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特徵
喬木,直立或藤狀灌木。葉對生,稀互生或輪生,單葉、三出複葉或羽狀複葉,稀羽狀 分裂,全緣或具齒;無托葉;具葉柄;花萼4裂,有時多達12裂,稀無花萼;花冠4裂,有時多達12裂,淺裂、深裂至近離生,或有時在基部成對合生,稀無花冠,花蕾時呈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稀4枚,著生於花冠管上或花冠裂片基部,花葯縱裂,花粉通常具3溝;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2室,每室具胚珠2枚,有時1或多枚,胚珠下垂,稀向上,花柱單一或無花柱,柱頭2裂或頭狀。果為翅果、蒴果、核果、漿果或漿果狀核果;種子具1枚伸直的胚;具胚乳或無胚乳;子葉扁平;胚根向下或向上。染色體基數x=11-24。
識別要點:木本。葉常對生。花整齊,花萼,花冠常4裂,多有香味;雄蕊2,子房上位,2室,每室2胚珠。翅果,蒴果、核果或漿果。
本科模式屬
木犀欖屬Olea Linn.
本科具有許多重要的藥用植物、香料植物、油料植物以及經濟樹種。連翹的果實是中成藥銀翹解毒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女貞的果實稱女貞子,為常用的補陰藥;幾種梣屬植物的樹皮入藥稱秦皮,廣泛套用於消炎解熱,有清熱、止痢、明目等功效。木犀(桂花)、茉莉花以及各種丁香屬的植物,既是提取香精、配製高級香料的原料,又是重要的觀賞樹種。有些梣屬的種類可放養白蠟蟲,提取白蠟供工業用,有些為建築用材樹種,也有的為防護林帶的造林樹種。油橄欖的果實榨油供食用,也可製作蜜餞。
一般認為本科是個自然類群,但它在合瓣花亞綱中的地鱗卻常有爭議,多數學者把它和馬錢科、龍膽科、夾竹桃科、蘿藦科一起組成捩花目,並置於木犀亞目之下。但 J. Hutchin- son(1967)卻把捩花目分成三個目,並把它和馬錢科一起組成馬錢目。A. Takhtajan(Ehg. ed., 1969)又把本科獨立成木犀目 OLEALES。凡此種種組合均表明其與馬錢科、龍膽科、夾竹桃科和蘿藦科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尤其因本科的雄蕊簡化成2枚,這在捩花目其餘各科中是不存在的。
植物類型
木犀亞科
Oleoideae
花萼、花冠常4裂;雄蕊常2枚;子房2室,通常每室含胚珠2枚,稀1或多枚。無內生韌皮部。僅1科,我國有分布。
梣族 Fraxineae Endl.
葉對生,單葉或奇數羽狀複葉。花兩性、單性或雜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花萼4裂或無花萼;花冠4裂或無花冠。翅果,翅著生果端或四周。
2屬,我國均產。
雪柳屬 Fontanesia Labill.
落葉灌木,有時呈小喬木狀。小枝四棱形。葉對生,單葉,常為披針形,全緣或具齒;無柄或具短柄。花小,多朵組成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4裂,宿存;花冠白色、黃色或淡紅白色,深4裂,基部合生;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細長,花葯長圓形;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短,柱頭2裂,宿存。果為翅果,扁平,環生窄翅,每室通常僅有種子1枚;種子線狀橢圓形,種皮薄;胚乳豐富,肉質;子葉長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 x=13。
本屬模式種:Fontanesia phillyreoides. Labill.
2種。我國和地中海地區各產1種。
梣屬(白蠟樹屬) Fraxinus Linn.
落葉喬木,稀灌木。芽大,多數具芽鱗2-4對,稀為裸芽。嫩枝在上下節間互動呈兩側扁平狀。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稀在枝梢呈3枚輪生狀,有小葉3至多枚;葉柄基部常增厚或擴大;小葉葉緣具鋸齒或近全緣。花小,單性、兩性或雜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於枝端,或著生於去年生枝上;苞片線形至披針形,早落或缺如;花梗細;花芳香,花萼小,鍾狀或杯狀,萼齒4枚,或為不整齊的裂片狀,或退化至無花萼;花冠4裂至基部,白色至淡黃色,裂片線形、匙形或舌狀,早落或退化至無花冠;雄蕊通常2枚,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通常短,或在花期迅速伸長伸出花冠之外,花葯2室,縱裂;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較短,柱頭多少2裂。果為含1枚或偶有2枚種子的堅果,扁平或凸起,先端迅速發育伸長成翅,翅長於堅果,故稱單翅果;種子卵狀長圓形,扁平,種皮薄,臍小;胚乳肉質;子葉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 x=23。
本屬後選模式種:歐梣 Fraxinus excelsior Linn.
約60餘種,大多數分布在北半球暖溫帶,少多伸展至熱帶森林中。我國產27種,1變種,其中1種系栽培,遍及各省區。
本屬有許多種是重要的材用樹種,其中水曲柳 F. mandschurica Rupr. 是著名的商品木材,為我國東北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花曲柳 F. rhynchophylla Hance 和白蠟樹 F. chinensis Roxb. 的材質也很優良,環孔材,晚材管孔略小,軸向薄壁組織明顯,木射線在弦向作不清晰的帶狀,木材結構粗、紋理直不均勻,材質硬而重,邊材不耐乾縮,常作某些特殊用途,如工具柄、枕木、膠合板以及機械和家具的彎曲部件與座板。本屬植物大多數喜光並稍耐蔭,深根性,根系發達,萌櫱力強,生長迅速,天然或人工更新良好,且抗煙塵、抗病蟲害性能均較好,可作園林綠化的觀賞樹和行道樹,也可作護田與堤岸保土樹種。本屬植物有重要經濟價值,一是有幾種的樹皮作為中藥“秦皮”,廣泛用於消炎解熱,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一是放養白蠟蟲(Ericerus pela,蚧科,半翅目),取蠟為工業上重要原料。其中以白蠟樹最常見於栽培,歷史悠久,尤以西南各省最盛。
本屬國外種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台灣都有引種,美國紅梣 F. pennsylvanica Marsh. 生長較快,已被利用作庭園樹或行道樹,收人本志之中。此外還有美國白梣 F. americana Linn.;墨西哥梣 F. uhdei (Wenzig) Lingelsh.;絨毛梣 F. velutina Torr.;闊葉梣 F. latifolia Benth.;尖果梣 F. angustifolia Vahl subsp. oxycarpa (Willd.) Franco & Alfonso;歐梣 F. excelsior Linn.;花梣 F. ornus Linn. 等在少數地點僅作試驗性栽培,本志未予編入。
丁香族
Trib. Syringeae G. Don
葉對生,單葉,稀複葉,全緣,稀分裂。花兩性;花冠4裂。蒴果,種子具翅。2屬,我國均產。
連翹屬 Forsythia Vahl
形態特徵:直立或蔓性落葉灌木。枝中空或具片狀髓。葉對生,單葉,稀3裂至三出複葉,具鋸齒或全緣,有毛或無毛;具葉柄。花兩性,1至數朵著生於葉腋,先於葉開放;花萼深4裂,多少宿存;花冠黃色,鍾狀,深4裂,裂片披針形、長圓形至寬卵形,較花冠管長,花蕾時呈復瓦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花葯2室,縱裂;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多枚,花柱細長,柱頭2裂;花柱異長,具長花柱的花,雄蕊短於雌蕊,具短花柱的花,雄蕊長於雌蕊。果為蒴果,2室,室間開裂,每室具種子多枚;種子一側具翅;子葉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14。
本屬模式種:連翹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約11種,除1種產歐洲東南部外,其餘均產亞洲東部,尤以我國種類最多,現有7種、1變型,其中1種系栽培。
本屬為重要的經濟植物,果實入藥,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為我國常用中藥。戶戶皆備的銀翹解毒丸,其主要成分之一便是連翹的乾燥果實。全屬又為早春開花植物,3月初便含苞待放,是庭園布置早春開花植物的理想花木。
Bentham 和 Hooker(1876),Knoblauch(1895),Engler(1936)等系統,均把本屬與丁香屬 Syringa 一起同置於丁香族 Syringeae。但 Taylor(1945)根據本屬染色體基數為14,丁香屬染色體基數為23,或22,24,便把它從丁香族中獨立出來,成立了連翹族 Forsythieae。除染色體基數不同外,二者形態特徵以及種子表面的超微結構也不同,前者花冠黃色,花柱異長,子房每室具胚珠多枚,種子表面多數呈瘤狀突起,後者花冠紫色、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柱非異長,每室具胚珠2枚,種子表面多數呈網穴狀紋飾,且二者過氧化物酶電泳酶譜也很不一致,因此,Taylor 對本屬的處理是值得探討的。
丁香屬 Syringa Linn.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近圓柱形或帶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鱗,頂芽常缺。葉對生,單葉,稀複葉,全緣,稀分裂;具葉柄。花兩性,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與葉同時抽生或葉後抽生;具花梗或無花梗;花萼小,鍾狀,具4齒或為不規則齒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狀、高腳碟狀或近幅狀,裂片4枚,開展或近直立,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內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絲狀,短於雄蕊,柱頭2裂。果為蒴果,微扁,2室,室間開裂;種子扁平,有翅;子葉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或22、24。
本屬後選模式種:歐丁香 Syringa vulgaris Linn.
約19種,不包括自然雜交種,東南歐產2種,日本、阿富汗各產1種,喜馬拉雅地區產1種,朝鮮和我國共具1種、1亞種、1變種,其餘均產我國,主要分布於西南及黃河流域以北各省區,故我國素有丁香之國之稱。
本屬中有不少種類的花是提取香精,配製高級香料的原料;又枝葉繁茂、花色淡雅而清香,故庭園廣為栽培供觀賞,為庭園中之珍品。歐美對本屬進行雜交育種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先後曾選育出數百個栽培品種。近年來北京植物園也開展了此項研究,目前已培育成紫雲 Syringe oblate cv. "Ziyun",羅藍紫 S. oblata cv. "Luolanzi",香雪 S. oblate cv. "Xiangxue", 春閣 S. vulgaris cv. "Chun'ge" 等新品種。
Johnson(1957)認為本屬與女貞屬 Ligustrum 的關係最密切,因此,他主張取消丁香族 Syrlngeae,將本屬歸入木犀欖族 Oleeae 而靠近女貞屬。除本屬的短花冠管組 Sect. Ligustrina 與某些女貞屬的種類具有共同的花的特徵外,二者染色體基數均為23,或本屬為22、24,掃描電鏡觀察種子表面特徵多數均呈網穴狀紋飾,且二者過氧化物酶電泳酶譜也比較一致。因此,Johnson 對本屬的處理意見是值得探討的。
木犀欖族
Oleeae
木犀屬 Osmanthus Lour.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單葉,葉片厚革質或薄革質,全緣或具鋸齒,兩面通常具腺點;具葉柄。花兩性,通常雌蕊或雄蕊不育而成單性花,雌雄異株或雄花、兩性花異株,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再組成腋生或頂生的短小圓錐花序;苞片2枚,基部合生;花萼鍾狀,4裂;花冠白色或黃白色,少數栽培品種為桔紅色,呈鍾狀,圓柱形或壇狀,淺裂、深裂,或深裂至基部,裂片4枚,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稀4枚,著生於花冠管上部,藥隔常延伸呈小尖頭;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長於或短於子房,柱頭頭狀或2淺裂,不育雌蕊呈鑽狀或圓錐狀。果為核果,橢圓形或歪斜橢圓形,內果皮堅硬或骨質,常具種子1枚;胚乳肉質;子葉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
約30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美洲。我國產25種及3變種,其中1種系栽培,主產南部和西南地區。
本屬植物的花都具有芳香味,木犀即為我國著名的香料植物。
本屬模式種: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
李欖屬 Linociera Sw.
喬木或灌木。葉對生,單葉,全緣;具葉柄。圓錐花序腋生,稀頂生,有時成聚傘花序、傘形花序、頭狀花序或總狀簇生;花較小,兩性;花萼小,具4齒或4裂片;花冠白色、淡黃色或黃色,裂片4枚,常深裂至基部,或在基部成對合生至合生成一極短的管,花蕾時呈內向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裂片基部,花絲短,花葯橢圓形或長圓形,藥室近外向開裂;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短,柱頭不裂或先端微2裂。果為核果,常為橢圓形,內果皮近硬骨質,通常具種子1枚;胚乳肉質或無胚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
約8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美洲、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我國產6種,1變種。
本屬模式種Linociera ligustrina (Sw.) Sw.
流蘇樹屬 Chionanthus Linn.
落葉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全緣或具小鋸齒;具葉柄。圓錐花序,疏鬆,由去年生枝梢的側芽抽生;花較大,兩性,或單性雌雄異株;花萼深4裂;花冠白色,花冠管短,裂片4枚,深裂至近基部,裂片狹長,花蕾時呈內向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稀4枚,著生於花冠管上,內藏或稍伸出,花絲短,藥室近外向開裂;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短,柱頭2裂。果為核果,內果皮厚,近硬骨質,具種子1枚;種皮薄;胚乳肉質;子葉扁平;胚根短,向上。染色體基數 x=23。
本屬模式種:Chionanthus virginicus Linn.
2種,1種產北美,1種產我國以及日本和朝鮮。
木犀欖屬 Olea Linn.
喬木或灌木。葉對生,單葉,葉片常為革質,稀紙質,全緣或具齒,常被細小的腺點,有時具鱗片狀毛;具葉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時為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花小,兩性、單性或雜性,白色或淡黃色,乾時常呈玫瑰紅色;花萼小,鍾狀,4裂,裂片齒狀,或近截形,宿存;花冠管短,裂片4枚,常較花冠管短,稀較長或等長,花蕾時呈內向鑷合狀排列,稀無花冠;雄蕊2枚,稀4枚,內藏,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花絲短,花葯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短或無,柱頭頭狀或微2裂。果為核果,球形、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形,外果皮薄,肉質,內果皮厚而堅硬或為紙質;種子通常僅1枚發育,種皮薄或厚;胚乳豐富,肉質或骨質;子葉扁平,葉狀;胚根短,向上。染色體基數 x=23。
本屬後選模式種:木犀欖 Olea europaea Linn.
約40多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大洋洲、南太平洋島嶼以及熱帶非洲和地中海地區。我國產15種,1亞種,1變種,分布於華南、西南至西藏,其中1種及1亞種系栽培。
* 木犀攬屬(植物分類學報),阿列布屬(植物學大辭典),齊墩果屬(中國樹木分類學)
女貞屬 Ligustrum Linn.
落葉或常綠、半常綠的灌木、小喬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或革質,全緣;具葉柄。聚傘花序常排列成圓錐花序,多頂生於小枝頂端,稀腋生;花兩性;花萼鍾狀,先端截形或具4齒,或為不規則齒裂;花冠白色,近輻狀、漏斗狀或高腳碟狀,花冠管長於裂片或近等長,裂片4枚,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近花冠管喉部,內藏或伸出,花葯橢圓形、長圓形至披針形,藥室近外向開裂;子房近球形,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絲狀,長或短,柱頭肥厚,常2淺裂。果為漿果狀核果,內果皮膜質或紙質,稀為核果狀而室背開裂;種子1-4枚,種皮薄;胚乳肉質;子葉扁平,狹卵形;胚根短,向上。染色體基數x=23。
約45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溫暖地區,向西北延伸至歐洲,另經馬來西亞至紐幾內亞、澳大利亞;東亞約有35種,為本屬現代分布中心。我國產29種,1亞種,9變種,1變型,其中2種系栽培,尤以西南地區種類最多,約占東亞總數的1/2。
本屬模式種:Ligustrum vulgare Linn.
素馨亞科
Jasminoideae Knobl.
子房每室具向上胚珠1-2枚,胚珠著生子房基部或近基部。果為漿果,雙生或單生,或為扁圓形蒴果。胚根向下。
2族,約4屬。我國產2族,3屬,其中1屬系栽培。
素馨族 Trib.Jasmineae
葉對生或互生,稀輪生,單葉、三出複葉或為奇數羽狀複葉。花兩性;花萼4-12裂;花冠4-12裂。漿果雙生或其中1枚不育而成單生,或為扁圓形蒴果。
約3屬。我國產2屬,其中1屬系栽培。
素馨屬
Jasminum Linn.
小喬木,直立或攀援狀灌木,常綠或落葉。小枝圓柱形或具稜角和溝。葉對生或互生,稀輪生,單葉,三出複葉或為奇數羽狀複葉,全緣或深裂;葉柄有時具關節,無托葉。花兩性,排成聚傘花序,聚傘花序再排列成圓錐狀、總狀、傘房狀、傘狀或頭狀;苞片常呈錐形或線形,有時花序基部的苞片呈小葉狀;花常芳香;花萼鍾狀、杯狀或漏斗狀,具齒4-12枚;花冠常呈白色或黃色,稀紅色或紫色,高腳碟狀或漏斗狀,裂片4-12枚,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栽培時常為重瓣;雄蕊2枚,內藏,著生於花冠管近中部,花絲短,花葯背著,藥室內向側裂;子房2室,每室具向上胚珠1-2枚,花柱常異長,絲狀,柱頭頭狀或2裂。漿果雙生或其中一個不育而成單生,果成熟時呈黑色或藍黑色,果皮肥厚或膜質,果爿球形或橢圓形;種子無胚乳;胚根向下。染色體基數x=13。
約200餘種,分布於非洲、亞洲、澳大利亞以及太平洋南部諸島嶼;南美洲僅有1種。我國產47種,1亞種,4變種,4變型,其中2種系栽培,分布於秦嶺山脈以南各省區。
本屬後選模式種:素方花Jasminum officinale Linn.
夜花屬
Nyctanthes Linn.
小喬木。小枝四棱形。葉對生,單葉,全緣或具齒,兩面被糙硬毛。花芳香,兩性, 3-7朵組成頭狀花序,外具總苞狀苞片數枚,頭狀花序復集成聚傘花序;無花梗;花萼管狀,先端具5-6枚不明顯的齒;花冠高腳蝶狀,花冠管短圓柱形,裂片4-9枚,開展,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幾無花絲,著生於花冠管喉部;子房2室,每室具向上胚珠1枚,花柱短,柱頭近頭狀,2裂。蒴果,常近圓形,兩側壓扁,與隔膜相平行,成熟時開裂成2枚近盤狀的果爿;種子扁平,圓形,種皮厚;無胚乳;子葉扁平;胚根向下。染色體基數x=22或23。
2種,分布於印度、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我國栽培1種。
本屬模式種:夜花 Nyctanthes arbor-tristis Linn.
植物所屬
金鐘花
Forsythia viridissimaLindl.
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全株除花萼裂片邊緣具睫毛外,其餘均無毛。枝棕褐色或紅棕色,直立,小枝綠色或黃綠色,呈四棱形,皮孔明顯,具片狀髓。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3.5-15厘米,寬1-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通常上半部具不規則銳鋸齒或粗鋸齒,稀近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和側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葉柄長6-12毫米。花1-3(-4)朵著生於葉腋,先於葉開放;花梗長3-7毫米;花萼長3.5-5毫米,裂片綠色,卵形、寬卵形或寬長圓形,長2-4毫米,具睫毛;花冠深黃色,長1.1-2.5厘米,花冠管長5-6毫米,裂片狹長圓形至長圓形,長0.6-1.8厘米,寬3-8毫米,內面基部具桔黃色條紋,反卷;在雄蕊長3.5-5毫米花中,雌蕊長5.5-7毫米,在雄蕊長6-7毫米的花中,雌蕊長約3毫米。果卵形或寬卵形,長1-1.5厘米,寬0.6-1厘米,基部稍圓,先端喙狀漸尖,具皮孔;果梗長3-7毫米。花期3-4月,果期8-11月。
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雲南西北部。生山地、谷地或河谷邊林緣,溪溝邊或山坡路旁灌叢中,海拔300-2 600米。除華南地區外,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長江流域一帶栽培較為普遍。最初是根據栽種在我國庭園中的植物發表的。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
1、紫丁香(原變種)var. oblata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20)厘米,寬3-7(-10)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6毫米,寬3-5毫米,先端內彎略呈兜狀或不內彎;花葯黃色,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處。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 400米。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最初是根據栽種在我國北方庭園中的植物發表的。
其吸收SO2的能力較強,對SO2污染具有一定淨化作用;花可提制芳香油;嫩葉可代茶。
2、白丁香(變種)
花白色;葉片較小,基部通常為截形、圓楔形至近圓形,或近心形。花期4-5月。
我國長江流域以北普遍栽培。
采自遼寧東南部的某些標本,過去被鑑定為 S. dilatata var. alba Wang & Skv.,可能是本種的野生類型。
3、毛紫丁香(變種)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小枝、花序和花梗除具腺毛外,被微柔毛或短柔毛,或無毛;葉片基部通常為寬楔形、近圓形至截形,或近心形,上面除有腺毛外,被短柔毛或無毛,下面被短柔毛或柔毛,有時老時脫落;葉柄被短柔毛、柔毛或無毛。花期5月,果期7-9月。
產於甘肅、陝西、湖北以至東北。生海拔1 100-2 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陝西。
1918,Nakai 根據朝鮮標本發表了S. dilatata Nakai. 1926,Rehder 又把它作為S. obiaca Lindl. 的變種。根據我國現有標本以及野外觀察,從S. vblata 中難以區分出 S. dilatata,如果後者確實成立,則我國可能無野生。
桂花(通稱)、木犀
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達18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厘米,寬2.6-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6-8對,多達10對,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葉柄長0.8-1.2厘米,最長可達15厘米,無毛。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近於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苞片寬卵形,質厚,長2-4毫米,具小尖頭,無毛;花梗細弱,長4-10毫米,無毛;花極芳香;花萼長約1毫米,裂片稍不整齊;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桔紅色,長3-4毫米,花冠管僅長0.5-1毫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長約0.5毫米,花葯長約1毫米,藥隔在花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果歪斜,橢圓形,長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原產我國西南部。現各地廣泛栽培。花為名貴香料,並作食品香料。
根據目前栽培的木犀 O. fragrans (Thunb.) Lour. 其極大部分花序簇生於葉腋,而在原始文獻中,Loureiro (1790) 卻把花序描述為近帚狀"Flos……racemis brevibus, sib-fasti-giatis, axillaribus, & terminalibus,…”。此外,De Candolle (1844) 描述為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短,腋生" corymbis paniculisve axillaribus brevibus…”:Spach 描述為簇生花序“fasciculus”,近代大量文獻都如同 Spach 的描述“花序簇生於葉腋”。筆者在查閱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福建等地大量標本中以及觀察庭園栽培植物中,僅發現少數標本的花序近帚狀,俗稱四季桂(小灌木,高1.5-2.0米,一年中可開幾次花)。按命名法規,具近帚狀花序的植株應為原變種,但除了花序有所不同外,其他特徵包括營養體和花的結構等與非帚狀花序的植株基本一致,故未立其他變種,仍作同一種處理。
在園藝栽培上,由於花的色彩不同,有金桂、銀桂、丹桂等不同名稱,不同學者給予的等級也不盡同。經觀察,花色的變化是因開花時間而不同,同一植株上的花有白色、淡黃色和黃色,純白色的屬初開的花,即將凋落的花呈黃色,由於花的顏色不穩定,故也未另立其他變種或變型。
女貞
Ligustrum lucidum Ait.
1、女貞(原變型)f. lucidum
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葉片常綠,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厘米,寬3-8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葉緣平坦,上面光亮,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4-9對,兩面稍凸起或有時不明顯;葉柄長1-3厘米,上面具溝,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8-20厘米,寬8-25厘米;花序梗長0-3厘米;花序軸及分枝軸無毛,紫色或黃棕色,果時具棱;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長0.5-6厘米,寬0.2-1.5厘米,凋落;花無梗或近無梗,長不超過1毫米;花萼無毛,長1.5-2毫米,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毫米,花冠管長1.5-3毫米,裂片長2-2.5毫米,反折:花絲長1.5-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1.5毫米;花柱長1.5-2毫米,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毫米,徑4-6毫米,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果梗長0-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產於長江以南至華南、西南各省區,向西北分布至陝西、甘肅。生海拔2 900米以下疏、密林中。朝鮮也有分布,印度、尼泊爾有栽培。根據中國植物發表的。
種子油可制肥皂;花可提取芳香油;果含澱粉,可供釀酒或制醬油;枝、葉上放養白蠟蟲,能生產白蠟,蠟可供工業及醫藥用;果入藥稱女貞子,為強壯劑;葉藥用,具有解熱鎮痛的功效;植株並可作丁香、桂花的砧木或行道樹。
Leveille根據朝鮮標本發表的 L. taquetii Levl.無疑是本種的異名,因其果實為腎形,而 L. japonicum Thunb.的果實為橢圓形。
2、落葉女貞(變型)f. latifolium
與原變型區別在於本變型的葉片紙質,橢圓形、長卵形至披針形,側脈7-11對,相互平行,常與主脈幾近垂直。
產於江蘇。生低海拔丘陵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南京。
小蠟
Ligustrum sinense Lour.
1、小蠟(原變種)var. sinense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4(-7)米。小枝圓柱形,幼時被淡黃色短柔毛或柔毛,老時近無毛。葉片紙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卵形、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至披針形,或近圓形,長2-7(-9)厘米,寬1-3(-3.5)厘米,先端銳尖、短漸尖至漸尖,或鈍而微凹,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為楔形,上面深綠色,疏被短柔毛或無毛,或僅沿中脈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疏被短柔毛或無毛,常沿中脈被短柔毛,側脈4-8對,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葉柄長28毫米,被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塔形,長4-11厘米,寬3-8厘米;花序軸被較密淡黃色短柔毛或柔毛以至近無毛;花梗長1-3毫米,被短柔毛或無毛;花萼無毛,長1-1.5毫米,先端呈截形或呈淺波狀齒;花冠長3.5-5.5毫米,花冠管長1.5-2.5毫米,裂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毫米;花絲與裂片近等長或長於裂片,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果近球形,徑5-8毫米。花期3-6月,果期9-12月。
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生山坡、山谷、溪邊、河旁、路邊的密林、疏林或混交林中,海拔200-2 600米。西安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馬來西亞也栽培。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果實可釀酒;種子榨油供制肥皂;樹皮和葉入藥,具清熱降火等功效,治吐血、牙痛、口瘡、咽喉痛等;各地普遍栽培作綠籬。
Rehder 於1915發表的 L. sinense var. nitidum Rehd. 的模式概念為小枝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葉片上面光亮,下面除沿中脈被短柔毛外,其餘無毛。Rehder 於1900組合的 L. sinense var. stauntonii (DC.) Rehd. 的模式概念為葉片橢圓形,先端鈍。根據現有標本,二者特徵均在原變種 L. sinense var. sinense 的性狀變異範圍之內,性狀不間斷,故作同一種處理。
2、羅甸小蠟(變種)var. luodianense
本變種近似光萼小蠟 var. myrianthum (Diels) Hofk.,不同在於本變種的幼枝、花序軸疏被短柔毛或微柔毛;葉片披針形,兩面光滑無毛。與原變種區別在於除上述不同點外,本變種的花序為腋生或頂生。花期3月。
產於貴州羅甸。生山坡或河邊灌叢中,海拔150-3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羅甸。
3、多毛小蠟(變種)var. coryanum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幼枝、花序軸、葉柄以及葉片下面均被較密黃褐色或黃色硬毛或柔毛,稀僅沿下面葉脈有毛;花萼常被短柔毛。與皺葉小蠟 var. rugosulum (W. W. Smith) M. C. Chang 區別在於後者葉脈在上面明顯凹入;花萼通常無毛。花期3-4月,果期11-12月。
產於雲南東部至中部以及四川金沙江河谷地區。生山地混交林、山坡灌叢或疏、密林中,或林緣,海拔500-25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
4、皺葉小蠟(變種)var. rugosulum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葉片較大,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3厘米,寬2-5.5厘米,葉脈在上面明顯凹入,下面凸起。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產於雲南、西藏東南部。生山谷、河邊、路旁、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或林緣,海拔400-2000米。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蒙自。
5、峨邊小蠟(變種)var. opienense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片較大而狹,為長卵形、橢圓形、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5-3厘米,通常下面被較密黃柔毛,稀僅沿葉脈有毛。花期6月,果期8-10月。
產於廣西西北部、貴州西部和南部、四川南部至東南部。生山坡、山溝、路旁的灌叢中或疏林中,或石灰岩山地的密林中,海拔500-21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邊。
采自廣西、貴州的標本,除幼枝、花序軸被毛較密外,其他特徵與模式種的概念比較一致,尤其與采自四川東南部的標本更接近,故作同一變種處理。
6、光萼小蠟(變種)var. myrianthum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幼枝、花序軸和葉柄密被銹色或黃棕色柔毛或硬毛,稀為短柔毛;葉片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銹色或黃棕色柔毛,尤以葉脈為密,稀近無毛;花序腋生,基部常無葉。花期5-6月,果期9-12月。
產於陝西南部、甘肅文縣、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山坡、山谷、溪邊的密林、疏林或灌叢中,海拔130-2 7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南川。
7、滇桂小蠟(變種)var. concavum
本變種近似光萼小蠟 var. myrianthum(Diels)Hofk.,不同在於本變種的葉脈在葉面明顯凹入;花萼被毛。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產於廣西西部、雲南東部。生山谷或溪邊林下,或山坡、林緣,海拔500-12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凌雲。
迎春花(群芳譜)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1、迎春花(原變種)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var. nudiflorum
落葉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米,枝條下垂。枝稍扭曲,光滑無毛,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翼。葉對生,三出複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毫米,無毛;葉片和小葉片幼時兩面稍被毛,老時僅葉緣具睫毛;小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卷,中脈在上面微凹入,下面凸起,側脈不明顯;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厘米,寬0.3-1.1厘米,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生小葉片長0.6-2.3厘米,寬0.2-11厘米,無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近圓形,長0.7-2.2厘米,寬0.4-1.3厘米。花單生於去年生小枝的葉腋,稀生於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長3-8毫米,寬1.5-4毫米;花梗長2-3毫米;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長4-6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厘米,花冠管長0.8-2厘米,基部直徑1.5-2毫米,向上漸擴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厘米,寬3-6毫米,先端銳尖或圓鈍。花期6月。
產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山坡灌叢中,海拔800-2 000米。我國及世界各地普遍栽培。該種植物首先發現栽種於我國長江流域一帶的庭園中。
根據細胞學的研究,有可能迎春花是野迎春J. mesnyi Hance的北方衍生種。
2、墊狀迎春花(變種)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var. pulvinatum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為小灌木,具密集錯綜的分枝,呈墊狀,側枝多而短,植株高0.3-1.2米,當年生小枝纖細,徑約1毫米,先端無葉,近刺狀;花冠管長0.8-1.4厘米;果卵形,長約6毫米,徑3-4毫米,果梗增長達1.5厘米。花期4-9月,果期5-9月。
產於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河谷、山坡、灌叢中,海拔1 900-4 500米。模式標本可能采自西藏東南部。
雲南黃馨、野迎春
Jasminum mesnyi Hance
常綠直立亞灌木,高0.5-5米,枝條下垂。小枝四棱形,具溝,光滑無毛。葉對生,三出複葉或小枝基部具單葉;葉柄長0.5-1.5厘米,具溝;葉片和小葉片近革質,兩面幾無毛,葉緣反卷,具睫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不甚明顯;小葉片長卵形或長卵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圓,具小尖頭,基部楔形,頂生小葉片長2.5-6.5厘米,寬0.5-2.2厘米,基部延伸成短柄,側生小葉片較小,長1.5-4厘米,寬0.6-2厘米,無柄;單葉為寬卵形或橢圓形,有時幾近圓形,長3-5厘米,寬1.5-2.5厘米。花通常單生於葉腋,稀雙生或單生於小枝頂端;苞片葉狀,倒卵形或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4毫米;花梗粗壯,長3-8毫米;花萼鍾狀,裂片5-8枚,小葉狀,披針形,長4-7毫米,寬1-3毫米,先端銳尖;花冠黃色,漏斗狀,徑2-4.5厘米,花冠管長1-1.5厘米,裂片6-8枚,寬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1-1.8厘米,寬0.5-1.3厘米,栽培時出現重瓣。果橢圓形,兩心皮基部癒合,徑6-8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8月,果期3月-5月。
產於四川西南部、貴州、雲南。生峽谷、林中,海拔500-2 600米。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威寧附近。
花大、美麗,供觀賞。
本種和迎春花J. nudiflorum Lindl.很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為常綠植物,花較大,花冠裂片極開展,長於花冠管;後者為落葉植物,花較小,花冠裂片較不開展,短於花冠管;在地理分布上本種限於我國西南部,而後者分布至較北地區。
茉莉花、茉莉
Jasminum sambac (L.) Ait.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2.5厘米,寬2-7.5厘米,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側脈4-6對,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餘無毛;葉柄長2-6毫米,被短柔毛,具關節。聚傘花序頂生,通常有花3朵,有時單花或多達5朵;花序梗長1-4.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錐形,長4-8毫米;花梗長0.3-2厘米;花極芳香;花萼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線形,長5-7毫米;花冠白色,花冠管長0.7-1.5厘米,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寬5-9毫米,先端圓或鈍。果球形,徑約1厘米,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原產印度、中國南方和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本種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葉藥用治目赤腫痛,並有止咳化痰之效。
抗旱性
長期生存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植物, 其葉片解剖結構發生著一系列的適應性變化。根據本研究結果, 延安市城區5種木犀科園林植物的葉片解剖特徵在屬間以及屬內種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因長期適應延安乾旱缺水的環境, 也具有共同的旱生結構特徵:
第一: 上下表皮外壁都有發達的角質層覆蓋。角質層是不透水的脂肪性物質,可以減少葉片水分蒸發;另外,發達的角質層具有一定的機械支撐能力,植物 缺 水時葉片不至於立即萎蔫。
第二:葉片厚度較大。葉片越厚貯藏水分的能力就越強,有利於植物在乾旱環境下正常生存。
第三:柵欄組織比較發達。高度發達的柵欄組織首先可避免乾旱地區強烈光照對葉肉細胞的灼傷,其次可以有效地利用衍射光進行光合作用。
第四:發達的中脈。中脈主要起輸導和機械支持的作用, 發達的維管束和強化的機械組織能提高植物對乾旱的防禦能力。
第五:氣孔密度較大。單位面積內氣孔數目較多,有利於散熱, 從而避免因熱害而使原生質及葉綠體變性; 另外,氣孔的蒸騰作用還能增加被動吸水的動力,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從而有利於植物在乾旱環境下正常生存。
歷史記載
在植物的栽培上,木犀科在我國有著其悠久的歷史。木犀科代表種桂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對桂花的記載。如《山海經》中有“南山經之首曰鶴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屈原《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楽,辛夷車兮結桂旗。”而在《三輔黃圖》中記載,漢元鼎六年,漢武帝在攻破南越時,興建浮惹宮在上林苑。在上林苑其種植了許多奇花異草,其中有桂花100株。因此桂花在漢朝時已經種植在皇家宮苑[9,1G]。而一直到明清時期,桂花的品種名稱才有所記載。王世愁《學圃雜疏》中有“木犀吾地為盛,天香無比,然須種早黃、子二種。不惟早黃七月中開,子花密為盛,既香亦龍郁異常;丹桂香減矣,以色稍存之,余皆勿植;又有一種四季開花而結實者,此真桂也,閩中最多。常以春中盛開,吾地亦間有之。”這裡記載了早黃與逐子等品種。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叢生岩嶺間,謂之岩桂,俗呼為木庫,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此後,金桂、丹桂、銀桂、四季桂等桂花的名稱漸漸被廣泛地套用。如陳漠子《花鏡》中有“桂,花甚香甜,小而四出或重台,亦不易得。其種不一,白名銀桂,黃名金桂,能著子。紅名丹桂,不甚香。又有四季桂、月桂,閩中最多。葉如鋸齒而紋粗,花繁而濃香者,俗呼為子木犀。花時凡三放,為桂中第一。”再次提到毬子這個品種。
本科爭議
本科系統排列主要是按照1936年的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但對某些屬的隸屬關係,分類學家頗有爭議。1945,Taylcr(in Britonia 5(4): 337-367. 1945)根據連翹屬 Forsythia 染色體基數 x=14,雪柳屬 Fontanesia x=13,他把前者從丁香族 SYRINGEAE,後者從梣族 FRAXINEAE 中獨立出來(因丁香屬和梣屬的染色體基數均為23),並分別建立了連翹族 FORSYTHIEAE 和雪柳族 FONTANESIEAE,且隸屬於素馨亞科 JASMINOIDEAE Taylor 當時雖未明確指出膠核木屬 Myxopyrum 在本科中的分類地位,但認為它不同於木犀欖族 OLEEAE 中其餘各屬。L. Johnson(in Contr. N. S. W. Nat. Herb 2(6): 395-418. 1957)同意 Taylor 的觀點,並進一步把膠核木屬獨立成膠核木族 MYXOPYREAE,且歸入素馨亞科。最近,R. Kiew(in Blumea 29(2): 499. 1984)根據其為單葉,花冠4裂等,認為它和木犀亞 科OLEOIDEAE 的關係最密切。現詳細研究膠核木屬的形態特徵,發現它和素馨屬之間具有較多的共同特徵,如三出脈、胚珠向上、胚根向下等等,且海南膠核木 M. hainanense Chia 的染色體基數 x=11,因此,其在本科中的地位應更接近於素馨族 JASMINEAE。
利用價值
中國木犀科代植物多樣性使用概況
文獻研究 、市場調查和實地考察的結果表明,在中國木犀科植物中 ,目前至少有 17 種植物在我國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直接用於代茶,或製備各種代茶飲料產品 。這些代茶植物資源主要分布於流蘇樹屬 (Chionanthus Linn. ; 1 種 ) ,雪柳屬(Fontanesia Labll. ; 1 種 ) ,素馨屬 (Jasm inumLinn. ; 1 種),女貞屬( Ligustrum Linn. ; 10 種),木犀屬( Osmanthus Lour. ; 2 種) 以及丁香屬( SyringaLinn. ; 2 種) 等6個屬內。
雖然從其生長地域上看這些木犀科代茶植物資源的分布較廣,但從是否在民間作為大眾化代茶飲料來使用的角度而言,或就其代茶產品的生產地而言,其使用地域或其商品產地的分布區域則相對較窄,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 、四川 、貴州以及廣西 、廣東和海南等省區 。在上述木犀科代茶植物資源中,除素馨屬的茉莉〔J . sambac ( L. )Aiton〕和木犀屬的木犀 (〔桂花 , Os. fragrans ( Thunb. )Lour . 〕)是以花薰茶以製備花茶,或直接以花代茶外,其餘15個物種均是以葉代茶( 老葉和嫩芽均用於代茶,或以嫩芽代茶為主) 。此外,貴州省各地民間還有用粗壯女貞〔Ligustrum robustum ( Boxb. )Blume〕的老葉加水熬制“苦丁茶膏”的習慣 。該產品為深褐色或黑色塊狀結晶固體,飲用時敲取少許放於茶杯中,用沸水一衝即溶化 。因此,木犀科的“苦丁茶茶膏”可以看作是木犀科速溶苦丁茶的“雛型”。
菊亞綱
菊亞綱 | 雙子葉植物綱的一亞綱,共11目,49科,約60000種,為被子植物門中最大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常單葉,花4輪,花冠常結合,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或更少,常著生在花冠筒上,絕不與花冠片對生,心皮2—5,常2,結合。 |
龍膽目 | 馬錢科;Retziaceae;龍膽科;Saccifoliaceae;夾竹桃科;蘿藦科 |
茄目 | Duckeodendraceae;Nolanaceae;茄科;旋花科;菟絲子科;莕菜科;花荵科;田基麻科 |
唇形目 | Lennoaceae;紫草科;馬鞭草科;唇形科 |
水馬齒目 | 杉葉藻科;水馬齒科;Hydrostachyaceae |
車前目 | 車前科 |
玄參目 | 醉魚草科;木犀科;玄參科;Globulariaceae;苦檻藍科;列當科;苦苣苔科;爵床科;胡麻科;紫葳科;Mcndonciaceae;狸藻科 |
桔梗目 | 五膜草科;尖瓣花科;桔梗科;花柱草科;Donatiaceae;Brunoniaceae;草海桐科 |
茜草目 | 茜草科;假牛繁縷科 |
川續斷目 | 忍冬科;五福花科;敗醬科;川續斷科 |
Calycerales | Calyceraceae |
菊目 | 菊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