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戰爭所造成的危害,很多人都會想到無辜生命的逝去,房屋的倒塌,經濟的倒退等等。其實還有一點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那就是由於戰爭所導致的物資的匱乏,進而會引起大規模的饑荒。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二戰時期日本在越南引起的一場饑荒事件。
1940年,當時的越南正處於法國殖民政府統治下。日軍入侵時,法國殖民政府做出了一些讓步,法國海軍中將讓·德古以“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島上的越南、寮國、高棉三國)總督的名義向日軍投降。而當時的日軍將整體戰線拉得過長,考慮到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取代法國的統治,所以日軍即允許法國的勢力繼續留在越南,因此越南一時間呈現出日軍與法軍雙統治的局面。
日法聯合囤積糧食 越南成最大“供應商”
日軍侵入越南後,對越南實行了“統制經濟”政策。當時日本將越南的很多物資運往越南北部,大米橡膠和煤炭等資源一下子變得十分緊俏。這時的越南也就成為了日本戰爭物資的最大“供應商”。
按照當時“統制經濟”政策的規定,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大米供應量從15千克驟減至7千克;越南人在一省範圍內一次不得運輸超過50千克的大米;收購大米的行動由各省銀行和大米協會壟斷,而這些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大米供應量的減少,就會有更多的大米被日軍徵收;即使是城市居民也無法囤積糧食,只能滿足當下的需求,更無法向親友提供支援;因為禁止糧食流通,那即使發生饑荒也無法從外界獲得支援。
另外,日軍還推行了“義務售糧”制度,也就是以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買糧。而法國人也配合日軍,不斷加大糧食徵收的力度。到1943年,農民種出來的大部分糧食被日軍或法國人以低價買走。而這些徵收上來的糧食,日軍以極高的價格賣給城市居民,然後利用這些錢購買軍用物資。而此時的法國殖民者為了可以早日驅逐日軍,重獲殖民統治,他們在幫助日軍徵收糧食的同時,自己也在大量的儲存糧食以防後患。
越南饑荒 日法寧可糧食發霉爛掉也不用於救災
1943年時,越南遭遇了蟲害和旱災的雙重影響,導致糧食大量減產,而此時日軍依舊未放棄徵收糧食。為了生存很多人將留作種子的大米都吃完了,而這就導致了1944年水稻播種面積銳減,此時已開始出現有人因為飢餓而死的情況。
到了1944年的10月,大饑荒終於在越南北部爆發。一時間民不聊生,很多人離開家園開始流浪,只為覓得吃食。這場大饑荒一直延續到1945年的5月,當時已經有很多人因為這場饑荒丟掉生命。而日軍和法國殖民政府不僅沒有及時撥出糧食進行救災,反而更加瘋狂地儲存糧食,他們甚至寧可把糧食存到發霉腐爛也不發放給災民,這也導致當時市面上的糧食價格水漲船高。
日軍徵收大米製造酒精 越南的糧食愈加匱乏
出於戰爭的需要,日軍要求越南人名以種植黃麻代替其他農產品,這直接就導致了糧食產量的銳減。
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無法再從美國、墨西哥進口石油,雖然日軍又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油田,但後來美軍威脅到日軍的海上運輸線,日軍不得不尋找石油的替代品以維持需求。這時,越南的大米就被日軍徵收用來製造酒精以代替石油。這使得越南的糧食變得更加匱乏。
饑荒和瘟疫導致越南人民大量死亡 可日本的賠償卻杯水車薪
大饑荒的發生導致很多越南人失去生命,可是由於條件有限,很多屍體都得不到及時衛生的處理,最終導致了瘟疫,而瘟疫也造成了很多人死亡。
1944年至1945年在越南發生的這場饑荒事件到底導致了多少人死亡,至今沒有準確的數字統計。最保守的估計是40萬人,法國殖民政府的總督德古則在其論文集《印度支那的牢籠》中稱,約有100萬(越南)北方人死於饑荒。而越南國父胡志明在宣布越南從法國獨立的演講中,談到了這場大饑荒,他所用的數字是200萬。最終,二戰後,日本政府曾向越南賠償3900萬美元。
日軍的行徑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後果,無數越南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多少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同時也造成了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即使日本政府最終做出了一些賠償,但是相對於越南人民的損失來說,這些賠償可謂是杯水車薪。
二戰 越南 饑荒 殖民地