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禮儀》
從普及的層次上來說,這套叢書是通過文化糾錯來提升文化形象。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我們每個人都有文化形象的問題。而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有損個人文化形象的口誤、筆誤,除了公眾人物會被媒體曝光進而吸取教訓外,很多人可能沒有自我糾正的機會。這套叢書的推出,正是因應現實的需要和改善與提高大眾文化形象而產生的。
基本信息
- 名稱:《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禮儀》
- 作者:於興興,郝愛娟 著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文明禮儀
- 價格:18.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06816403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到西方旅遊的越來越多,文化個性異彩紛呈;了解西方禮儀,使你舉止得體、優雅;理解西方禮儀,使你獲得文化啟迪。說稱呼:直呼其名不禮貌?數年前,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上海,在參觀一個社區時,一群幼稚園的孩子們有組織地用英文高聲歡呼“熱烈歡迎柯林頓爺爺”。柯林頓微笑示謝,但多少有一點兒遲疑。就在此刻,一個三歲的男孩卻直呼“柯林頓、柯林頓”。備感親切的柯林頓抱起了這個孩子……國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感到十分詫異,那個三歲的男孩竟敢直呼貴為總統的柯林頓的名字,按照中國的禮儀,這顯然是大不敬的行為。因為在中國人看來,長幼有序,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同輩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與外國朋友交往,我們怎樣稱呼更好?說致謝:頻繁致謝太見外?如果說朋友、同事之間幫個忙說聲“謝謝”,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為什麼最示密的愛人之間也這么見外呢?在中國,人們更經常看到的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即使是在接受比較大的幫助時,中國人遵循的原則也常常是“大恩不言謝”。尤其在父母子女間、夫妻間、兄弟姐妹間以及親朋好友之間,更少說客氣話。如果在家裡以及親朋好友之間不斷地道謝,中國人聽起來會很怪,反而覺得相互之間有了距離,有點見外,甚至關係開始疏遠。然而說“謝謝”卻是西方人最常見的禮儀習慣。
內容簡介
從教育層次來說,這套叢書是對仍然活在我們身邊的傳統通識進行一次普及與推廣。這是對不恰當地否認和摒棄傳統文化從現實角度進行的一次反動,是對仍然活著的文化進行梳理。而其更深層次的隱喻是,我們要強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為對於不了解或不懂的文化的無知而口無遮攔其實際是一種虛偽,一種作秀。我們時代的浮躁正在於我們很多人不好學習而好表現。所以強調學習的精神,對於當下的國人尤其重要。同時,對本國傳統文化通識的學習,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最起碼的文化標識。所以當有人把國外著作中提到的孟子翻譯成“孟修斯”的時候,我們雖覺可笑,更覺可悲。對於文化糾錯和提升文化形象來說,這套叢書中是一個開端。到西方旅遊的越來越多,文化個性異彩紛呈;了解西方禮儀,使你舉止得體、優雅;理解西方禮儀,使你獲得文化啟迪。
目錄
一、言語的背後是涵養,更有觀念說稱呼:直呼其名不禮貌嗎說招呼:外國人打招呼明知故問為哪般說致謝:頻繁致謝太見外嗎說告別:送到門口就分手不受歡迎真納悶說介紹:介紹別人用名字還是用頭銜說謙辭:謙虛是必要還是不誠實說敬稱和謙稱:使用謙稱不當會使機遇擦肩而過說閒聊:閒聊中哪些不能問說讚美和反應:讚美的作用在哪裡說脫帽禮:帽子要不要摘下來二、交往的舉止是禮貌,更是禮俗說送禮:送小刀給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會生氣說拜訪:不同國家見面禮儀也不同說隱私:外國人重視隱私說親情:中國人重親情還是外國人冷漠說姓名:外國人的名字是名在前還是姓在前說約會:約會還要預定說赴宴:赴宴不是小事情說做客:做客的時候是否可以抽菸說握手:什麼時候該握手對女性的態度:對女性尊敬該怎樣做談尊老愛幼:不給老人讓座就不尊重老人嗎對待法律的態度:情大還是法大說歡樂:東西方歡樂文化有差異電話用語:打電話要怎樣說話目光接觸:盯著對方看不禮貌說微笑:對別人微笑不都是受歡迎戲院和音樂廳禮儀:在戲院里應該怎么做注意形象:形象也是對別人尊重說收禮:收到禮物要不要馬上打開等級觀念:西方並不注重等級觀念說著裝:穿著也是一種禮儀三、無聲的語言,豐富的蘊味說表情:目光的交流是最重要的說手勢:點頭是否都表示“是”說姿態: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接觸:人需要觸摸嗎說距離:同性手拉手就是同性戀嗎四、餐桌上的文化品味座次: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何時開始用餐中西方用餐禮儀的差異中西方喝酒的不同方法祝酒有技巧吃西餐時不必喝酒中西方酒與菜的搭配也不同為別人夾菜很噁心西方宴會中忌喧譁參加宴會時應該怎樣打扮自己怎樣使用餐巾中西喝湯的方法有差異宴會禮儀知多少不同國家菜式有講究外國人飲食氣氛有講究中西食物搭配觀不同中西方飲食文化反差大中西餐具面面觀中西上菜次序之不同外國人停餐方式也有講究外國人“吃什麼”、“喝什麼”有講究中西飲食方式有差異應怎樣拒絕邀請西方人的小費禮儀宴會上的水果“牢丸”“扁食”皆為餃子中西茶道有別外國人喝咖啡有講究中西請客付賬有差異進餐速度太快不利於身體健康五、愛的天堂,到達的路徑不一中西婚慶儀式差異服裝:婚紗並非都是白色中外婚俗習慣有差異中西婚禮氣氛有差異外國人也鬧洞房穿什麼衣服參加婚禮新娘的花束有講究並非所有的西方婚禮都鋪張蜜月來源於西方戒指來源於東方中西婚宴差異大中美婚俗的差異六、靈魂歸處,表達的都是祝福喪葬儀式中的異與同中西葬禮中服裝的差別中西方不同的喪葬傳統西方喪禮中也有“迷信”七、商務細節中的文化個性早到5分鐘才是守時中西談判中的差異商業場合中的服飾八、生活觀念,歸源文化深處說顏色紅色是否代表吉祥 白色是否代表不吉 黑色是否代表神秘 黃色是否代表富貴 綠色是否代表邪惡 藍色是否代表憂鬱 粉紅色是否代表女性說教育 教師的作用有多大 學生作業差別有多少 中西親職教育不同中西消費觀念差異中西對待寵物不同蟬噪林欲靜數字吉凶認識不同
精彩書摘
一、言語的背後是涵養,更有觀念說稱呼:直呼其名不禮貌嗎數年前,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上海,在參觀一個社區時,一群幼稚園的孩子們有組織地用英文高聲歡呼“熱烈歡迎柯林頓爺爺”。柯林頓微笑示謝,但多少有一點兒遲疑。就在此刻,一個三歲的男孩卻直呼“柯林頓,柯林頓”。備感親切的柯林頓抱起了這個孩子……國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感到十分詫異,那個三歲的男孩竟敢直呼貴為總統的柯林頓的名字,按照中國的禮儀,這顯然是大不敬的行為。因為在中國人看來,長幼有序,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同輩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中國人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者鄰居,往往用“二哥”、“四姐”、“趙叔”、“李大爺”等,以顯示對話雙方的親密關係。要是直呼爺爺、奶奶、姥姥、爸爸、媽媽、老師的名字,肯定會被認為你不懂禮貌,分不清上下長幼尊卑了。但奇怪的是,電視鏡頭告訴我們,柯林頓更喜歡的不是那些尊敬地稱呼其為柯林頓爺爺的小朋友,而是那個“不禮貌”的小男孩。實際上,柯林頓的態度恰恰反映了西方人在稱呼上的禮儀習俗。與在稱呼上過於講究的中國人相比,西方在稱謂上顯然更加隨意,更加“不拘禮節”。他們所習慣的是對等式的稱呼,常常用名字稱呼別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Summers,MrsItoward,MissJones等)。這種做法在美國人中尤為普遍,甚至初次見面就用名字稱呼。不僅年齡相近的同輩人之間這樣稱呼,年齡懸殊的人之間也這樣稱呼,其中並沒有不尊重對方的意思。家庭成員之間,只要彼此尊重,孩子對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互稱姓名或暱稱。如可以聽到孩子叫年長的人Joe,Ben,Helen等,對於中國“姨公(婆)”、“堂(表)兄弟(姐妹)、”“嫂子”、“弟妹”、“小舅子”、“侄”、“外甥”“二哥”、“三姐”、“四嬸”、“周大伯”、“師傅”、“警察叔叔”等這些漢語的稱呼西方人也往往傾向於用名字相稱。老外尤其不喜歡別人用grand-(爺爺奶奶)之類的稱呼,因為這樣的稱呼表明自己老了,上了年紀,而西方人最忌諱的就是“老”。一位德國老太太,就曾抱怨說:“我愛北京,但不喜歡被稱為奶奶。”社會地位不同的人也是這樣的。例如,許多大學生叫老師的名字。老師們對這種做法並不反感,並沒有唐突或不禮貌的感覺,也不認為學生不尊重自己或過於隨便;他們反而認為學生能這樣做,正好說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說招呼:外國人打招呼明知故問為哪般電影《北京人在紐約》中有這樣一幕:有一天,剛到美國不久的北京音樂家王起明遇到了一位美國朋友,兩人熱情地寒暄起來:“你好,王起明,近來還好嗎?”“還不錯,謝謝。你呢?”“很好。今天天氣很好!”“是的,可惜我得上班去。”……第二天,王起明再次遇到了這位美國朋友,他的招呼開場白又是“今天天氣真不錯啊!”這下王起明納悶了,為什麼美國人見面打招呼總是從談論天氣開始,難道就不能換個話題開始嗎?在中國,人們見面最習慣的招呼就是:您吃過了嗎?您上哪去?你今天氣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見,你又長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顯然,儘管兩人是朋友,王起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誤解了美國朋友的招呼禮節。英美人見面時如果是上午則說:Goodmoming.下午則說:Goodafternoon,在傍晚就說:Goodevening.如果與熟人打招呼則說:Howareyou?或Howslife?如果是與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則說:Hello,或Hi。如果用我們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常說的“Haveyoueaten?”去問候英美人,就會引起對方的誤解,因為“Haveyoueaten?”在英語裡不是打招呼用語,而是“aninvitation”即“邀請對方去吃飯”。如果見到英美人時說:“Whereareyougoing?”他們會很不高興。因為“Whereareyougoing?”對英美人來說則是“aninterventionofprirate”,“干涉別人的私事。”在英語文化中,年齡、地址、工作單位、收人、婚姻、家庭情況、信仰等話題屬個人隱私範疇,忌諱別人問及。談論天氣顯然不存在干涉他人隱私這一問題,因此,英美人寒暄最頻繁的話題是天氣的狀況或預測。如“Itsraininghard,isntit?”“Itsfine,isntit?”“Yourdressissonice!”等等。說致謝:頻繁致謝太見外嗎初到西方國家的中國人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可能就是“謝謝!”:當妻子為丈夫倒一杯水,丈夫會說:謝謝!同樣,當丈夫給妻子搬好椅子,請她就座,妻子會說:謝謝!當朋友給對方掛電話,談話結束時,對方會說:謝謝!在餐館裡,離開時客人對老闆說:謝謝!老闆同樣會對客人說:謝謝!你付了賬,收款員會對你說:謝謝!聽到對方對自己的讚美或恭維,你要說:謝謝!接收到別人送的禮品,一般是當面打開稱讚一番,並欣然向對方說:謝謝!別人應邀參加了你的宴請,你要說:謝謝!如果說朋友、同事之間幫個忙說聲謝謝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為什麼最親密的愛人之間也這么見外呢?在中國,人們更經常看到的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即使是在接受比較大的幫助時,中國人遵循的原則也常常是“大恩不言謝”!尤其在父母子女間,夫妻間,兄弟姐妹間,以及親朋好友之間,更少說客氣話“謝謝!”。如果在家裡以及親朋好友之間不斷地道謝,中國人聽起來會很怪,反而覺得相互之間有了距離,有點見外,甚至是關係開始疏遠的徵兆。然而“說謝謝”卻是西方人最常見的禮儀習慣。在以個體主義為導向的西方文化里,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從經濟上的資助等大事到準備一桌美餐,送上一瓶飲料,借塊橡皮擦,問個路,傳個話,找錢,叫人來接電話,總之,只要接受哪怕是舉手之勞的一丁點的幫助都會說“謝謝”。“Thankyou.”在西方文化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禮貌用語之一,這兩個字可以說一天到晚都掛在他們的嘴邊,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甚至夫妻之間等關係密切的成員之間也不例外。在西方人看來,不說這些客氣話就有些失禮,對別人不夠尊重。因此,如果你到了國外,不妨學著對幫過你的任何人說聲“謝謝!”說告別:送到門口就分手不受歡迎真納悶一位中國人在一位美國朋友家做客,吃完晚飯後告辭,主人在門口就與客人說“拜拜”了,這位中國客人好生納悶,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或說錯了什麼,不受歡迎呢?眾所周知,在中國,客人告辭時,在說Good-bye或“再見”之前,“手續”繁雜。中國人送客人時,主人常對客人說:“慢走!”“路上小心點!”“再見,走好啊!”,如果主人希望表現得更殷勤一些,會陪同客人從樓上走到樓下,甚至把客人送到街盡頭,或車站,看著客人上了車,車開走了,主人才轉身回去。如果是在和病人告別時,中國人更是體貼備至,常說“多喝點開水”、“多穿點衣服”、“早點休息”之類的話,表示對病人的關懷。然而,這些禮儀在西方未必受歡迎。因為相對於中國人在告別時的複雜程式,西方人要簡潔得多。他們在告別時,往往簡單一句“拜拜”,“ByeBye!”“Seeyoulater!”“Seeyounexttime!”“goodnight!”中國人在告別時的熱情,英美人會視為“繁瑣”。西方人在告別時的簡潔原則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間就是金錢”,在他們看來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因為如果你對一個病人說“多喝水”之類的話,那與指手畫腳沒什麼區別。相反,他們一般會說“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復”等等。同樣,當一位美國人在你告別時說:“我會和你保持聯繫”時,千萬別太當真。否則你等了一年多也未見隻言片語,便會抱怨他不講信用。當他說“我會和你保持聯繫”這句話時,我們必須明白那僅僅是一種告別語,相當於“再見”,說話人並無他意,更沒有作任何許諾。說介紹:介紹別人用名字還是用頭銜在中國,人們很喜歡被稱為某某經理,某某總裁,因為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是這在西方,人們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的,正式的頭銜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士。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來稱呼別人。在社交場合中,如何稱呼他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稱呼不妥當則很容易讓他人馬上產生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對於自己已經認識的人多以Mr.Ms.或Mrs.等加在姓氏之前稱呼,如Mr.Chang,Ms.Tsing,Mrs.Huang等,千萬不可以用名代姓。例如:稱呼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人們一定稱其為華盛頓總統、華盛頓先生,因為這是他的姓。如果稱他為喬治先生,保證會震驚全場,因為在美國只有以前的黑奴才會如此稱呼主人,這一點我們常常弄不清楚,所以也讓別人特別驚訝乃至氣憤。當然有時也有例外,例如:對於重要人物最好加上他的頭銜,如校長、大使、參議員、教授……,以示尊重,當然也如前述是以頭銜之後加上其人之全名或姓氏稱呼,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也別接上名字。一般而言有二種人在名片上和頭銜上是終身適用的,這三種人是:大使、博士以及公侯伯爵。在稱呼他們時一定要加頭銜,否則表示十分不敬,甚至視為羞辱,務必謹慎小心。對於不認識之人可以用Mr、Madam稱呼他們,我們國家有不少一見外國人就稱為“Sir”,這是不對的。只有對看起來明顯十分年長者或是雖不知其姓名但顯然是十分重要的人士方才適用之,當然面對正在執行公務的官員、警員等也可以“Sir”稱呼以表尊敬。而對於女士則一律以Madam稱呼之,不論她是否已婚。對於年輕人可以稱之為Youngman,年輕女孩則稱為YoungLady,小孩子可以暱稱為Kid(s),較禮貌地稱之為YoungMaster。在此Master並非主人之意,有點類似漢語中的的“小王子”之類的稱呼。在國際交往場合,如想結識朋友,是有一定規矩的,一般應由第三者介紹。如當時不具備這種條件而你又確實想結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介紹完後不可先伸手,也不可以問對方的名字。對方若不作自我介紹,你可道聲謝離開,這在西方並不算失禮。在互相介紹時,套用句型“Thisisx,andthisisx。”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士給女士,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老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如果是同性之間,介紹完畢後應先伸手相握,可以說“很高興認識你”(Nicetomeetyou!),沒有必要說“久仰”或“希望以後常聯繫”之類的話,在有些國家會將“常聯繫”理解為有事要相求於你,這樣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說謙辭:謙虛是必要還是不誠實中西方由於文化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其中最容易引起誤會和笑話的是謙辭的使用。在社交場合中,中國人喜歡使用謙辭,以表示謙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韜光養晦”,而西方人講究“實事求是”,把別人的讚美當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事,大大方方的接受。於是當西方人遇到中國人時,就容易引起誤會了。記得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一位外國元首來中國訪問時,中國一位官員攜夫人一起去迎接。見面後,外國元首表示禮貌說:“您的夫人真美麗!”當翻譯官翻譯給中國官員時,這位中國官員謙虛地說:“哪裡,哪裡。”但這位烏龍翻譯官給外國元首時竟然翻譯為:“where?where?”這位元首一臉驚訝,連忙說:“angwhere,anywhere.(任何地方都漂亮)”就是在不經意間引起了異常的尷尬。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並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也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一般在社交場合中,在別人讚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讚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經常會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讚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真的是太虛偽、太不誠實了。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YourEnglishis,verygood。”“No,no,myEnglishisVerypoor”;“Youvedoneavetygoodjob。” “No,Idontthinkso.Itstheresultofjointefforts”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讚揚者的鑑賞力。中國人招待客人時,一般都準備了滿桌美味佳肴,不斷地勸客人享用,自己還謙虛:“沒什麼菜,吃頓便飯。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動上也多以主人為客人夾菜為禮。西方人會對此大惑不解:明明這么多菜,卻說沒什麼菜,這不是實事求是的行為。而西方人在請客吃飯時,菜餚特別簡單,經常以數量不多的蔬菜為可口的上等菜,席間勸客僅僅說:“Helpyourselftosome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說敬稱和謙稱:使用謙稱不當會使機遇擦肩而過外國企業剛進人中國時,在應聘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很多尷尬的事情。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到外企中應聘,為了表示謙虛,不狂妄自大,不自覺間使用了一些謙虛的話,例如當別人稱讚他時說“過獎了”,當誇獎他時,雖然心中竊喜但嘴上仍然說“沒有,沒有。”最後,儘管他的條件和成績是最較優秀的,但是他仍然沒有被錄取。於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用於被一家國有企業相中上班以後,才弄明白,原來是文化的差異使他與前一份工作失之交臂:外商們認為他的謙虛是不自信的表現!他們需要的是自信的員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保持一份自信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在清楚背後的原因後,他哭笑不得,也感慨萬千。漢語有敬稱和謙稱,而英語沒有。英漢社交稱謂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差異,就是敬稱與謙稱的使用。英語中雖然同樣有敬稱,但絕少有謙稱,因為西方人崇尚平等,提倡自信,對人有禮但絕不過分自謙。而在漢語中謙稱與敬稱並重,這一文化現象的產生,無疑也源於中國傳統禮教。“夫禮者,自卑而尊”(《禮記·典禮》),因而漢語謙稱有許多,如:愚、在下、鄙人、不才、小可、晚輩、未學、後生、卑職、下官等等。漢語中不僅有表示自謙的詞,而且還有代為親屬謙虛的詞,如:小兒、犬子、內子、拙荊、小女、小婿等等。漢語裡用敬稱直接表示敬意,舊時常用,如尊稱:令尊、令堂、令公子、令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