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斷想

散文斷想

《散文斷想》是學者劉振凱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對散文創作理論和散文家人格氣質諸問題的深入思考。此文發表在1998年8月6日的《文藝報》上。

內容摘要

劉振凱認為,真正的散文應該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雙重審視,是對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對生命的苦苦拷問。它給予我們的歷史滄桑、人生況味、生命感悟,無疑能使我們已經十分疲憊的心臟為之感奮。實際上,情感的一絲震撼,心靈上的一縷情愫,都可以寫成散文。
他對散文家下的定義是:散文家應該是存在的詮釋者、質詢者。因為散文總是在寫世道人心,據此,它在默默地履行其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清醒的散文家們深知,真正的藝術創作必然遠離嘈雜的宴會、朦朧的醉眼、迷離的燈光和那無窮無盡的庸俗的喧鬧、無聊的應酬、淺薄的唱和,去全身心地尋找放牧心靈的草原。有志氣的朋友,讓我們暫時失卻都市的喧囂、急匆的腳步和緊張的金錢競爭,重新喚回生活的激情和真誠。讓我們掙脫人世間名韁利鎖對於生命的羈絆,卸卻塵樊,脫略形骸,以悠閒的心態款訴衷腸。掃除浮躁,笑對人生。
他強調,寫散文就是在寫人格。說到底,能夠證明一個散文家存在價值的,能夠穿透時光之煙嵐而傳於後世的,難道不是只有他的作品嗎?散文的氣質就是散文家的氣質。我們可以說,散文創作不但考驗散文家的文字功力,也驗證其情操性行。一個心靈乾癟、情感襤褸的人,是絕然寫不出好散文的。同樣,寫作者文理不通,遑談結撰美文?
他進一步指出,散文精品是由散文家深厚的生活底蘊和爐火純青的藝術素養造就的,這個命題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散文家只有穿越了西風凋碧樹的季節,穿越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關隘,方能抵達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原文賞讀

散文斷想

劉振凱
真正的散文應該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雙重審視,是對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對生命的苦苦拷問。它給予我們的歷史滄桑、人生況味、生命感悟,無疑能使我們已經十分疲憊的心臟為之感奮。實際上,情感的一絲震撼,心靈上的一縷情愫,都可以寫成散文。散文也像一股山泉,它總是那么靜謐、自然,總是那么清清洌洌地流淌著,遇到岩石就濺起幾朵小小的浪花,遇到懸崖就展開一條壯麗的瀑布,遇到山丘就打起幾個漩兒,然後繞它幾個小彎兒,若是平緩的地方就用穩健的腳步留下一串串令人深長思之的漣漪。
我們仔細想想,散文家是乾什麼的?我們的簡單回答是:散文家應該是存在的詮釋者、質詢者。因為散文總是在寫世道人心,據此,它在默默地履行其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時序已逼近二十一世紀的門檻,清醒的散文家們更應深知此理。難的是甘心淡泊,固守書房,不為物役,埋頭筆耕。須知,真正的藝術創作必然遠離嘈雜的宴會、朦朧的醉眼、迷離的燈光和那無窮無盡的庸俗的喧鬧、無聊的應酬、淺薄的唱和,去全身心地尋找放牧心靈的草原。有志氣的朋友,讓我們暫時失卻都市的喧囂、急匆的腳步和緊張的金錢競爭,重新喚回生活的激情和真誠。讓我們掙脫人世間名韁利鎖對於生命的羈絆,卸卻塵樊,脫略形骸,以悠閒的心態款訴衷腸。掃除浮躁,笑對人生。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生命體驗“只有那種能安詳忍受命運之否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語多肯綮,實在可以給我們一些積極的啟迪吧。
有人說,散文家的人格達到什麼份上,他的散文水平最終就會達到什麼份上,寫散文就是在寫人格。竊以為此言極是。說到底,能夠證明一個散文家存在價值的,能夠穿透時光之煙嵐而傳於後世的,難道不是只有他的作品嗎?
散文的氣質就是散文家的氣質。惟其如此,散文家具有一種以深厚的文化素養和知識積累為背景的領悟宇宙人生奧秘的能力,對於散文創作是何等重要!因之,我們可以說,散文創作不但考驗散文家的文字功力,也驗證其情操性行。一個心靈乾癟、情感襤褸的人,是絕然寫不出好散文的。同樣,寫作者文理不通,遑談結撰美文?有人覺得近40年的散文家比不上建國前40年的散文家影響大。差距在什麼地方?就在於文化素質。此論不無道理。散文精品是由散文家深厚的生活底蘊和爐火純青的藝術素養造就的,這個命題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散文家只有穿越了西風凋碧樹的季節,穿越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關隘,方能抵達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考察中國現代散文史,可以發現,本世紀有兩次散文創作高潮,一次是30年代,另一次則發生在世紀末的90年代。何以如此?我們自然要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散文自身發展的規律加以說明。這第二次創作高潮何以產生?改革開放使社會經濟穩定繁榮發展,生活多姿多彩;社會大變革促成了人們觀念的更新;創作主體的精神世界得以空前解放,人的潛能得以釋放,創作環境寬鬆、和諧;中外散文史上豐富的藝術積累的滋補,等等,絕非“世無大家遂使小品流行”使然。應該說,一部散文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的形成史,是民族文化性格和審美性格的發展史。我們完全可以從上品的散文中,讀出它的歷史語境,看到中國文化風景。一位將軍詩人曾經這樣說過:“寫詩是跟隨人類不斷前進的縱隊去耕耘歷史。”應該說,散文亦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