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忠臣,曾拯救整個王朝,卻因一句讒言被昏君殺死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南宋名臣文天祥被敵軍俘獲後,寧死不屈,在獄中寫下了上面這首盪氣迴腸的《正氣歌》。詩中列舉了中國歷史上無數民族英雄的事跡,來表明自己與元軍抗爭到底的決心。

而在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文天祥英勇就義的一百多年後,在河南省的一個小村莊內,有一戶姓於的人家因為欽佩文天祥的氣節,因此將他的牌位放在自家的祠堂中供奉。

大明第一忠臣,曾拯救整個王朝,卻因一句讒言被昏君殺死

有一天晚上,這戶人家的主人做了一個夢。夢中文天祥對他說,我十分感謝你們家對我們的供奉,也看得出你們都是忠義之士,為了報答你們,我決定投胎到你們家中。這家主人從夢中驚醒後不久,一個男童就呱呱墜地,他就是未來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于謙。

在明英宗一朝,皇帝朱祁鎮不顧于謙等重臣的反對,一意孤行要御駕親征,帶著二十萬臨時拼湊的軍隊北征蒙古,結果全軍覆沒,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大明第一忠臣,曾拯救整個王朝,卻因一句讒言被昏君殺死

英宗被俘後,蒙古人進逼京城。當時敵軍勢大,大明又群龍無首,大家都人心惶惶。為了防止蒙古人挾持英宗顛覆明朝社稷,于謙等人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以安穩人心。同時,為了避免重蹈北宋靖康之恥的覆轍,于謙厲聲斥責了徐有貞提出的遷都建議,並率領士卒打響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擊潰了敵軍,挽救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蒙古兵敗後,見對大明江山已無利可圖,於是主動釋放了英宗。英宗朱祁鎮度過了一年的俘虜生涯,但此時回到故鄉,京中自己的弟弟已經當上了皇帝,於是又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活,知道代宗朱祁鈺病重,才趁機在一幫舊臣的擁立下復辟,重新坐上了皇位。

大明第一忠臣,曾拯救整個王朝,卻因一句讒言被昏君殺死

在協助英宗復辟的人當中,徐有貞就是其中的大功臣。因為之前被于謙斥罵的事情,徐有貞一直懷恨在心,於是奏請英宗朱祁鎮以謀反罪名殺掉于謙。

朱祁鎮一開始很猶豫,雖然于謙為代宗做事,但他對社稷有大功勞。但徐有貞說:“皇上若不殺他,這次復辟不就師出無名了嗎?”朱祁鎮仔細一想,權衡之下,竟判其斬立決,冤殺於北京城的崇文門之外。

于謙可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忠臣名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是一顆千年難遇的璀璨之星。他一生清廉,死後家無餘財。賢臣不遇良主,恐怕是歷史上最為令人惋惜的遺憾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