒了的為兒女操勞著。六兒女能不一點一滴的看在眼裡,放在心裡。因此,劫難、艱困,以及母親無怨無悔的犧牲,將這一家凝聚成一個堅實的精神堡壘。六姐弟的“心”志,定然也牢不可破的集中在,要努力、要上進,不然如何對得起母親的目標上。於是,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回到家裡有母親的言教身教和姐弟們相互的砥礪,至於社會上的紛紛擾擾,電視上的殺殺打打,相信他們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古書上有個故事:有一個人,當眾搶金子,被抓到後問他,你怎么敢當著這么多人搶金子?他回答說:“我當時只看到金子,沒看到人。”我們想,當年六姐弟的“心”志,定然也像那位搶金客一樣,意志力完全集中於一個“奮發向上”的目標上,他們是看不到一切社會上的紛紛擾擾的。就算偶有疑問,他們堅強而智慧的母親,也會給他們適切的指引。總之,他們雖然生在20世紀的工業社會裡,但他們的成長環境,與當年的山西小農村,在精神上差異不大。那是由災難、艱困和一位偉大的母親所共同打造的成功之路。正是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值得一看的好書(四)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