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網際網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20世紀的重大科技發明,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誌。網際網路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和信息傳播的變革。中國政府充分認識到網際網路對於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速社會服務信息化進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視並積極促進網際網路的發展與運用。中國政府把發展網際網路作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積極營造有利於網際網路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市場環境;通過完善國家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重點信息網路工程、鼓勵相關科技研發、大力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務市場主體等舉措,不斷推動中國網際網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消費需求。
中國政府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和廣泛套用。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人們的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已經開始並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
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網際網路,關係國家經濟繁榮和發展,關係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關係國家主權、尊嚴和人民根本利益。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全全是中國政府的基本網際網路政策。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依法管理網際網路,致力於營造健康和諧的網際網路環境,構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網際網路。
中國政府將不斷完善網際網路發展與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網際網路發展與管理的內在規律及客觀需要。在實踐中,中國政府十分注重借鑑各國發展與管理網際網路的有益經驗,並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促進世界網際網路的繁榮發展。
發表《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旨在介紹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基本情況,說明中國政府關於網際網路的基本政策以及對相關問題的基本觀點,幫助公眾和國際社會全面了解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與管理的真實狀況。
發展與普及
中國政府和人民以積極的姿態迎接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科研人員和學者就在國外同行的幫助下,積極嘗試利用網際網路。在1992年、1993年國際網際網路年會等場合,中國計算機界的專家學者曾多次提出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要求,並得到國際同行們的理解與支持。1994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期間,中國代表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最終就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達成一致意見。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64K專線開通,實現了與國際網際網路的全功能連線,這標誌著中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中國把發展網際網路作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大機遇。中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網際網路發展,明確網際網路階段性發展重點,推進社會信息化進程。1993年,中國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負責領導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建設。1997年,制定《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將網際網路列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出通過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2002年,頒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信息化專項規劃》,確定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包括推行電子政務、振興軟體產業、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2005年11月,制定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網際網路發展的重點,提出圍繞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推行電子政務;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信息化等。2006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構建下一代網際網路,加快商業化套用。2007年4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網路文化產業,發展網路文化信息裝備製造業。200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戰略。2010年1月,國務院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促進信息和文化產業發展。在中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及明確的政策引導下,中國網際網路逐步走上全面、持續、快速發展之路。
中國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1997年至2009年,全國共完成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萬億元人民幣,建成輻射全國的通信光纜網路,總長度達826.7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線路84萬公里。到2009年底,中國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已達1.36億個,網際網路國際出口頻寬達866,367Gbps,擁有7條登入海纜、20條陸纜,總容量超過1,600Gb。中國99.3%的鄉鎮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網際網路,96.0%的鄉鎮接通了寬頻。2009年1月,中國政府開始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目前3G網路已基本覆蓋全國。移動網際網路正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將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促進了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套用。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到3.84億,比1997年增長了618倍,年均增長3,195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境區域網路站達323萬個,比1997年增長了2,152倍。中國擁有IPv4地址約2.3億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IPv4地址擁有國。中國使用寬頻上網的網民達到3.46億人,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2.33億人。中國網民上網方式已從最初以撥接為主,發展到以寬頻和手機上網為主。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與普及水平居開發中國家前列。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下一代網際網路研發。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研發,實施“新一代高可信網路”等一系列科技重大項目。2001年,中國第一個下一代網際網路地區試驗網(NFCNET)在北京建成。2003年,“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正式啟動,標誌著中國進入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大規模研發和建設階段,現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示範網路,試驗網所用的中小容量IPv6路由器技術、真實IPv6源地址認證技術和下一代網際網路過渡技術等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提出的有關域名國際化、IPv6源地址認證、IPv4-ipv6過渡技術等技術方案,獲得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的認可,成為網際網路國際標準、協定的組成部分。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普及和套用存在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受經濟發展、教育和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中國網際網路呈現東部發展快、西部發展慢,城市普及率高、鄉村普及率低的特點。截至2009年底,東部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0.0%,西部地區為21.5%;城市網民占網民總數的72.2%,農村網民占27.8%。彌合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中國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中國網際網路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展起來的,它順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要求,推進了改革開放的進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網際網路在中國將更加普及,人們對網際網路套用水平的要求將會更高。中國政府將繼續致力於推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努力在未來5年使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率達到45%,使更多人從網際網路受益。
廣泛套用
網際網路推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經濟領域,網際網路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產業邊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務模式和服務經濟加速興起,衍生了新的業態。網際網路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際網路也日益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著深刻影響。
網際網路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包括網際網路在內的信息技術與產業,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過去16年,中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6.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利用網際網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國的工業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水平迅速提高。網際網路發展與運用還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工業諮詢、軟體服務、外包服務等工業服務業蓬勃興起。信息技術在加快自主創新和節能降耗,推動減排治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新型戰略性產業。2008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規模達到6,500億元人民幣,其中網際網路製造業銷售規模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60,占全球網際網路製造業銷售總額的1/10;軟體運營服務市場規模達198.4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了26%。
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大型企業電子商務正在從網上信息發布、採購、銷售等基礎性套用向上下游企業間網上設計、製造、計畫管理等全方位協同方向發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套用意識普遍提高,套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數量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網上零售規模增長迅速,市場逐步規範。據調查,建立了電子商務系統的大型企業已超過50%,通過網際網路尋找供應商的中小企業超過30%,通過網際網路從事行銷推廣的中小企業達24%,中國網路購物用戶已超過1億人。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6萬億元人民幣。電子商務專業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數字認證、電子支付、物流配送等電子商務套用支撐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網際網路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網路遊戲、網路動漫、網路音樂、網路影視等產業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過去5年,中國網路廣告市場始終保持約30%的年均增長速度,2009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多億元人民幣。2009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規模為258億元人民幣,同比2008年增長39.5%,居世界前列。中國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廣播、網路電視等均呈快速發展態勢。持續擴張的網路文化消費催生了一批新型產業,同時直接帶動電信業務收入的增長。截至2010年3月,中國已有各種經營模式的上市網際網路企業30多家,分別在美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上市。網路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優秀民族文化的網路化傳播,實施了一系列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全國線上資料庫總量達到30多萬個,初步構建起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有效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網際網路促進了政府信息公開。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全面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建立政府入口網站4.5萬多個,75箇中央和國家機關、32個省級政府、333個地級市政府和80%以上的縣級政府都建立了電子政務網站,提供便於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類線上服務。中國電子政務建設有效提高了各級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務公開水平。2008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中央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相應制度,針對公眾關注的問題,及時作出解答。各級政府正不斷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包括網際網路在內的各類媒體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向公眾介紹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以及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突發事件等的處置進展。網際網路在滿足公眾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網際網路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工具。據抽樣調查統計,2009年,中國約有2.3億人經常使用搜尋引擎查詢各類信息,約2.4億人經常利用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溝通交流,約4,600萬人利用網際網路學習和接受教育,約3,500萬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證券交易,約1,500萬人通過網際網路求職,約1,400萬人通過網際網路安排旅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際網路獲取信息、豐富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際網路創業,實現自己的理想;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際網路交流溝通,密切相互間的關係。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西南地區旱災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中國網民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傳遞救災信息,發起救助行動,表達同情關愛,充分展示了網際網路不可替代的作用。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中國政府鼓勵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便利人們工作生活的網際網路套用,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的網際網路套用格局,提高網際網路整體發展和套用水平。中國政府將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類、教育類網站發展,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支持發展網路廣播、網路電視等新興媒體,倡導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以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的信息消費需求。
電子商務改變生活
電子商務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的面對面談判、紙上交流和管理及商務活動方式逐步轉變為由計算機遠距離操作完成的活動方式。減少了時間、空間和人為條件上的限制,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將變得更為方便。尤其在獲取傳輸信息、各種服務活動、付款方式等方面也將有根本的變化。
電子商務是指各參與方之間以電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觸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交易。其中各參與方主要指政府、銀行、企業和個人等,電子方式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支付手段、電子訂貨系統、電子郵件、傳真、網路等。採用電子商務交易,交易雙方之間可能是相互陌生的。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利用電子郵件和EDI(電子數據交換)的形式來傳遞,傳統的用來記錄經濟業務的紙質原件已不再存在,都是記錄在計算機系統中的電磁信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次完整的商業貿易過程是比較複雜的,包括了解商情、詢價、報價、傳送訂單、應答訂單、傳送貨物、取貨、支付匯兌等過程,這裡涉及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只有上述所有貿易過程都實現了無紙貿易,使用各種電子工具來完成,才能稱之為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通俗地講,電子商務也就是電子交易,主要指利用網路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網上進行交易,它包括通過Internet買賣產品和提供服務等。這裡的產品可以是實體化的,如汽車、計算機等;也可以是數位化的,如新聞、軟體等,此外,還可以是提供各類服務,如安排旅遊、遠程教育等。
電子商務並不僅僅局限於線上買賣,它影響著商務活動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方面的方式。電子商務以提高貿易夥伴間生產為目標,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資料通過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電子商務的使用使環節中各個廠家更緊密地聯繫,更快地完成交易,在全球範圍內選擇貿易夥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電子商務的每一筆交易,都包含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物流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務的配送和傳輸渠道,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可能仍然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然而有些商品和服務,可以直接以網路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諮詢服務、有價信息等。資金流主要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賬、兌換等過程。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後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中介信譽等。
電子商務的特徵
(一)電子商務提高企業資本周轉率
由於高科技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路的廣泛套用,電子商務以其快捷、準確、方便的優點,可以在交易後最短的時間裡,將資金到賬,而減少企業在途資金。
(二)使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成本降低
電子商務的套用,必將帶來產品的生產、銷售成本大幅度降低。電子商務減少了很多購買和銷售的中間環節,節約了成本,將會提高企業的效率。
(三)商家的隱蔽性
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通過網際網路了解對方的情況,並通過數據的傳送來完成交易。而交易的雙方僅僅在通過滑鼠的點擊完成交易,而自己完全不清楚對方的真實情況。
電子商務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無紙化交易將會對企業,會計理論和實務等方面帶來很大的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企業組織的結構改變
電子商務使企業經濟活動的中間層減少,經濟主體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加快,使信息傳遞效率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另外,隨著網路辦公與電腦會議的普及,公司的組織結構帶來更大的變化。而這種虛擬組織結構具有流動性,使其更能適應資訊時代的瞬息萬變。
2.企業運作方式的改變
電子商務以數位化網路設備替代了紙上辦公,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的企業運作格局,實現了以物流為依據、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運作方式。在這種新型運作方式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企業供銷鏈的有效建立,進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這就需要企業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最佳化,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從而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3.企業行銷管理的改變網路將代替以往的批零方式,經濟主體將直接從網路上採購,廣告宣傳因為傳播媒體改變而改變。企業對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定位,必將更加依賴於上網者的資料以及對網路的充分利用。4.企業結算方式的改變交易中的經濟主體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系統實現付款,進行資金結算、轉賬、信貸等活動。目前採用網路信用傳輸的安全保障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全面解決,但是由電子貨幣而引發的結算革命是不可阻擋的。企業應該順應這種趨勢,做好改變傳統結算方式的準備。
電子商務對會計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電子商務的引入,為各種會計計量的運用、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會計計量方法帶來影響;電子商務系統的建立為面向全方位信息需求的實時會計報表創造了條件,對會計報錶帶來影響;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處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了,這使企業財務決策模式由分散化轉向集中化成為可能,電子商務的安全交易問題使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增大,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影響;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會計基本假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表現為對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總之,很多企業紛紛加大智力、技術和財力的投入,積極探索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行銷方式。在世界趨勢的推動下,電子商務將對對產業和貿易環境帶來的巨大變化,發展電子商務將極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基本原則與實踐
中國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網際網路,努力完善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際網路管理體系。中國管理網際網路的基本目標是,促進網際網路的普遍、無障礙接入和持續健康發展,依法保障公民網上言論自由,規範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秩序,推動網際網路積極有效套用,創造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公民權益,保障網路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
中國依法管理網際網路。1994年以來,中國頒布了一系列與網際網路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適用於網際網路管理。中國堅持審慎立法、科學立法,為網際網路發展預留空間。相關法律法規涉及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管理、信息傳播規範、信息安全保障等主要方面,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政府管理部門及網際網路用戶等行為主體的責任與義務作出了規定。法律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同時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政府在網際網路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法定職責,依法維護公民權益、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國家通信管理部門負責網際網路行業管理,包括對中國境內網際網路域名、IP位址等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管理。依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對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國家新聞、出版、教育、衛生等部門依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公安機關等國家執法部門負責網際網路安全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打擊各類網路違法犯罪活動。
積極倡導行業自律和公眾監督。2001年5月,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成立,這是全國性網際網路行業組織,其宗旨是服務於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網民和政府的決策。該協會先後制定並發布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自律公約》、《網際網路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範》、《抵制惡意軟體自律公約》、《部落格服務自律公約》、《反網路病毒自律公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著作權自律宣言》等一系列自律規範,促進了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為治理垃圾郵件作出了不懈努力,使中國的垃圾郵件占全球垃圾郵件的比例從2002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4.1%。為加強公眾對網際網路服務的監督,2004年以來,中國先後成立了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12390掃黃打非新聞出版著作權聯合舉報中心等公眾舉報受理機構,並於2010年1月發布了《舉報網際網路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獎勵辦法》。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支持網際網路行業組織的工作,為行業組織發揮作用提供服務,並依法保障公眾舉報網上違法信息和行為的正當權利。
主張合理運用技術手段遏制網際網路上違法信息傳播。根據網際網路的特性,從有效管理網際網路的實際需要出發,中國政府主張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參照國際通行做法,發揮技術手段的防範作用,遏制違法信息對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嚴禁傳播含有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煽動民族仇恨、破壞民族團結、宣揚邪教以及淫穢色情、暴力、恐怖及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內容的信息。根據這些法律法規,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等應建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技術措施,阻止各類違法信息的傳播。
主張加強網際網路法制和道德教育。全社會的法制和道德素養關係互聯網環境建設。中國政府支持開展網際網路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鼓勵各類媒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積極推動把網際網路法制和道德教育納入中國小日常教學內容。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組織、婦女組織等在提高全民網路素養中的作用,鼓勵相關組織開展有利於普及網際網路知識和正確使用網際網路的公益活動。
確保未成年人上網安全。未成年人已成為中國網民的最大群體,截至2009年底,中國3.84億網民中,未成年人約占1/3,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網路淫穢色情等違法和有害信息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依法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始終把保護未成年人放在維護網際網路信息安全的優先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有利於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的網路工具,鼓勵提供適合未成年人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環境。中國政府將積極推進“母親教育計畫”,幫助家長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際網路。
積極保護數字智慧財產權。2000年以來,中國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了《網際網路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以及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的相關司法解釋,為保護數字智慧財產權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國家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網際網路侵權盜版行為。針對反覆侵權、群體性侵權以及大規模假冒、盜版等行為,政府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管理行動。中國將繼續探索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努力實現保障公共利益和促進創新之間的平衡。
依法保護公民網上隱私。保護網際網路上的個人隱私關係到人們對網際網路的安全感和信心。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健全相關立法和網際網路企業服務規範,不斷完善公民網上個人隱私保護體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規定,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郵件或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依據網際網路行業自律規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有責任保護用戶隱私,在提供服務時應公布相關隱私保護承諾,提供侵害隱私舉報受理渠道,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個人隱私。
中國政府積極探索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網際網路的途徑和方法,已初步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網際網路管理模式。網際網路管理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國政府將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網際網路管理。
維護網際網路安全
維護網際網路安全是網際網路健康發展和有效運用的前提。當前,網際網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各國普遍關切的問題,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有效維護網際網路安全是中國網際網路管理的重要範疇,是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國政府認為,網際網路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網際網路屬於中國主權管轄範圍,中國的網際網路主權應受到尊重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享有使用網際網路權利和自由的同時,應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網際網路安全。
依法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為維護網際網路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作出了相關規定,以促進中國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六條規定,“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維護網際網路信息的安全流動。網際網路信息的自由流動與安全流動是相互依存的整體,應在保障網際網路信息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實現網際網路信息的自由流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維護網際網路信息的安全流動,積極引導人們依法辦網、文明上網、正確用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網際網路等電信網路製作、複製、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上述法律法規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網際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依據,所有中國公民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必須遵守。
依法打擊網路犯罪。近年來,中國的網路犯罪呈上升趨勢,各種傳統犯罪與網路犯罪結合的趨勢日益明顯,網路詐欺、網路盜竊等侵害他人財產的犯罪增長迅速,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入侵和攻擊計算機與網路的犯罪日趨增多,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淫穢色情及從事賭博等犯罪活動仍然突出。據統計,1998年公安機關辦理各類網路犯罪案件142起,2007年增長到2.9萬起,2008年為3.5萬起,2009年為4.8萬起。為有效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活動,中國法律規定,對利用網際網路和針對網際網路的犯罪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予以行政處罰。
反對任何形式的網路黑客攻擊行為。中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黑客攻擊、網路病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嚴重威脅。中國是世界上黑客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被境外控制的計算機IP位址達100多萬個;被黑客篡改的網站達4.2萬個;被“飛客”蠕蟲網路病毒感染的計算機每月達1,800萬台,約占全球感染主機數量的30%。中國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網路黑客行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明確規定,對“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遭受損害”等破壞網路安全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二百八十六條對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對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式、工具等違法行為的刑事處罰作出了具體規定。
各國國情和文化傳統不同,對網際網路安全的關切也有差異,應充分尊重各國對網際網路安全的不同關切,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促發展,共同維護國際網際網路安全。
國際交流與合作
各國網際網路彼此相聯,同時又分屬不同主權範圍,這決定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必要性。中國主張,各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承擔維護全球網際網路安全的責任,促進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分享網際網路發展的機遇和成果。
中國政府始終支持並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派代表參加了歷屆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及與網際網路相關的其他重要國際或區域性會議。中國高度重視在維護網際網路安全方面的區域合作,2009年分別與東協和上合組織成員國簽訂了《中國-東協電信監管理事會關於網路安全問題的合作框架》和《上合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定》。在打擊網路犯罪領域,中國公安機關參加了國際刑警組織亞洲及南太平洋地區信息技術犯罪工作組(The Interpol Asia-South Pacific Working Party on IT Crime)、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JLG)等國際合作,並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香港等國家或地區舉行雙邊或多邊會談,就打擊網路犯罪進行磋商。2006年以來,中國公安機關共辦理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網路犯罪的協查函件500餘件,涉及黑客攻擊、兒童色情、網路詐欺等多種案件類型。中國積極推動建立網際網路領域的雙邊對話交流機制,2007年以來先後與美國、英國舉辦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和“中英網際網路圓桌會議”。為學習借鑑其他國家網際網路發展與管理的有益經驗,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組織數十個代表團,訪問了亞洲、歐洲、北美、南美、非洲等40多個國家,將相關國家的成功經驗套用到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與管理的實踐之中。
中國主張發揮聯合國在國際網際網路管理中的作用。中國支持建立一個在聯合國框架下的、全球範圍內經過民主程式產生的、權威的、公正的網際網路國際管理機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關係到網際網路的發展與安全。中國認為,各國都有參與國際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管理的平等權利,應在現有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邊的、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分配體系,合理分配網際網路基礎資源,促進全球網際網路均衡發展。
各國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各國政府可建立雙邊交流機制,就網際網路政策、網際網路立法、網際網路安全等問題交流觀點、經驗和做法,平等協商解決分歧。各國政府應支持網際網路行業組織開展國際交流活動,鼓勵網際網路行業組織通過交流增進共識,共同解決網際網路業界面臨的問題。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科學和倫理問題,應鼓勵各國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面對日益突出的跨國網路犯罪問題,各國執法機構應加強共同防止和打擊網路犯罪的偵查協作,建立多邊或雙邊的合作機制。
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機遇。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始終依法開放中國網際網路市場,歡迎各國企業依據《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進入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分享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機遇。中國恪守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應履行的普遍性義務和具體承諾義務,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在華合法權益,並積極為在華外資企業依法開展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經營業務提供良好的服務。
網路者需要良性互信和互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6月8日發表《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指出,中國網民人數達到4.04億,網站323萬個,2.2億個部落格用戶,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未來5年中國民眾使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5%。白皮書表示,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部落格等渠道發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
單從這組數字來看,中國網際網路近年來發展的步幅的確很大。中國網民人數達國人總數的三成,這三成網民中有近半網民未閒著,積極開博說事、互傳聲音。誠如白皮書所云: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網際網路,關係國家經濟繁榮和發展,關係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關係國家主權、尊嚴和人民根本利益。網際網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和信息傳播的變革。使地球成為村莊,使地球人的間距拉近,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息變得快捷、真實而透明。
但這僅是從數量上統計的我國網際網路建設與發展狀況的正面形象,如果再從質量上考量後便會覺得,雖然成效不錯,但問題不少。要使人類的這一偉大的智慧晶體為我們發揮更大的智力作用,該有的肯定和鼓勵雖有必要,但較之於提高質量,及時發現我國網際網路監管領域存在的問題並予以解決來說,顯得要次要一些。在我國的一些地方相關部門,在對待網際網路的監管意識與手法上,往往是扶推在後,監管在前。
所謂的建設和利用好網際網路,往往是只是嘴巴上的舌動蓮花,未落實到行動上;所謂的管理,說白了就是動用權力與信息資源對原本脆弱的網路輿論環境,給予程度不輕的打壓和約束;所謂的發展網際網路關係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實際上成了維護少數人怕醜行被網路曝光而拚命加磚砌就防火牆的灰色利益。這方面不缺實例,當網民搭就人肉搜尋的長城之時,周久耕式的貪行便成了玻璃磚。此時,有欣慰與成就感的是網民,而感恐懼的是那些曾有醜行的官員。
其實,在網路時代,信息化社會已以無可阻擋的腳步邁向我們,每一個地球人之間其實已沒有任何空間距離,且每一個網民身上發出的信息都有體溫,他們顯得那么真實而生動。網民之間,是由一根無形的網線相互串聯。特別是在對待網路突發的負面信息方面,每個網民都是記者,他們在真實記錄著地球一端的所見所聞的真實信息。這些信息樸實而個性地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生態狀況。而監管網路者,需要的是一種良性的互信和互動,以及互為監督,需要的是信息亮化和快捷傳遞。
即便網民發布信息有細枝末節上的失真,也並不妨礙公眾互信,因為數億網民所織就的這個大網,其可貴與可敬之處便是其天然的本真與快捷。公民社會越開放和透明,在民眾中關於自己所見所感的各種互遞與互論,越趨於理性與陽光,關於事件的各種傳說,也更接近大眾媒介發表的信息。然而,若社會和公民得到的有關信息不及時、不明確,甚至被一些機構有意打壓與設障,那網路便成了“傳言四起”的溫床。
成就
國務院新聞辦在京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向世人展示16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輝煌成就。
《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除了前言和結束語之外,從推進網際網路發展與普及、促進網際網路廣泛套用、保障公民網際網路言論自由、管理網際網路的基本原則與實踐、維護網際網路安全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六個方面,全面介紹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巨大成就。
《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指出,網際網路是20世紀的重大科技發明,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誌。網際網路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和信息傳播的變革。中國政府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和廣泛套用。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人們的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已經開始並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而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網際網路,關係國家經濟繁榮和發展,關係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關係國家主權、尊嚴和人民根本利益。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全全是中國政府的基本網際網路政策。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依法管理網際網路,致力於營造健康和諧的網際網路環境,構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網際網路。
評論指出,《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的發布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對世界了解中國網際網路的規範有序的健康發展狀況、推進未來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將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中國網際網路主權應受尊重和維護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當前,網際網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各國普遍關切的問題,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中國政府認為,網際網路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網際網路屬於中國主權管轄範圍,中國的網際網路主權應受到尊重和維護。白皮書第五部分中指出,維護網際網路安全是網際網路健康發展和有效運用的前提。當前,網際網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各國普遍關切的問題,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有效維護網際網路安全是中國網際網路管理的重要範疇,是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國政府認為,網際網路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網際網路屬於中國主權管轄範圍,中國的網際網路主權應受到尊重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享有使用網際網路權利和自由的同時,應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網際網路安全。
白皮書指出,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網路黑客攻擊行為。中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黑客攻擊、網路病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嚴重威脅。中國是世界上黑客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被境外控制的計算機IP位址達100多萬個;被黑客篡改的網站達4.2萬個;被“飛客”蠕蟲網路病毒感染的計算機每月達1,800萬台,約占全球感染主機數量的30%。中國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網路黑客行為。
白皮書呼籲,各國國情和文化傳統不同,對網際網路安全的關切也有差異,應充分尊重各國對網際網路安全的不同關切,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促發展,共同維護國際網際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