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執法
滬上私家車車主張先生因為惻隱之心竟然引來“非法營運”的橫禍。張先生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動了惻隱之心搭其上路,結果,“搭客”拔了他的鑰匙,車外七八個身著制服的人將張拖出車外,還被雙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駕駛證和行駛證。對方告訴張,他們是城市交通執法大隊的,要他交錢才能拿回車,在各種壓力下,最後張交了1萬元才取回車。近年來執法部門“釣魚”讓普通公民成為“違法者”而進行處罰的案件層出不窮,上海甚至發生過司機殺死“釣子”的事。
釣魚執法社會輿論進行起訴中國網10月10日報導 昨日中午,上海“閔行倒鉤案”當事人張軍(化名)的代理人、郝勁松接到閔行區人民法院電話,張軍訴上海市閔行區城市交通行政執法大隊一案已經立案。從9月28日提交訴狀起算,昨日是法律規定立案時效的最後一天。
2009年9月8日,上海一位白領張軍(化名)因好心捎了一位自稱胃痛的路人,結果遭遇“倒鉤”——運管部門釣魚執法,張軍被扣車罰款一萬。事件引發強烈反響,上海的報紙、電視台、電台都介入報導,網路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批評這樣的執法手段。9月16日晚,閔行區交通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劉建強走進上海本地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對主持人提出的幾點質疑均以“不清楚”、“不能透露”、“這是工作秘密”作答,大多網友對此表示不滿,並稱此事仍然疑點重重。
當事人張軍在9月28日向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依法判決撤銷行政處罰決定,退還罰款。但並沒有提出要求賠償與道歉。“我在中午收到了法官的電話,本案已經立案。”張軍的代理人、郝勁松表示,不索賠是因為害怕又生枝節。
“一個政府的權威由其一貫的良好作風,如民主、公平、公正、透明的形成,人們發自內心的對其產生信任。倒鉤事件則會導致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減退,特別是執法大隊一方面標榜自己的良好執法形象,提倡市民展現良好素質,一方面卻鄙視並打擊張軍好心載人的行為,這會更嚴重的導致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的減退。”郝勁松認為,“倒鉤”實為欺詐,與誠實信用原則不相符合,對社會的公序良俗也是沉重打擊。如果連最應講究誠信的政府也要採取欺詐的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執法犯法,侵害公民的權利,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將導致一個社會的崩潰。
此案在社會引發了廣泛討論,知名作家韓寒在部落格寫道,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生病了或者家裡有急事需要搭車,有人願意讓你上車是很罕見的,這樣的人是珍稀的物種,是單純的好人。閔行區交管部門做的事情說簡單點,就是將這些單純的好人從茫茫車海中分辨出來,拘押下車然後罰款一萬。
2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10·14”事件的調查報告。當晚,央視新聞頻道和經濟頻道都聚焦了上海“釣魚執法”,並在報導中對調查報告提出了質疑。
在《新聞1+1》欄目中,白岩松提出,執法部門“胃疼關你什麼事”的思路會破壞社會的道德底線,人們會因此不敢做好事了。白岩松還提出,在一輛車上的兩個個體,究竟信誰的說法呢?如果有明確的證據,有錄音,那是不是就說明存在“釣魚”式執法?如果沒有錄音,只是嘴上的說法,那憑什麼只認定乘客說法,不認定司機的呢?
《經濟半小時》在報導的最後對“釣魚”事件提出了“拭目以待看誰在違法”。如果“釣鉤”和執法人員採用虛假線索,就是故意捏造事實,屬於誣告陷害行為,而如果他們領取了獎勵金,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更涉嫌詐欺罪。
在新聞發布會上,央視記者多次詢問乘客身份問題、是否存在“釣魚”問題,執法部門的回答則是遮遮掩掩。央視記者劉楠透露,在反覆追問下,調查組對乘客的最終描述是——一位有正義感的舉報者。此前,在張軍事件中,閔行建交委官員也是說乘客是有“正義感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