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簡介
《三關排宴》原名為《忠節義》,又名《忠孝節》,與取材於《楊家將》故事的京劇《四郎探母》內容相似,但上黨梆子對故事結局做了實質性的改變。《三關排宴》的結局為四郎與桃花公主雙雙死亡,看似些有些慘烈,佘太君亦有些絕情,但楊門忠烈,剛強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佘太君,豈能容得兒孫輩中有楊四郎這樣的無恥之徒,她怎么會纏繞在母子情長、骨肉難分的境遇中呢?由此也可見上黨梆子《三關排宴》將楊四郎置於死地,合情合理,合乎佘老太君的風格和氣節!
劇情介紹
故事說的是:北宋時期,宋遼交戰。遼國戰敗,太后率眾到三關議和。在議和宴會上,余太君索要投降遼邦並已做了駙馬的四子楊延輝。太后無奈應允,不料其女桃花公主也要隨夫回宋朝。太后怒責其女,嚴詞拒絕。桃花公主絕望之下,摔死親子,碰壁自盡。楊延輝隨母回到宋朝,余太君即怒責四郎貪生怕死,不忠不孝,楊延輝羞愧碰死金階。
幕後花絮
1956年由山西省長治專區人民劇團整理演出,易名為《三關排宴》。整理本突出了原本中楊家將忠心為國的主題,對四郎楊延輝的失節行為進行了批判,比較深入地揭示了人物內心的矛盾衝突,塑造了佘太君、蕭太后、桃花公王、楊延輝性格鮮明的舞台形象。
1957年參加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獲集體演出獎;郭金順、吳婉芝、溫喜雲獲演員獎。195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收入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戲曲選》四集,1981年收入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省地方戲曲選》。
1962年,趙樹理協助加工整理劇本,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為戲曲藝術片,余太君改由郝聘芝扮演。
195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收入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戲曲選》四集。
相關人物
趙樹理
趙樹理(1906年(丙午年)~1970年(庚戌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著名小說家、人民藝術家。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開始寫新詩和小說。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解放後先後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工作,兼任中共晉城縣委副書記。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於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說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鬥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文學“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劉國權
劉國權,1952年5月生,山東樂陵人。197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金屬材料系。1983年、1984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全國首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教委兼職教授。
盤點中國著名曲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