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中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其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
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範圍也在不斷的演變。
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遊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於傳記、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文體,所以人們又趨於把散文的範圍縮小。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發展歷程
先秦散文
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散文
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
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複,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遊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湧現。
明代散文
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讚、辭賦、哀奠。
現代散文
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
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慾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徵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
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遊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
分類
一、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
記敘散文細分為三種:記人散文、敘事散文、寫景散文。
記人散文以人物為中心,偏重於人物描寫,主要記敘人物的生平事跡、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動作等,其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敘事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圍繞著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來安排敘述線索。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寫景散文偏重描寫一個地方的景物,除了一些風土誌之外,主要是遊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蹟、建設新貌等,都屬於遊記的描寫對象。
抒情散文
著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薰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
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中的聯想思維
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
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像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裡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依據表現形式、表現手段和傳播媒介分類,散文可分為電視散文、網路散文、廣播散文和紙質散文。
電視散文
是運用特殊的電視藝術手段和螢幕造型手法,來營造濃郁的文學氛圍,傳遞作者情感、思維信息的散文文本。
網路散文
是網路文學中的一種文本,是一種高度的自由化寫作,網路在空間維度上的寬容性和時間維度上的快捷性,使得其文本可以在網路上以最快的時間傳播和流通。
廣播散文
紙質散文
以紙質類平面媒介傳播的散文,即傳統的以語言文學作為主要承載形式、作用於人的思維想像的散文。
特點
一、根據內涵情趣看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繫,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
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根據篇章形式看
篇幅短小
篇幅短小精粹,是中國散文的優良傳統。如柳宗元《永州八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秋聲賦》、歸有光《項脊軒志》,都不過五六百字。散文的精粹短小,不僅是字數少,而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現豐富深邃的內容,達到尺幅千里,言微意深的效果。
題材廣泛
題材廣泛對於散文尤其明顯。散文側重於通過一些片段材料,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因而它描寫的對象和範圍就更加廣泛和多樣。它除了選取生活中的重大題材,刻畫典型人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之外,還可以選取那些看來平凡、零碎的材料,而且往往在“小”題材方面有廣闊的天地。例如,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一絲感觸、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點糾葛、一場夢幻、自然界的一叢草木、一塊山石、一朵鮮花、一片雪花、一場風暴、一隻飛鳥、一顆流星等這些難以構成小說和劇本,卻可成為散文的好題材。
真實自然
真實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是一種以描寫真人真事為特點的文體。“散文,一般寫的是真人真事,它並不像小說那樣,靠奇特的情節和典型化的人物來吸引人;又不像詩歌那樣,靠高度的節奏聲韻之美和強烈的詩的意境來感染人。好的散文,所以也能夠具有藝術魅力,就靠它所選擇敘述的是精彩的材料,而又寫得簡練、深刻、優美、生動的緣故。
情文並茂
散文是最長於抒情的文體。
第一,散文一般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對人物、事件等的描寫,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散文不像小說那樣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像戲劇那樣結構戲劇矛盾衝突,而往往是真誠而坦率地直抒胸臆,因此,散文比起任何一種文體,作家的自我主體意識都更為強烈。
第二,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筆調,即散文的語言。所謂散文筆調,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於文采;其次是筆法靈活疏放,揮灑自如,講求語言美。由於散文不是以情節曲折取勝,也沒有更多的技巧可以憑藉,主要是靠語言本身的魅力。
鑑賞技法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繫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髮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假託式:如《白楊禮讚》;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寫作要求
開掘新意
“意”,就是作者通過作品的內容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所揭示的生活道理。立意要求正確、深刻、新穎。文學作品尤其貴在創新。一篇好的散文,能夠吸引人、感染人,首先在於立意新穎脫俗、別開生面。
第一,選取典型材料。無論是重大題材,還是日常生活的題材,都需獨具慧眼和匠心開拓其新意。
第二,要有獨特感受。立意的新穎,關鍵在於作者對生活有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不是作者世界觀的強貼和硬塞,而是對題材認識和開掘的結果。歌德:“獨創性的一個最好的標誌,就在於選擇題材之後,能把它加以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得大家承認壓根兒想不到會在這個題材里發現那么多的東西。”
第三,傾注真實感情。出自肺腑的言語,才會新穎感人。
聯想生髮
一篇散文的寫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某種事物的觸動,心有所感,聯想生髮,然後構思成篇。觸發物可能是一個人物,一件事情,一處場景,……它往往是不完整的。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所見的“此物”,想到不在眼前的“彼物”,並通過對事物的外形特點和內在氣質的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以形傳神,或虛實相生,表現一種深刻的思想含意。
聯想的方式:第一,從具體的事物聯想到深刻的道理。如秦牧的《社稷壇抒情》。第二,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如茅盾《白楊禮讚》。第三,從歷史、過去的回顧聯想到現實生活。如紫風《巍巍井岡山》
聯想要選擇新的角度。作者要通過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攝其特點,觸發新的聯想。“橫看成嶺側成峰”,即使對同一事物,也能從自己的生活感受出發,選擇新的角度。以蜜蜂為例,魯迅先生從蜜蜂“博採”百花,想到一個人讀書要博覽,“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很有限,枯燥了。”(《給顏黎民君的信》);秦牧又有另一說,蜜蜂採花是摘取“頂兒尖兒”這一點,想到各行各業要汲取別人長處,加以融會貫通的一種工作方法。
精心布局
散文的結構形式,一般來說,寫人記事的散文,尤其是記敘一人一事的散文,多以時間空間的變化或事件的發展為線索來安排篇章;記游性的散文,也多用這種方式。另一種結構方式,則以思想感情為線,組合關聯材料,如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散文結構“無一定之律,有一定之妙”:
第一,散而不亂,即所謂“形散而神不散”。所謂“散”,就是要撒得開,即取材廣泛,筆法靈活;所謂“不亂”,就是要收得攏,即主題集中。不管題材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筆法縱橫馳騁、揮灑自如,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散文雖‘散’而不亂,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統一起來,用一根思想的線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會遍地滾亂,這才成其為整齊的珠串。”(秦牧《散文創作談》)
第二,波瀾起伏。散文的布局,不但要能把零散的材料組合成篇,做到線索清楚、散而不亂;而且要使線索的發展曲折變化,搖曳多姿、引人入勝。第三,疏密有致:詳略得當。所謂疏密有致,就是說在布局行文中,哪些應當粗略,哪些應當詳細,要配置得當,不要平均用力。關鍵是要從表現主題出發,把詳略處理地恰如其分。
講究文采
散文通常以直接的方式抒情,篇幅比較短小,因此,十分講究文采,力求做到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瀟灑,而又富於節奏感。
第一,準確生動。用恰切的詞語描繪事物的性質、狀貌,恰到好處地抒情表意。準確是用語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求生動。
第二,樸素優美。樸素就是要求把文字寫得樸實平易。樸素的語言,常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樸素,又不是粗糙,而是一種出於自然、工於匠心的美。清人吳德旋:“作文豈可廢雕琢?但須清雕琢耳。功夫成就之後,信筆寫出,無一字一句吃力,卻無一字一句率易;清氣澄澈中,自然古雅有風神,是一家數也。”
第三,瀟灑自然。
第四,富於節奏感。
寫作方法
獨到立意意識
散文立意的特點與價值,散文立意要素的基本構成,散文的立意方法。
靈動意象描畫
散文的意象類別及美學特徵,如再現性意象、表現性意象、象徵性意象。散文意象的組合藝術,如有序的邏輯性組合、自然的感覺性組合等。
新穎意境創設
散文意境的構成要素。意境是以物境、情意這兩個實體因素作為基礎,以感應、孕育、激變這些變體因素為主導,經過適時、適機的化合而生成的。
散文的意境創設。一種是真摯、而又深蘊於心的情意偶然被特定的物、景、境觸發而產生悸動,於是發生強烈的感應,發生一種奇妙的激變;另一種是觸境而生意生情,再經過孕育、感悟而使物境變為意境。
文本建構
精心設計型,如園林建構式、線索串珠式、情節摹寫與拼貼剪輯式等。自然流走型,如行雲流水式、意象紛呈與鏡頭組合式、散點鋪排式等。
行文表現術
靈活多變的敘述技巧。首先是巧妙的視角設定和敘述視角的變換;其次是敘述方式的確定;第三,敘述技巧的運用。
豐富多樣的描寫技巧。第一種是呈現型的表達目的與再現性的客觀化描寫;第二種是描寫對象的客觀性與主觀化的描寫;第三種是間接性描寫。第四種方式是比較描寫。描寫技巧的運用也是極為靈活的而又富於創意的。寫真的工描。用簡約的白描。用極富創造性的細節化、具象化描寫。運用虛擬性想像進行的再現性描寫,著意於具象化。
多種多樣的抒情手段,如運用傳統的抒情手段、新創的抒情手段、內力充盈的直抒胸臆。
詩化與意化,如用詩性激情寫散文;詩文融和;打破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的筆法局限,用一種全新的語體來創造詩境;抽象的理念意象化。
獨具匠心的議論方式,如作可感可觸的形象化議論、作含蓄蘊藉式的議論。
散文舉例
我的戒菸 林語堂
凡吸菸的人,大部曾在一時糊塗,發過宏願,立志戒菸,在相當期內與此煙魔決一雌雄,到了十天半個月之後,才自醒悟過來。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興戒菸起來,經過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責備,悔悟前非。我賭咒著,再不頹唐,再不失檢,要老老實實做吸菸的信徒,一直到老耄為止。到那時期,也許會聽青年會儉德會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絕,因為一人到此時候,總是神經薄弱,身不由主,難代負責。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時,決不會再受誘惑。因為經過此次的教訓,我已十分明白,無端戒菸斷絕我們靈魂的清福,這是一件虧負自己而無益於人的不道德行為。據英國生物化學名家夏爾登Haldane教授說,吸菸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影響於人類生活的四大發明之一。其餘三大發明之中,記得有一件是接猴腺青春不老之新術。此是題外不提。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於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菸,就沒有膽量取來享用,說來真是一段醜史。此時事過境遷,回想起來,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發發到三星期。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歷程細細敘述起來,真是罄竹難書。自然,第一樣,這戒菸的念頭,根本就有點糊塗。為什麼人生世上要戒菸呢?這問題我現在也答不出。但是我們人類的行為,總常是沒有理由的,有時故意要做做不該做的事,有時處境太閒,無事可作,故意降大任於己身,苦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亂一下,預備做大丈夫罷?除去這個理由,我想不出當日何以想出這種下流的念頭。這實有點像陶侃之運甓,或是像現代人的健身運動─—文人學者無柴可剖,無水可吸,無車可拉,兩手在空中無目的的一上一下,為運動而運動,於社會工業之生產,是毫無貢獻的。戒菸戒菸,大概就是賢人君子的健靈運動罷。
自然,頭三天,喉嚨口裡,以至氣管上部,似有一種怪難堪似癢非癢的感覺。這倒易辦。我吃薄荷糖,喝鐵觀音,含法國頂上的補喉糖片。三天之內,便完全把那種怪癢克復消滅了。這是戒菸歷程上之第一期,是純粹關於生理上的奮鬥,一點也不足為奇。凡以為戒菸之功夫只在這點的人,忘記吸菸魂靈上的事業;此一道理不懂,根本就不配談吸菸。過了三天,我才進了魂靈戰鬥之第二期。到此時,我始恍然明白,世上吸菸的人,本有兩種,一種只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菸跟人湊熱鬧而已。這些人之戒菸,是沒有第二期的。他們戒菸,毫不費力。據說,他們想不吸就不吸,名之為“堅強的意志”。其實這種人何嘗吸菸?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賣掉一件舊服,則其本非癖好可知。這種人吸菸,確是一種肢體上的工作,如刷牙,洗臉一類,可以刷,可以不刷,內心上沒有需要,魂靈上沒有意義的。這種人除了洗臉,吃飯,回家抱孩兒以外,心靈上是不會有所要求的,晚上同儉德會女會員的太太們看看《伊索寓言》也就安眠就寢了。辛稼軒之詞,王摩詰之詩,貝多芬之樂,王實甫之曲,是與他們無關的。廬山瀑布還不是從上而下的流水而已?試問讀稼軒之詞,摩詰之詩而不吸菸,可乎?不可乎?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菸的人,戒菸卻有一問題,全非儉德會男女會員所能料到的。於我們這一派真正吸菸之徒,戒菸不到三日,其無意義,與待己之刻薄,就會浮現目前,理智與常識就要問:為什麼理由,政治上,社會上,道德上,生理上,或者心理上,一人不可吸菸,而故意要以自己的聰明埋沒,違背良心,戕賊天性,使我們不能達到那心曠神怡的境地?誰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方有好文出現,讀書亦必能會神會意,胸中了無窒礙,神遊其間,方算是讀。此種心境,不吸菸豈可辦到?在這興會之時,我們覺得伸手拿一枝煙乃唯一合理的行為;若是把一塊牛皮糖塞入口裡,反為俗不可耐之勾當。我姑舉一兩件事為證。
我的朋友B君由北京來滬。我們不見面,已有三年了。在北平時,我們是晨昏時常過從的,夜間尤其是吸菸瞎談文學、哲學、現代美術以及如何改造人間宇宙的種種問題。現在他來了,我們正在家裡爐旁敘舊。所談的無非是在平舊友的近況及世態的炎涼。每到妙處,我總是心裡想伸一隻手去取一枝香菸,但是表面上卻只有立起而又坐下,或者換換坐勢。B 君卻自自然然的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似有不勝其樂之概。我已告訴他,我戒菸了,所以也不好意思當場破戒。話雖如此,心坎里只覺得不快,嗒然若有所失,我的神志是非常清楚的。每回B 君高談闊論之下,我都能答一個“是”字,而實際上卻恨不能同他一樣的興奮傾心而談。這樣畸形的談了一兩小時,我始終不肯破戒,我的朋友就告別了。論“堅強的意志”與“毅力”我是凱旋勝利者,但是心坎里卻只覺得怏怏不樂。過了幾天,B 君途中來信,說我近來不同了,沒有以前的興奮,爽快,談吐也大不如前了,他說或者是上海的空氣太惡濁所致。到現在,我還是怨悔那夜不曾吸菸。
又有一夜,我們在開會,這會按例每星期一次。到時聚餐之後,有人讀論文,作為討論,通常總是一種吸菸大會。這回輪著C 君讀論文。題目叫做《宗教與革命》,文中不少詼諧語。在這種扯談之時,室內的煙氣一層一層的濃厚起來,正是暗香浮動奇思涌發之時。詩人H 君坐在中間,斜躺椅上,正在學放煙圈,一圈一圈的往上放出,大概詩意也跟著一層一層上升,其態度之自若,若有不足為外人道者。只有我一人不吸菸,覺得如獨居化外,被放三危。這時戒菸越看越無意義了。我恍然覺悟,我太昏迷了。我追想搜尋當初何以立志戒菸的理由,總搜尋不出一條理由來。
此後,我的良心便時起不安。因為我想,思想之貴在乎興會之神感,但不吸菸之魂靈將何以興感起來?有一下午,我去訪一位洋女士。女士坐在桌旁,一手吸菸,一手靠在膝上,身微向外,頗有神致。我覺得醒悟之時到了。她拿煙盒請我。我慢慢的,鎮靜的,從煙盒中取出一枝來,知道從此一舉,我又得道了。
我回來,即刻叫茶房去買一包白錫包。在我書桌的右端有一焦跡,是我放煙的地方。因為吸菸很少停止,所以我在旁刻一銘曰”惜陰池”。我本來打算大約要七八年,才能將這二英寸厚的桌面燒透。而在立志戒菸之時,惋惜這”惜陰池”深只有半生丁米突而已。所以這回重複安放香菸時,心上非常快活。因為雖然尚有遠大的前途,卻可以日日進行不懈。後來因搬屋,書房小,書桌只好賣出,“惜陰池”遂不見。此為余生平第一恨事。
紅塵深處 寂寞如花
紅塵深處,寂寞如花。一朵玲瓏的心事,寂寞了一地的惆悵。一抹如蘭的清幽,傾訴了一世的低吟。不知為何,念,總在朝朝暮暮。情,總在紛紛擾擾。紅塵里的悱惻誰能參透?流年裡的憂傷幾人能懂?
—— 題記
寂寂紅塵,心念悠悠。任那薄涼的記憶,在這個如水的季節里,獨自徘徊。任那刻骨的相思,在這迷茫的塵世里,獨惹寂寞。好想,在流年的岸邊,柔情似水。如今,只能在歲月的渡口,靜默如花。
你說,與我相識,便亂了浮生。我說,與你邂逅,便擾了塵夢。遙望歲月悠悠,穿越你的前塵我的眸,你的心是否還停泊在我的岸邊,執一湖相思的水,泛一湖牽念的舟,流年裡把寂寞擱淺,種植於相思之地,一水闌珊處,渺渺生香。
紅塵里的那朵嬌羞,如夢,如詩,如歌。流年裡的那抹暖香,如痴,如醉,如煙。歲月流逝,記憶卻依然蔥蘢:時光老去,紅塵卻依舊曼妙多姿。
流年似本書,承載了情之悠悠,愛之切切。流年似流水,行也匆匆,逝也匆匆。可記憶里的那一抹流光,卻依舊絢爛,依舊潤眸。
你水一樣的偉岸,山一樣的風骨,注定是我今生難以丟棄的痴戀。回眸間,跌入你溫馨的眼帘,紅塵處,醉入你多情的眉間。難忘一簾煙雨,難捨浮生舊夢。煙火流年,淺笑回眸,守一場花開的寂寞,念一幕光陰的輪迴,抒一抹紙墨的馨香。
光陰的轉角,獨坐一隅,等一世永恆的綿長。等到萬樹繁花,等到秋水長天,等到瑞雪盈門,等到地老天荒。 穿越紅塵,默默凝望,望斷天涯陌路,望穿舊時夢回,望到繁花落地,望到秋葉飄零。心動則痛,淚落則傷,一低眉,一含首,觸摸到的是,一地的薄涼。
也不知過了多少歲月,那朵靜開在紅塵深處的靈韻,在今世的光陰中仍舊寂寞地綻放,渺渺生香,花香中帶有苦澀,苦澀中品讀歲月輾過的傷痕,萬般無奈的心湖,微盪著漣漪。一朵花開的溫柔,美麗而淒婉。
靜坐紅塵,執筆三千。觀雲、聽風、賞雨。與寂寞為伴,與文字為伍,隨風的腳步,在紅塵深處繾綣萬千,獨雅芳華。轉身回眸,尋找當年那個滿身鋒利銳氣的你,那個輕易就闖進我一生時光的你,這一世能否還我一個天長地久?那一輪能否賜我一場地老天荒?
你來或者不來,我都會在這裡,剪一幅舒緩的時光,寫意唯美的憂傷。讓情美麗綻放,讓愛永念天涯。飲一壺溫潤的歲月,流年裡,用文字觸摸你的靈魂。繾綣中,用真心輕語夢的呢喃。只因,此情已入骨。因為,寂寞也馨香。
紅塵深處,靜水流年。攜三千溫婉,許你一世安暖。琉璃般的心事,淺藏於扉頁。低眉嬌羞,舉手婀娜的女子,纖塵里,細數著光陰,指尖滑落的淺語,只想,淡淡心念,默默喜歡,守一季明媚,看草長鶯飛;尋一處清幽,淡一縷浮華。
前世,為你,墨染塵香,吟痛彎眉。今生,為你,寂靜中開出一朵花,名曰思念,詩意般從未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